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一旦离开安全生产这个根基,事故迫使电网运行中断,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被迫停止,社会秩序混乱,改革和发展难以进行。作为国家重点管制行业,电力企业只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电网稳定运行,保证电力可靠供应,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应用探讨
一、电力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及其意义
1、风险管理。总体上来说,风险管理是企业实行的一种管理性质活动。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且对于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的结果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般按照风险类别的不同将风险管理分为意外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按照主体的不同分为企业管理风险以及政府风险等。
2、风险管理的意义。一方面,电力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发电、配电等不同的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技术细节,由多个环节组合而成的电力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就要对每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对于那些高风险的部位要进行重点的检测,并且分析风险类型,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用这种方法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电力的生产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要做到电力成产的安全,就要对生产环节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监督以及预测事故等方式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1、内控设计的局限性。电力企业设备分布面广,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设施和计量设备组成的电力网络纵横交错、互相牵连地联合运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下发、业务指导的制定往往跟不上生产实况的变化需要,更遑论顾及到设备运行维护的每一项具体操作细节。工作指引及操作手册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场设备的运营情况,更有些业务板块的操作流程与实际作业的安全管理不匹配,内控设计的局限性导致设备运行管理面临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
2、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电力生产设备量大、分布面广,即使是变电站等设备相较集中的工作区域,运行管理工作也给人员带来不小的工作负荷,以往的生产检查及安全督查手段已不符合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管理效率。例如自动化管理系统、可视化督查平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明显可见的,但安全生产管理仍存在信息化程度偏低,数据滞后及功能欠缺等问题。目前国内电力工业已经步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高自动化”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这便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新课题,提出了新要求。
3、监督管控及评价缺陷。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相当复杂,本身就潜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体系内部常见岗位职责交叉、工作衔接混乱、流程权限不规整等现象,由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引起的管控力度不足,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管理的安全性。工作效果评价及生产管理考核缺乏量化指标,分工不明确、业务划分不合理、监管制度执行力不足等管理漏洞,导致生产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及工作自主性,使安全生产存在较大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完善科学的内控体系。不断提升电网操控的自动化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内控体系,对运行制度、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实施全方位管控,对可能产生安全风险的潜在因素要提前开展预想分析并加以预防控制。加强管理巡视力度,定期巡查发现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设备,强化设备检测及运行监控,及时针对运行组成部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科学评估及量化分析,以便快速定位和识别运行故障,做到转移风险和减少薄弱点,保证电网高效有序稳定运行。
2、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作业人员资格审查制度,落实业务管理制度和岗位问责制度,着力提升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熟练掌握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操作流程,并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着力培养作业人员风险处理能力,形成人员素质及操作行为评估体系,明确核心业务要求,严格作业流程,强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奖惩制度,不断提升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3、增强故障设备排查力度。在电力企业中,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企业必须要对电力设备进行高效的管理。首先是设备的采买与安装环节,一定要购买符合实际需求且具有科技含量的高科技设备,同时要对安装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安装人员的安装正确、到位,并且仔细进行调试工作。其次,对于日常的维护工作也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一方面是要按照规范对设备进行保养以及检修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设备的记录工作,让管理部门对于设备的动态有着清晰的了解。最后,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进行快速的处置,并且总结故障排除报告,为以后的维修工作提供便利。
4、设立应急处理机制。首先,对于电力管理部门来说,在电力系统运行之前就要设立好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预案的主要功能以及如何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进行处理,同时对于新环境或者新技术对于电力生产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工作,并且根据预判结果来及时调整应急处理机制的具体内容。其次,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灵敏性,企业要不定期进行演练互动,让工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处理事故的具体流程,并且在演戏的过程中对于预案中效率低或者是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保证预案的实用性。
5、完善生产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纠察力度,严格落实生产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风险预警、提高分析研判、强化应急处置,落实分层级管理原则,定期检查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情况,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转变为现实的人身伤害事故。推广应用实时监控工具,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构建科学的监督调控体系,以提升信息化管理及规范化操作水平,实现线上评估与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研究解决办法,督促落实问题整改措施,将工作重点放到预测、预防和预控上,从根源上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6、实施双预控措施。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这既是基于电力安全工作新形势下的创新之举,也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困境的现实之需。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开展双控体系建设,既是落实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复杂繁琐的工作,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应该建立科学的内控体系,不断更新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提升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作业流程标准,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提高业务执行力和管理控制力,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实现电力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书平.厂用电监控系统数据通讯及技术风险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24):142-143
论文作者:施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风险论文; 电力论文; 设备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工作论文; 电网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