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论文_金美英

(延边第二人民医院离休门诊 吉林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在我院门诊随机选取60例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分析对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负性情绪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患者,并改善患者的血压。

【关键词】老年慢性高血压;心理护理;负性情绪;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63-02

老年慢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是危害老年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血压会危害心、脑、肾等器官,其死亡率居人类死亡首位。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对于躯体出现的微小变化十分敏感,有时会责怪医生没有精心治疗,护理人员未能护理到位。本次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详细研究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在我院门诊随机选取60例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83~94岁,平均(82.5±2.3)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82~97岁,平均(81.9±2.7)岁。经诊断收缩压≥140mmHg,同时舒张压<90mmHg,根据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适当的进行活动。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采用小的有效剂量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健康指导,以及常规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优化性格:帮助患者认识性格与疾病的关系,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放弃不切实际的生活目标。注重培养患者的宽容心态,做到顺其自然;(2)释放放松:用适当的方式、适当的场合向亲属、朋友释放心中的怒气,平息内心的压力。也可进行自我放松,如放松呼吸、脱离刺激环境、转移注意力等;(3)改变错误认知: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认知到错位,并了解错误认识的危害,学会使用社会、适应现实生活;(4)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限制钠盐的摄入,忌烟酒。适当进行有氧锻炼,改变不利于疾病的兴趣爱好,如喜欢观看令人激动的电视节目。

1.3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采用负性情绪量表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1分表示几乎没有;2分表示比较少;3分表示中等程度;4分表示比较多;5分表示及其多,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软件,分析本文中出现的对比数据,版本为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负性情绪变化情况见表,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负性情绪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会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病变并出现严重的后果。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进展缓慢的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1]。

老年慢性高血压并患者认为自己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负担,进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容易产生抑郁、自卑等情绪[2]。心理护理中应注意改变患者的性格特征,维持心理平衡,适当释放心理压力。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能够保证患者更加健康的生活。本次进行护理的两组患者,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负性情绪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具有改善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侯英华.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16-18.

[2]崔红玲,李燕.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高血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 13(22):145-146.

论文作者:金美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的影响论文_金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