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论文_郭淑梅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论文_郭淑梅

郭淑梅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六中学158100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要把这些中华优秀经典文化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关键词 古诗词 教学 传统文化 优秀 渗透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成长,它就像空气一样浸润着人们的肺腑,净化着人们的灵魂,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朵奇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有吟,古典诗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句式整齐、语言高度凝练,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含蓄的情感。而这其中的哲理与情感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要把这些中华优秀经典文化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此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教育

从古至今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基石和动力。它不仅是本民族的精神瑰宝,同时也将给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送去勇气和力量! 我在教学《过零丁洋》一诗时用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后,“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深入探究,体会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本诗也因有最后两句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这首诗是优秀经典之作,几经遴选被选入教材,那么多诗歌,这首《过零丁洋》为什么会被选入教材,它优秀在哪?学生经过探讨得出形式上的美:诗歌句式整齐,语言精练、表现内容丰富、句尾押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或对仗,思想美:感情强烈,表达了人们内心真实想法,尤其是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爱国精神世代流传。在拓展延伸时,我又问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上,你还知道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吗”?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说:“岳飞”,我夸赞同学们知识渊博历史学的好,引领学生一同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感受他的精忠报国之志。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文天祥拒绝投降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永载史册,请你说说我国古今像他一样爱国的故事。”学生纷纷列举: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虎门销烟,刘胡兰英勇就义死在敌人的铡刀下,还有董存瑞、黄继光、放牛娃王二小,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闻一多,等等都是爱国的典范楷模,学生谈自己要向那些有骨气的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勇于牺牲的英雄学习,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把课下收集到的舍生取义的有关爱国的诗歌进行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谭嗣同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李清照身为女子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情,李贺用“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表达自己对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我教育学生,这些壮举可歌可泣,值得讴歌赞美,但爱国不一定都要以死报国,在和平年代我们爱家乡、讲诚信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做祖国需要的人,也是爱国,只要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不危害社会都是爱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念理想教育

李白的《行路难》抒发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摆脱了彷徨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未来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作者李白多次被贬,不被赏识重用,又被迫离京,诗人虽怀才不遇,但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我引导学生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挫折,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告诉他们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不会抛弃我们的。只要努力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就算生活抛弃了我们也不要气馁,要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让学生收集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背景资料,学生查找后在课堂上发言,被贬二十三年与好友互相勉励的一首答谢诗,虽然历尽艰辛,但仍然唱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蕴含哲理的千古名句。仍然斗志昂扬的“暂凭杯酒长精神”。还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乐观豁达。此外还引导学生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逆境中仍会有希望,并让我们悟出----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与自然和谐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典诗词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相融相依的画卷。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品读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那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少的原生态的农业种植场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让我们感受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吗?在教学南北朝吴均的《山中杂诗》时,我让学生品读“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峰环绕,竹林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云竟然从窗户里飘出来,写出了山居环境的优美,四句诗写景,各是一幅和谐优美的山水画卷。经典古诗词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能品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这不仅是意象的简单堆砌,而是精神的默契与融合,让生命在自然中永恒。

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教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如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呵护的太周全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愿吃苦,也不能吃苦,学习稍稍累一点,就止步不前,一有劳动任务时总是不靠前,能躲则躲,能明天做决不今天做,为此在教学中应适时对学生进行勤奋教育。在教学《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重点与学生分析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理解这两句的内涵,告诫他们: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刻苦勤奋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远大梦想从勤奋学习开始。我还给同学们讲王安石的《伤仲永》,仲永五岁时即能指物作诗立就,的确是难得的天才,可后天不勤奋努力学习,最终也“泯然众人矣”。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懂得了勤奋是通往知识的阶梯,是照亮前途的灯塔,是扬起梦想的航船。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让勤奋刻苦成为学生的习惯。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介绍了习总书记在一些重要讲话还有文章当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史典籍中的华章佳句,并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解析,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古诗文教学承担着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深入领会教材中古诗文的内涵,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内化为立德树人实践中,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永远在路上。

论文作者:郭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论文_郭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