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_张晓燕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_张晓燕

武夷山三中 张晓燕

现代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初中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观点的树立,不能只听老师的“满堂灌”做“录音机”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锻炼和发展起来,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珠联璧合,卓有成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师生配合,沟通情感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教学领域中最为能动的也是最为敏感的一对重要关系。师生之间首先是人际的情感的关系,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情感的作用,学生乐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学习。诚然,师生之间感情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首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坚信我们的学生都能学好,打破学业成绩呈正态分布的传统观念,对每个学生尤其后进生寄予期望。其次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平等对待,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的过程。同时教师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奋发向上。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因素,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小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如:“想一想”图片生动而有趣,“说一说”、“议一议”、“填一填”紧扣教材,贴近实际。

例如在上课题学习,调查“你是怎样处理废电池的?”如果只凭教师一味地讲恐怕效果不大。我是首先让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 废电池的危害及其它的回收和处理方法,然后分组制定调查方案,包括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并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收据。最后根据各组的调查情况,请组长上台汇报。学生调查、汇报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他们身边的生活,选择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汇报的是自身努力而发现的结论,做的始终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实际上只是一个主持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这种主体性学习能力,不仅是为了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学生将来获取知识和进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同时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一些自以为很能说的同学,在实践中发现“能说”和“会说”是两码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而认识到老师工作的辛苦。

三 、将游戏等娱乐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每日天才》的作者彼得.克莱恩说过:“当孩子们在帮助下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他们学得最好”要使学生能将需要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必须充分地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发现知识本身内在联系。而通过游戏往往在这方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6人或4人一组,组织学生玩“24点”游戏,一组同学抽扑克牌,另一组同学列算式计算,哪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列的正确算式最多,哪组就获胜。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赛的氛围中,学生学会了不畏压力,这无疑对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设计有思维层次的问题

例如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现有24人分别乘两辆小面包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小面包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还有42分钟,这时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小面包车,连司机在内限载13人,这辆小面包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问这24人都能赶上火车吗?

同学们经过分析,比较轻松得出结论:这24人是赶不上火车的。我说了句:“那有没有办法解决呢?”经过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学生们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有说:让其中一车人改乘出租车或打电话叫辆汽车。(否认,不符合题意)。有的说:24人挤一挤或开快点(违反交通规则)。最后有的同学想出了让一部分人先步行,最后得出结果是推翻了前面所谓“标准答案”——这24人是赶不上火车的,正确答案为24人是赶得上火车的。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只能在必要时予以点拨,让学生去“顺藤摸瓜”同时对他们已找到答案应给予鼓励,对一时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能从各个角度更广泛地去确定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在问题中告诉学生:“我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驰骋思维,畅所欲言。有时我们可以进行旁敲侧击,从另一角度,另一侧面去启发学生,使学生考虑问题更快捷、更全面。总之,不急于给学生标准答案,可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让学生在浓郁的数学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的历史是十分璀璨的,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在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数学的探求有益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通过一些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和知识性材料可以启发兴趣,开阔视野,使学生懂得研究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总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在情感、思考、智力、个性这些框架中构建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的主人、智力发展的主人、品德发展的主人,个性发挥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索,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论文作者:张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_张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