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外部警务资源看我国社会保障危机预警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从内生警源和外生警源看我国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我论文,社会保障论文,内生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6)05—0029—10

各国的经验教训已多次证明,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当务之急。进行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逻辑起点是确定社会保障危机的警源,即产生社会保障危机的根源或策源地。应当根据预警结果采取及时的对策。

一、确定警源是进行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逻辑起点[1]

所谓预警,一般是指对于某一系统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期性评价,以提前发现其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为提前进行某些决策、实施某些防范措施和化解措施提供依据。即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

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是指在对影响社会保障运行负变量的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进行接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的程度所做出的早期预报。其实质是对社会保障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程度的评判,其目的和作用是识警防患,超前预控。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工作就是必须确认社会保障危机警源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动态。

所谓社会保障危机警源是指产生社会保障危机警情的根源,是社会保障危机警情的策源地。因此,确定社会保障危机警源是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逻辑起点,这从社会保障危机警源与警情、警兆、警限、警级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一)警源与警情的关系

社会保障危机警情是指社会保障危机警源运行中出现的负面扰动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外部形态表现。在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研究中,社会保障危机警情通常以与社会保障危机警源运行负面状态相联系的社会保障运行指标来表示。对于这些指标,研究者常用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确定其静态或动态的安全变化区间,当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区间,则表明社会保障危机警情出现。社会保障危机警情严重时可能引发社会保障危机。因此,在社会保障危机预警中,明确社会保障危机警情是进行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前提,而警源是警情发生的根源。

(二)警源与警兆的关系

社会保障危机警情在孕育与孳生过程中先行暴露出来的某些现象称之为“警兆”。对这些警兆进行科学加工和设计,就形成社会保障危机预警中的警兆指标,也叫先行指标。由于警情在爆发之前必然有警兆,所以分析警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预报警情。如果说警源是警情发生的原因,那么警兆就是警源演变成警情的外部表现。警兆可以是警源的扩散,也可以是警源扩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相关现象。

(三)警源与警限的关系

警限是警情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临界点,是由此事物过渡到彼事物的中介,是横亘于安全与危险之间的一条警戒线。确定社会保障危机警限通常是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划定其静态或动态的安全变化区间,即安全警限。当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区间,则表明社会保障危机警情出现。社会保障危机警限对于具体的社会保障危机警情指标而言就是社会保障危机“警戒线”。相对于不同的警情指标,有各种警戒线。确定社会保障危机警限实质上是对于从警源到警情演变过程的监控。这一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包含着警情的孕育、发展、扩大、爆发等若干阶段,警限就是对于这些阶段之间的“度”的主观判断,也就是社会保障危机爆发的“临界点”和“拐点”。在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研究中,各种社会保障危机警限的确定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四)警源与警级的关系

根据警情的警限,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分析警兆报警区间之后,为表达警情的严重程度而人为划分的预警级别就是警级。在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系统中,根据社会保障危机警兆的变动情况,联系警兆的报警区间,参照警情的警限或警情等级,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警兆报警区间与警情警限的实际关系,结合历史经验,便可预报实际的社会保障危机警情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危机预报警级是预警系统的最终产生形式。警级一般划分为轻警、中警、重警、巨警等级别,在预警图上常常以绿灯区、蓝灯区、黄灯区、红灯区表示。社会保障危机警级的确定实质上是社会保障危机警源运行中出现的负面扰动因素发展到某种程度的量化显示。

因此,无论是社会保障危机警情、警兆的出现,还是社会保障危机警限、警级的设立,确定社会保障危机警源是社会保障危机预警过程的逻辑起点。

二、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和外生警源

客观地看,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因素很多,从社会保障危机警源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内生警源和外生警源。

(一)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

内生警源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内部不良扰动因素的孳生地。主要是指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设计、运行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保障危机。内生警源主要包括:

1.社会保障水平指标的高低 该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总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根据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经验教训,当该指标在20%以内时,社会保障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很好的促进作用;当该指标超过20%时,即国内生产总值中的20%以上被用于社会保障待遇支出时,即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如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等),并成为社会负担,比重愈高,影响愈大[2]。采用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在近期是为了衡量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在远期则是起预警作用,即在现有的保障水平发展情况下,经过若干年以后将是什么样的水平,会对社会经济及社会保障制度自身产生什么影响。

2.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高低 一般而言,国家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应当有“度”。这个“度”如果适度,必定会取得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效果;偏高会影响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并影响经济增长,偏低则可能造成社会保障不足并导致社会问题趋向严重化。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该国是否将社会保险收支纳入国家财政范畴。二是是否以政府为完全责任主体。如果将社会保险等收支直接纳入国家财政收支,则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必定极大,反之则小;如果以政府为完全责任主体,则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必大,反之则小。从国外的发展实践来看,凡是社会保障发展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成政府财政压力的不断加大。例如,在法国,社会保险收支形成的巨额赤字就是令政府十分头痛的问题;而新加坡因实行自成体系、自我平衡的公积金制度,不存在政府财政压力的问题。因此,对社会保障运行状态的监督,还需要通过对国家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来进行考察。

3.养老保险金支出状况 在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支出是最主要的支出项目,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甚至占全部社会保障支出的80%和90%以上,而养老保险支出则是最大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成败,社会保障的所谓财政危机在根本上亦取决于养老保险的收支规模。因此,养老保险支出指标显然是社会保障预警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这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均预期寿命、物价发展水平等多项因素,它们是直接导致养老保险金增长的基本构成要素。

养老保险的预警指标主要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费征缴比。其计算公式为:养老保险费征缴比=养老保险金收缴额/职工工资总额×100%。该指标取实际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或行业的职工工资总额的比率,它反映着劳动者代际之间的养老负担转移情况。在国际上,公认的养老保险费征缴比警戒线是24%,极限为29%。二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比。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与收入之比,当该指标小于1时,基金会有结余;当该指标大于1时,则会出现基金亏空。养老保险是积累性保障项目,由于费率的确定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且需要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所征收的保险费是否能够满足覆盖范围内全体人员的支出需求事先往往是无法完全肯定的,因为年龄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乃至政治方面的因素等等,均可以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无论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还是从个体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年度平衡均非追求目标,各国政府需要做到和实现的应当是周期平衡目标,即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周期内,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平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时期尤其是步入老龄化高峰时,养老保险基金必然出现收不抵支的局面;反之,则应当有结余。以有余而补不足,即能够避免养老保险的财政危机。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与支出保持周期平衡,重要的是在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之前有适当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根据人口学家的预警分析,在现有基数条件下,中国估计在2030年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并将持续到2050年前后。因此,现阶段的养老保险金收支比必须小于1, 以留有部分积累以便能够应付未来的养老保险金支付高峰期。不过,如果现阶段积累太多,则意味着企业负担偏重,从而亦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养老保险金保值率与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的长期积累性决定了其存在着潜在的贬值风险,而退休者的生活却需要保障,根据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标准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规律。如果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则必定会成为一个沉重包袱,并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风险。因此,要避免或控制这种风险出现,就必须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它可以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客观评价标准。当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养老保险基金不仅实现了保值,也实现了增值;当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意味着基金仅实现了保值;当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则意味着基金在贬值。因此,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率的警戒线即是收益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4.劳动者退休年龄的确定 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条件下,退休年龄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养老基金的收支规模,退休年龄愈高,则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愈长,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就愈多,需要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的养老金却会相对减少,反之亦然。以西欧国家为例,法国、意大利等国主张在现有退休年龄条件下提前退休的观点占上风,而英、德等国则表示反对,德国则在2001年将一般行业的退休年龄延至65岁。据测算,法国必须从现在开始直到2015年前把退休年龄推迟到69岁时,届时才能使社会保险的收支出现平衡[3]。以中国而论,现行的退休年龄是男为60周岁、女为55周岁,按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1岁计算,则意味着男性职工人均要领取11年的养老金、女性职工人均要领取16年的养老金,而各地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测算却普遍按退休职工领取10年退休养老保险金计算,显然已经存在着一个资金缺口。因此,国家应当将退休年龄的确定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并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5.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确定 由于社会保障具有刚性增长的特性,项目的增设和覆盖范围的扩大都应该是逐步的,否则便可能造成基金支出的快速膨胀,引发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6.遵缴率的高低 遵缴率不高被认为是引起养老金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如果遵缴率不能提高,覆盖率越高,基金缺口就越大。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遵缴率,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均衡,抑制社会保障危机的发生。

7.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 在现收现付制条件下,公认的警戒指标是滚存结余的社会保险基金能够满足四个月的支付需要,反之则被认为是有风险的;如果滚存结余的社会保险基金少于两个月的支付需要则该制度已处于危险境地[2]。

8.社会保障运行成本控制水平 一是应当控制管理成本,国际上的社会保障管理成本一般按基金的2%掌握;二是杜绝社会保障待遇支付中的漏洞。

(二)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外生警源

社会保障危机外生警源是指外部不良扰动因素的孳生地。例如,一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社会保障法制化状况和经济全球化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等。外生警源主要包括:

1.社会保障法制健全 社会保障法制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命令和条例等。社会保障法制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客观依据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

2.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性 社会保障属于公共领域,是以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强制性事业,这是市场机制无法调整的领域,只有依靠行政权力的有力介入才能完成其特定的任务。例如,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细化任务需要有特定的管理部门来承担,社会保障的运行需要有特定的管理部门来指导,社会保障的财政需要充当责任主体的政府管理部门来监控等等。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对于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监控机制完善程度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规范化的实施,社会保障管理系统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制度的规范,社会保障实施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均需要通过监控机制来进行监察和督促。因此,对整个社会保障运行机制而言,监控机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社会保障运行的监控,是通过具有监督权力的监督系统来实施的,它一般包括行政监督系统、专门监督系统、司法监督系统和社会监督系统,各系统均根据法律赋予的特定职责行使不同的监控权力,并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分别运行。社会保障监控机构的健全,将会促使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即使实施过程中有失误,也会得到及时的纠正,反之就会造成整个运行机制的紊乱与危机的发生[2]。

4.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看,一国的社会保障运行态势与该国的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的时候,一国的社会保障运行态势倾向于良好状态,社会保障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较小;而当经济处于萧条或危机时期的时候,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就必然影响社会保障的安全运行,甚至导致社会保障危机的爆发。

5.合理的计划调控 如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确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等。当社会保障危机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应当扩充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反之,则可以追求平稳为目标,确保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计划内部与计划之间的协调,并能够被控制。

6.国家对失业率的控制水平 由于劳动者失业不仅会直接导致失业保险金支出规模的扩大,同时也使其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减少了,因此,失业率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国家应当将失业率适度化,既作为一项经济政策来追求,同时也作为一项社会政策来控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充分就业。

7.其他社会政策的配套 如倡导保险公司发展商业保险业务;鼓励民营慈善事业发展;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反对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官僚主义与浪费行为;等等。

三、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的划分将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效率[1]

(一)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的关系极为密切

单一地对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进行预警是难以达到良好的预警效果的。例如,养老保险支出规模是内生警源之一,而养老保险支出规模这一内生警源既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等外生警源的影响,还必然要受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等外生警源的影响,甚至后者的影响更久远、更起作用。如果只考察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的运行,而忽略了对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外生警源运行态势的研究,则会引发社会危机。例如,忽视人口老龄化作为外生警源对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影响,一旦人口老龄化到来,就可能因养老金储备的不足而使社会保障运行陷入困境;再如失业率的高低对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缺乏必要的预警分析、预警机制,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将不仅使社会保障陷入困境,而且会引发社会危机。

(二)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的明确划分将会使人们更充分关注与社会保障健康运行有关的宏观因素,而不是仅仅关注与社会保障健康运行有关的微观因素

社会保障涉及到每个国民的利益和每个单位的利益,我们应当关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本身的状态,但是“从长远看,经济水平是福利国家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出生率下降,从而老年人的比例增加。老年人的重要性增加,而生儿育女的经济价值下降,因此,使福利费用发生极大的困难。一旦福利计划编制出来。趋向成熟,到处都要较大规模和较大的利益。社会保障的发展,开始是经济增长和人口发展结果的必然产物,后来,由于政治精英知觉的互相作用,群众的压力和福利阶层的产生而加速发展。”[3] 因此,社会保障预警机制不能仅注意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本身(内生警源),而且需要关注到与社会保障密切相关的各种宏观因素(外生警源),如社会保障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社会保障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等,从中监督并客观评价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的发展状态,为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提供依据。

(三)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的明确划分有助于将日常监控与危机预警更好地结合起来

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证明,一些监控部门尽管对纠正社会保障日常运行中的个别失误有功,却也对社会保障制度中、长期运行中形成的积重难返的危机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金支付高峰、失业规模扩大化带来的影响等等,就往往不能被社会保障监控机构及时注意并提前预警,致使危机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出现这种失误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监控部门将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混为一谈,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更多关注了对内生警源的监控与预警,而忽略了对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外生警源的研究与预警。因此,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与外生警源的明确划分有助于监控部门将日常监控与预警监控相结合,并使其成为社会保障预警机制的一项重要的准则。

四、我国社会保障危机预警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情况,中国社会保障遇到了基金筹集和给付的压力或危机。因此,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危机预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潜伏着危机

1.从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内生警源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已经潜伏着危机 如前所述,养老保险支出是最大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成败,社会保障危机在根本上是养老保险的财政危机。据此,下面做一简要预警分析。

(1)统账模式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分析[4]。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转轨。从2001年开始,国家在辽宁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其中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制模式,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完全分离,并做实个人账户。按照辽宁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要求,社会统筹由企业缴费,缴费率为20%;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缴费率为8%,合计缴费率为28%。自由职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合计缴费率为18%,其中10%划入社会统筹,8%记入个人账户。

根据测算,在2025年以前,制度本身仍然存在基金积累,总量为10.12万亿元;从2026年开始出现年度赤字,累计债务为10.96万亿元。如果用2001—2025 年的基金积累弥补2026年开始出现的年度赤字,大约2048年开始收不抵支。 因此, 2001—2050年净债务总量为0.84万亿元,占2050年GDP的比重为0.93%,年均负债约为168亿元。从图1中可以看出,养老金收支缺口到2040年达到峰值,为6300亿元,以后各年出现减缓趋势。

图1 统账模式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

(2)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分析。在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制模式中,个人账户养老金属于缴费个人,其待遇水平确定,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实际上主要由社会统筹基金决定。鉴于此,下面重点讨论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而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则另行研究。

1)基于合意条件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在合意条件(覆盖率和遵缴率为100%)下,对2001—2050 年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预警分析结果如图2可示。

图2 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预警

根据测算,社会统筹基金在2001—2018年实现基金积累3.3万亿元,从2019年开始出现年度赤字,2019—2050年累计债务为18.6万亿元,2001—2050年净债务为15.3万亿元,占2050年GDP的17%。如果用2001—2018年的基金积累弥补2019年开始出现的债务,大约从2029年开始收不抵支。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9年开始出现年度赤字,在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8741亿元,以后各年社会统筹基金缺口将逐渐减缓。

2)基于现实条件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分析(不包含农村迁移老年人口)。根据中国城市化率在2050年达到60%左右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5亿以内,农村将有一批乡村变成城镇,总人口规模大约3亿。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应地带来农村迁移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图3, 在合意条件下,如果将这部分人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内,社会统筹基金从2019年开始出现年度赤字,累计缺口为15.34万亿;否则,社会统筹基金缺口从2020年开始出现年度赤字,累计缺口为11.87万亿,缺口减少了23%。

图3 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

(3)覆盖率高低的影响预警分析。假设2001—2050年遵缴率为90%, 可以预警分析覆盖率对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影响。根据图4,当覆盖率为70%时,2001年出现基金缺口,累计缺口为32.5万亿;当覆盖率为80%时,2008年出现基金缺口,累计缺口为29.3万亿;当覆盖率为90%时,2012年出现基金缺口,累计缺口为26万亿。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将使基金缺口减少了11%。

图4 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

(4)遵缴率高低的影响预警分析。假设2001—2050年覆盖率为100%,可以预警分析遵缴率对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影响。根据图5,当遵缴率为85%时,2014年出现基金缺口,累计缺口为30万亿;当遵缴率为90%时,2015年出现基金缺口,累计缺口为26.4万亿;当遵缴率为95%时,2017年出现基金缺口,累计缺口为22.8万亿。遵缴率提高5个百分点,首次出现缺口的年份大约推迟1年,基金缺口大约减少了12%。

图5 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警

(5)推迟退休的预警分析。 推迟退休不但可以通过增加缴费人数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减少养老金的支付时间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即推迟退休年龄从多收少支两条渠道改善养老金的收支均衡。表1的推迟退休方案,重点考虑了两个方面因素,一是从2030年开始,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养老金收支缺口逐渐加大。二是在2018年,劳动力人口增长率达到最低值-0.19%。在2024年左右,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接近50%,达到劳动力的承受极限。

表1 四种推迟退休方案

推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迟 2021—2040年男、女 2021—2025 2026—2050年男、女 2016—2025年女

顺 同时每5年推迟1岁每年推迟1岁 同时每5年推迟1岁每2年推迟1岁

序 2041—2050年男、女 2026—2050年男、女 2026—2050年男、女

同时推迟1岁 同时每5年推迟1岁同时每5年推迟1岁

退休 男=65男=65 男=65 男=65

年龄 女=60女=65 女=60 女=65

在现实条件(覆盖率=100%,遵缴率:2001—2010年为85%,2011—2030年为90%,2031—2050年为95%)下,社会统筹基金从2015 年开始出现年度缺口,2001—2050年的总债务为24.65万亿。如果实行方案1,2049年出现年度盈余,2001—2050年的总债务降为8.11万亿;实行方案2,2041年出现年度盈余,2001—2050年的总债务降为2323亿元;实行方案3,2049年出现年度盈余,总债务降为12万亿;实行方案4,2041年出现年度盈余,2001—2050年总盈余为5313亿元。

从4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推迟退休都在2001—2050年出现年度盈余,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社会统筹基金缺口。方案4优于方案2,方案2优于方案1,方案1优于方案3(图6)。如果推迟退休前的积累和推迟退休后的总债务相抵, 并且此后一直保持年度盈余,就可以适当降低企业缴费率。

图6 推迟退休对现实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影响

2.从引发社会保障危机的外生警源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养老金需求—供给与GDP的关系来看,我国社会保障也已经潜伏着危机 图7表示了2001—2050年养老金需求、供给以及缺口与GDP的关系。养老金需求占GDP的比重呈浅抛物线状变化趋势,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以后的年份开始下降。这表明2035年左右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加重,养老金收支均衡面临极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养老金供给占GDP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从2026年开始,养老金年收支将出现缺口,养老金缺口占GDP的比重将逐年缩小,预计2050年以后养老金供求将重新出现年度平衡。

图7 2001—2050年养老金供给需求占GDP比重

(二)我国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思考

1.深刻认识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的重大意义 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机制,导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日益膨胀,收不抵支,陷入危机困境的教训并不少见。以法国为例,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机制,导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日益膨胀,该国一年的基本社会保险开支和补充社会保险开支总和约需13000亿法郎,大于整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开支,其中仅疾病医疗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家庭津贴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开支就达8000多亿法郎,收不抵支所造成的赤字不断增大,预计到2010年仅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赤字就将高达3000亿法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障危机一旦爆发,可能导致大的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仍以法国为例,1995年5月,希拉克总统上台伊始, 就准备对陷入困境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刀。然而,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设想尚未付诸实施就引起了全国500万公务员与国有部门职工罢工示威, 政府被迫暂缓执行许多改革计划。但希拉克总统坚持改革的雄心不死,1997年,他毅然解散议会,提前进行议会选举以控制议会,强制推行改革。但在议会选举前,关于总统将在选举获胜后推行强硬改革路线的消息引起大批社会保障制度受益人的恐慌,许多人转而投左派的票,结果,选举失利,希拉克总统拟议中的改革胎殆腹中[5]。

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机或风险因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加速,抚养比增加,对社会保障的经济需求与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城镇人口比重加大,增加了社会保障压力;就业结构的改变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滞后,统计收入数据失真,增大了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与完善的难度等等。面对上述潜在危机因素的挑战,如果不能进行科学、超前的危机预警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2.加强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特别是要加强对由于财政危机引发的社会保障危机的预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转轨、城市化水平上升等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着巨额的隐性债务或财政危机,应当加强对由于财政危机引发的社会保障危机的预警,并采取恰当措施予以防范。例如,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扩大覆盖面、提高遵缴率等措施,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均衡状况。

3.把事中的管理、事后的监管与监督与预警密切结合 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主要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一是法制系统,它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的共同依据,是规范性层次。二是管理系统,依照法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各种社会保障实施机构及其实施内容履行管理之责。三是监督系统,依据法律的规定履行对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与实施系统的监督职责,其中重点是对实施系统的监督。因此,上述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使整个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具备了内在的免疫力,从而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法制建设的体系化、管理组织的严密化、监督机构的权威化,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良性发展的基本标志。然而,管理系统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属于事中管理;法制系统和监督系统的监管与监督都具有事后特征,或具有事后纠偏、补救的“马后炮”特征,其效果与预警效果相比必然要大打折扣。因为,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是指在对影响社会保障运行负变量的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运行接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的程度所做出的早期预报。其实质是对社会保障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程度的评判,其目的和作用是识警防患,超前预控[1]。因此,正确而有效的选择是事中的管理、事后的监管、监督与预警密切结合。

4.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保障危机预警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是多么合理,运行是多么规范,采取的手段是多么有效,随着社会经济及与社会保障相关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可能遭遇不良后果。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时,西欧与北欧国家在炫耀福利国家的成就时,均未估计到或至少未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危机及调整这种制度的难度[1]。因此, 必须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动态性有充分的把握,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破除试图使社会保障危机预警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并据此建立和健全灵敏的社会保障危机预警系统,以保证政府及时修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失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健康的、可持续的道路发展下去。

收稿日期:2005—12—08 修回日期:2006—05—08

标签:;  ;  ;  ;  ;  ;  ;  ;  ;  ;  

从内外部警务资源看我国社会保障危机预警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