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自我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影响_生态系统论文

自然的自我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影响_生态系统论文

自然的自身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承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人类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是否承认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是决定人类对自然采取何种态度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在系统哲学、自组织理论、全球生态学等复杂性科学的背景之下探讨了这一问题,肯定了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并探讨了自然价值对于人类多重价值的意义。

1 传统的价值概念需要新的拓展

西方近代以来的伦理学和哲学传统一贯坚持把价值划归为人类活动领域的一个范畴,它属于人类所专有,而非人类的事物和整个自然则根本不具有价值。即使有时也承认它们有价值,那也不是它们自身的价值,而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工具价值。这种工具价值,仅仅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效用和功能。于是,人类只要对自己的同胞行善就足够了,而对非人类的自然事物则无所谓善恶行为,可以对其生杀予夺,随意处置。世界上的所有存在物是否应该存在,都得视人的意志而定。这种对待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今日正面临着系统哲学、自组织理论和全球生态学的严峻挑战。在科学的革新思潮的冲击之下,传统的价值概念不得不进行实质上的重建和范围上的拓扩。

首先,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所依据的支点是人的主体性规定。主体性使人类成为自然进化的“终极”,宇宙的中心,主体性也使人具有价值评判的能力和行使道德行为的权能。主体性是价值的本质,而唯有人类才具有主体性,因而价值是由人的主体性本源所出。但是,根据科学新发展的系统哲学的研究,“主体性普遍存在于具有有机组织复杂性的那部分自然界内”。主体性是系统以感觉形式记录内部和外部作用于它的存在状态的那些力的能力,人类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的主体性是全世界唯一的主体性。〔1〕当然, 如果人们硬是要突出人类的至高无上和独一无二,而把主体性定义为自我体验的能力,即令如此,人类的这种能力依然不足以保证其爬到自然进化的顶峰。从广阔无垠的宇宙时空尺度看,自然进化完全有可能产生出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形式,如若此,则人类也不过是更高级的生命形式进化的踏阶而已。如此看来,自然进化产生出人类即已臻于极至的看法,无论是从进化的趋势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说不通的,把价值之源归于人的主体性也是武断的。

实际上,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对主体性的强调不过是突出了价值的(人的)目的性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而目的性并非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也是所有自组织系统普遍具有的性质。我们说自组织系统具有目的性,并不意味着它的进化是自己预定,可以准确预期的,而是说自组织系统在开放的环境中向环境学习,能够区别自身与环境,具有适应和调节环境的能力,努力将自己保持在一种稳定的有序状态下,并且还能向更高的自组织水平进化。即是说,所有复杂的生命形式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自我认识、调节环境、追求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目的)。目的性是自组织系统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动力。虽然自组织系统普遍存在着目的性,但是目的性在自组织系统进化的不同等级层次中具有高低不同的表现。人类不能自诩为唯一具有目的性的物种,否定别的自组织系统千差万别的目的性,从而否定它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其次,西方近代伦理学和哲学传统坚持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与应该的区分,是由于只承认人的价值,否定自然本身的价值造成的。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思维将价值本源归结为人的主体性,把价值局限于人际领域,否定自然本身的价值,因此对于不存在价值的自然来说,西方人就没有采取一种对待自然的伦理态度,而仅仅是把自然当成一种为我所用之物,采取征服的态度和机械的方法去研究和开发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即使弱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保护生态环境,那也不是出于维护自然本身的价值,不是为了自然系统的进化和完善,而只是为了人类一个物种的福利。这种自私而专断地把自然和人类辟为事实和价值的两橛,采取分别对待的态度,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思维的偏狭。相反,在东方古老的哲学和宗教传统中,则根本就不存在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分裂,是与应该的对立。它们不仅把自然看成是一个充满着事实的世界,而且看作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创造着价值、也充满着价值的世界。《周易》认为,天地阴阳是所有价值的创生之源,宇宙大化流衍,生生不息,进行着持续地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些价值弥贯天地万物、一切生命、一切有情众生。人应秉持天地“生生之德”,“成性存存”,“与天地合其德”参与整个宇宙赓续不绝的创生价值的活动,厥尽参赞化育之职分。《老子》指出,道是创造一切自然价值的终极根源,天地万物莫不尊道而生,贵德而成。道具有创生、化成、养育、保护事物的崇高德性。人应效法天地之道,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增进和维护自然的价值,而不应违反道的本性,破坏和毁灭自然的价值。佛教及其禅宗也认为,所有自然物都具有象人一样的价值,“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人和所有动、植物具有通过“六道轮回”联系起来的血缘关系。所以人类应该普度众生,帮助所有生命一层一层地向上提升,实现它们自己的价值,直至达于佛陀境界。以上这些典型的东方思想,肯定自然本身具有价值,坚持人和自然的统一性,事实和价值的统一性,是与应该的统一性,与西方近代思想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若按西方的思维方式看,东方的上述思想明显地存在着事实与价值的混淆。但是我认为,这个混淆是虚假的,只要承认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则事实和价值的混淆也就不存在了。建立在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东方古代机体论形而上学基

系募壑倒郏淙淮嬖谧沤匀荒馊嘶⒙壑さ闹惫

性、推理欠严密等缺陷,但这些并不使其丧失总体上的正确性,以及它与现代自组织理论、生态哲学等的一致性。它完全可以吸取现代科学的成就而发展出新的完善形式,彻底克服西方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

最后,只承认人类的价值,不承认自然本身的价值,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划定事实与价值的界限,是与应该的界限,就必然导致在实践中不尊重非人类的自然物和一切生命的存在权利,对它们不行使道德义务,就必然带来自然价值的毁灭。既然自然毫无自己的价值,只有实现人的目的的工具价值,那末人类对待任何自然物都可以从自己心血来潮的奇情异想出发,去追求自己各种荒诞不经的需要,而不用顾虑自然物和生命物种所遭遇的不幸。为了满足男性和女性的虚荣,人们不惜猎杀成千上万的珍禽异兽,以获取其羽毛、毛皮和其他器官,制成头饰、时装或别的纪念品;为了供人们玩乐,有的人公开折磨各种高等动物,甚至当众杀死动物;为了享受口福和摆阔气,一些有钱人专吃稀有动物,有的人竟残忍到活吃某些高等动物的器官,而无视它们正眼泪汪汪地遭受着痛苦;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地榨取资源,把大地挖得疮痍满目,砍光了一片又一片的森林,污染了蔚蓝的天空,毒化了江河湖海的广阔水域,……当人类这样变本加厉地劫掠自然,以不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各种物质需求,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时,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的后果已经对人类进行了报复,强迫人类接受自然具有自身价值的客观事实,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强制人类放弃随意作践自然、毁灭自然的愚蠢行为。罗尔斯顿指出:“在实践中,环境伦理学的根本要求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在理论上,它的根本要求是确立意义深远的价值理论,以此为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人类要真正尊重自然物的存在权利, 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物种进行有效地保护,就必须确立起关于自然价值的完善理论。

总之,价值概念需要拓展并重新加以界定。笔者以为,价值是自组织系统的本质特性,是自组织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有目的地”维持自己而固定在稳态结构中的成果,以及它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超越性活动。

2 自然的自身价值

自然的自身价值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加以探究,笔者在这里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1)创造性价值和维持性价值

自然的创造性价值,是指作为自组织系统的自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低向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向进化,使自然的价值矢量呈等级性升级,从而自然整体的价值不断增值。在这一过程中,自组织系统在环境发生涨落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保持自身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有序性,适应和调节外界环境的变化,以维持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它的维持性价值。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所做出的推测,大约在40几亿年前,地球在高温反应的冷却过程中带来的有机“灰烬”集聚于海洋边缘,通过自催化的协同作用引起了有机物质浓度的变化,形成了化学耗散结构;接着它们又在还原性大气中发生聚合,产生了氨基酸等大分子基本建构材料,通过自催化超循环的作用,形成了具有生命特征的大分子功能组织,并发展成为原核细胞生物和古细菌;由这些微观生命的横向信息交流和协同作用,就构成了原始的生物圈;原核细胞和原始细菌借助于需氧光合作用生产游离氧,使生物圈和大气圈同宇宙环境建立起了稳定的联系,从而成为全球范围内自我调节的盖娅系统;在盖娅系统于15亿年前稳定之后,生命的微观进化在有利的宏观条件下又创造出了更高层次的自组织系统——真核细胞;当真核细胞进化到性征(两个亲体细胞的融合产生下一代)和异养性(生命以其他生命为食的能力),于是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多细胞生物,导致了复杂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的出现,并最终产生出人类。

在上述的进化过程中,自然界在每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攀登时,都在不断地提高着自身的目的性和自我认识的能力,这使它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更富创造性地塑造未来。自然“有计划地”朝向更大的价值进化,遵循着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展开,后续的自组织系统总是将先前的形态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价值在自然演替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3〕地球自然作为一个自组织进化的有机整体,其价值的存在和增值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自然的进化一方面体现着自身的创造性价值,另一方面自然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同时还存在着维持性价值。生命在与环境的长期协同进化中不断建造和优化着自己的生存及发展的条件,如充足的氧气、自我保护的臭氧屏闭,适宜的气温、水分和阳光、食物网的能量流动、生物圈中各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由生物多样性组成的具有多层次调节机制的复杂网络系统。它能抵制系统外部的各种干扰,保持系统自身的稳定状态(动态平衡),因而自然的进化成果就固着在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网络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应着自然价值的大小,生物多样性越丰饶,生态系统的网络越复杂,它能保持的价值就越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同意西方一些偏激的环境伦理学家所持的生态稳定论的看法。他们认为,处于食物链底部的植物生命、土壤腐殖质、非生命的海洋、湖泊、高山和湿地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和骨架,因此比处于食物链上部或顶级的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存在有更大的价值。〔4〕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因为第一, 它把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片面地理解为其基础和骨架的稳定性,违背了生态整体应该是包容所有生态层次和组成部分的整体性原则;第二,它把构成生态系统金字塔的自下而上的顺序,当成衡量事物价值大小的标准,违背了生态系统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中价值上升的阶序原则,不懂得自然的进化不是为了将低价值维持在恒久不变的固定状态上,而是要在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动态平衡中实现更高的价值;第三,处于食物链上部或顶级的动物,并不只是低层次的物种的消费者和破坏者,它们借助于捕食活动同时也刺激了低等物种的进化,提高了生命物种的生机,促进着整个自然界的繁荣。

(2)整体价值与局部价值

地球生物圈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整体的价值,而这个整体价值是由所有组成部分的功能整合所形成,并在部分之间的协同进化中呈现出来。生物圈自组织系统的这些有机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具有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的价值。

地球生物圈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成许多等级性的复杂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又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凯斯特勒称这样的子系统为“全子”(holons),雅各布则称为“整体子”(integrn )用以说明子系统本身既具有独立性、又对高层次上的整体存在着依赖性的二重性关系。地球生物圈之所以采取多层次的非线性的复杂网络的组织形式,是因为它在进化过程中遭遇环境涨落的干扰时,学会了这种有着更多求生机会和保存更多价值的“智慧”。不分层的系统在环境剧烈涨落造成严重破坏时,容易使整个系统完全解体,并且在重新建构自己时一切还得从头开始。于是地球生物圈就采取了多层次的自组织形式来创生与维持整体和部分的价值。从整体与部分的价值关系看,整体的价值大于部分的价值,高层次的自组织系统的价值大于低层次的自组织系统的价值。自下而上看,生命个体隶属于物种,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的延续包含着个体的价值,只要物种还存在,失去了的个体总还可以繁衍出来。而每一个物种都是在生态系统中演化并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是物种存在和进化的条件。当一个物种消失后,只要生态系统还保持完整,仍可以进化出能够取代已消失物种的新种来,并占据其空出来的生态位。但是,如果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则栖居其上的众多物种也会走向灭绝。由是观之,大尺度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其价值又大于区域生态系统的价值,但是小于整个地球生物圈的价值。

一般而言,在地球生物圈内,处于同一层次的自组织系统,其局部价值是相等的,但在物种层次的水平上,则有其特殊性。因为物种是沿着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进化,故较高级的物种不仅以较低级的物种为出发点和前提,而且把较低物种取得的进化成果(价值)整合在自己身上,并在自己所达到的层次上又进行了价值创新。生物重演律就以浓缩的形式再现了这种价值包含和价值创新的关系。可以说,原核细胞和原始细菌就不比真核细胞的价值高,低等动物就不比高等动物的价值高,迄今为止,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比人类的价值高。人类的价值高于其他物种,除了它处于进化之链的最高环节(在没有发现更高智慧的生命物种之前可以这么假定)之外,还在于它创造了可以和自然生态系统并列的人工生态系统,而且肩负着地球生物圈的调控者和进化的引导者的职责。然而,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一个物种以及地球生物圈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地球自组织系统某一功能的执行者,其价值都不能大于我们这个星球的整体价值,更不能大于整个宇宙的价值。

(3)自为价值与工具价值

自组织系统的行为,以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为目的,因而它有着自为的价值。自为价值可以看作系统自身的内在价值。自为价值是自组织系统在自我调节的活动中追求某种合乎自身目的性的东西,它的这种追求并不要求必须具备人的意识或是动物的感觉等前提。不同的自组织系统对自身目的性的追求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个体机体中,由所有细胞形成的内部组织程序可以同环境交流信息,并借助于机体的反应能力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自己生长、成熟、繁殖、修补创伤、抵制死亡的目的,以适应它自己的生态位;在物种中,对种的延续和完善的目的追求,是在编有遗传密码的个体借助于有性生殖从个体传递给个体,并通过众多个体主动地适应环境来实现的;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演替、动态平衡和繁荣,则是由食物网与环境相互作用行成的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在生物圈的时空范围内,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各种微生物与自然环境编成目的——手段的立体交叉网络,保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它们具有内在的目的性和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5〕

自组织系统不光具有自为价值,同时它还具有满足在它之外的自组织系统或它所隶属的更大系统的需要的工具价值,而不仅仅是作为人类资源和环境的工具价值。工具价值可以看作系统对它物的外在价值,它表现为一物的存在对于它物的用途。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对多样化的动物物种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地球生物圈对其组成部分也提供着有利的条件。反之,多样化的动物对各种各样的植物生长也提供其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生物圈的各个子系统也对生物圈整体的稳定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工具价值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性的。

在地球自然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日益丰富,自组织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强,系统的自主性和调节环境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自组织系统的自为价值和工具价值的关系就越益复杂,并且二者经常地相互转化。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当植物被捕食者所食,初级捕食者被二、三级捕食者所食,捕食者死后尸体分解,被吸收进土壤腐殖质,这些生命的自为价值被毁灭,转变成了它物或系统的工具价值。对于它物而言,这些工具价值则转变为内在价值,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这些工具价值转变成了系统的整体价值。“系统是价值的转换器。”(罗尔斯顿)经过系统的转换作用,自组织系统的自为价值和工具价值就来回地在生命之间、物种之间、系统与环境中间运动,最终保存在全球生物圈的有序结构整体中。

3 自然价值对人类价值的承载

自然价值承载着人类价值,是指自然价值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性价值。“承载”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自然对于人类必需的物质前提的维系和支撑,而且还指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自然的一些价值渗透进了人的价值,人将自然的许多价值转化成了自己的价值,使它适合于人类特殊的需要和目的。但是,人的价值不能脱离自然价值这个客观基础,否则他的价值就得不到实现。当然,自然价值既然承载着人类的价值,那么它的承载潜力也就必然为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后果所制约。自然价值对人类价值的承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人类生存价值的承载

人类作为一种自然存在,象其他生物物种一样,必须依赖于地球生物圈提供的各种生物物理条件才能生存。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食物由土地、森林、海洋、江河等提供,饮水来自水体,各种矿物资源由地质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流的贮藏所提供,可再生资源由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所提供。与其他物种不同,人类不满足于直接获取自然所赐的生活资料,他还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加工自然创造的价值物,使之以人工的形式变得更适合于自己的物质生存,提高了自己的生存价值。人们利用野生的动、植物种,改良和培育了众多的家畜、家禽种类,培育出了许多粮食作物和果树,大大扩展了人类的食物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医药资源的宝库,人们从各种动、植物种中提取和制成了很多药品。这些药品把人类从痛苦和死亡中拯救出来,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然生态系统还能起到安全、健康的指示器和环境污染的报警器的作用。凡是在野生生物能正常生存的地方,水、空气与土壤对人来说一般也是安全的,而野生物种正在减少的地方,往往可以看成是此处不适宜于居住的警告,提醒人们留意生存环境中的危险。在环境受到人类工业污染的地方,物种的某些变化是生态环境遭受侵害的指示器。譬如地衣的减少程度显示了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的严重程度,蜜蜂能显示采蜜地区金属污染的轻重,蝌蚪尾巴弯曲是杀虫剂、酸雨影响的报警,丁香花得卷叶坏死病,说明周围的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等等。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价值。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是人们企图恢复已经消失了的同类生态系统的有效模型,人们可以参照它来进行重建,可以从中引进相同的物种。对于被污染的环境,人们已经在液体和固体的毒废料处理中广泛地利用生物技术,通过一些微生物和新培养的动、植物的作用,使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地球生物圈在自组织进化的历程中积累了最佳利用资源,进行无废料生产的自我调节的“智慧”,为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适宜生存的自然条件提供了借鉴。“这种模仿生物圈功能的科学技术,正在形成一门‘仿圈学’。在社会生态系统的生产技术方式变革中,‘仿圈学’将发挥重大作用”。〔6〕它是效法自然的生存之道,极大地提高人类持久地维护生存前提的典范。

第二、对人类经济价值的承载

地球自然是伟大的自然财富的创造者,它在漫长的自组织进化的过程中生产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如清洁的水体、洁净的空气、肥沃的土壤、丰富的金属矿藏和非金属矿藏,巨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复杂的遗传基因库,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等等。生态经济学家O.贾里尼指出:“人类可以在没有劳动干预的情况下生产出足够的产品来满足人的需要。”〔7〕他认为, 自然财富是自然的“天赋和遗产”(Dowry and Patrimony), 它承载着人类的经济价值,人类如果不利用和改造这种自然的天赋和遗产,就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生产。余谋昌先生指出:“从物质生产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社会生产力与生物圈生产力相互关系的一定形式。……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来源于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结合,包括社会物质再生产过程和自然物质再生产过程。”〔8〕笔者认为,这一见解是深刻的, 它说明了人类财富的创造是自然财富创造的继续,是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承载着的,是与自然生产过程相结合的。

自然创造的财富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传统的经济学否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经济价值,认为它们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当然也就未给它们定下价格以估计其价值的大小。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前,人们一直把自然资源当成

痪 ⒂弥唤叩奈尴蘅

藏,用不着人们付费。人们采掘完了某处的矿物,砍光了某地的森林,总觉得还有一些未经开采的矿藏和未被伐尽的森林在等待着人们去开发,而且人们也总是把大气、海洋、江河、陆地净化人类制造的废物的能力看成是无穷无尽的,根本不担心生存环境的破坏会带来全球性的灾难,不考虑自然界要求人类经常偿付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这就形成了靠滥用资源、污染环境以发展经济的恶习。但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被无代价地加速开采,生态环境被急剧地破坏,已经导致它们在目前条件下再也不能免费地加以使用了。海洋中的鱼类因过捕而日渐减少,砍伐森林和猎杀动物使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而使粮食产出率降低,都使自然创造的经济价值呈现出减少了的价值,需要追加较多的补偿性投资,以恢复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环境质量的恶化危及人类生命的健康存在,也需要投入更多的“防御性支出”和“补偿性支出”,以维护人类生存必需的环境条件。所有这些都从“负价值”的角度说明了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它还承载着人类“附加的”经济价值。从自然资源的潜在性看,人类对生物圈中的许多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性能与用途还了解甚少,一旦它们的潜在作用被认识,就可以加以开发和利用,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现在人们已知道,大多数植物将来都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化学制品、建筑材料,过去人们没有利用的紫胶虫可以提取虫胶,食油菌可以提取石油,还有不少物种由于未被人类认识从而加以利用就灭绝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当人们发现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越多,也就越益确信,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长期的经济价值,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未来的经济价值。人们应该对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价值评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经济价值的核算和开发利用的得失比较,对自然界进行价值管理。

第三,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承载

自然系统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承载主要体现在知识价值、美学价值和道德价值三个层面:

(1)存在于自然界中无机的和有机的事物,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 象,它们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如矿物学、金相学、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鸟类学、医学、神经学、分类学、进化论等学科中的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科学知识生产的宝贵原料。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无机物质和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物种尚未进入科学的记载,倘若这些自然物和物种在现今的破坏浪潮中得不到保护,人类将丧失许多宝贵知识的客观源泉。从科学知识发展的大趋势看,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圈的进化,人与自然复杂的相互作用,到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形成关于自然进化的自组织范式和全球生态学的理论。这些新的学科彻底地改变了物理学建造起来的世界图景,更新了物理学的知识理想与认识标准,确立了把自然界当成自身不断演化的有机体的认识原则,把价值分析方法也纳入科学认识论中,沟通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并促成二者向马克思所预言的“统一科学”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给人类科学认识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在人类知识的最新发展中,自然系统发挥着巨大的启迪作用。假若自然界没有“有目的”地朝向价值方向进化和对人类活动巨大的反作用,而只是僵化地遭受人类的征服和统治,则人类就不能认识到自己与自然母亲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在广阔的视界下扩展对自然的认识。

(2)自然界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依靠生命和环境的协调, 创造着充满生机之美,和谐协调之美的各种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激发着人类艺术创造的灵感;使艺术家们创造出了许多千古吟咏的山水诗,万金难买的风景画,留芳百世的交响乐。但是,人造的艺术品不同于自然的艺术品,人造的艺术品的毁灭总可以复制和替代,而珍稀的动、植物种和原生的自然景观的进化及形成需要上万年的过程,并且永远不能复制。人类如果失去了这些自然美的资源,人和自然就会疏离,人的艺术创作的灵感也会枯竭。而且,自然界丰富的美学资源以其诱人的魅力把人们召唤到自然的怀抱之中,人们通过郊游、野营、垂钓、游泳、滑雪、游览等活动实现对自然美的体验和鉴赏,开启着人的智慧、丰富了人的情感、洗涤了人的灵魂、陶冶了人的情操,使人感到身心愉快,精神昂奋。不少身心患者还在优美的自然风景区的疗养中恢复了健康。可见,人类的精神生活是多么需要自然美,离开了自然美,真难以想象人类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

(3)根据自组织进化的伦理观,伦理是伴随着进化出现的加强进 化的行为。〔9〕就此而论,不仅高等动物,而且植物和任何物种, 所有生态系统都在地球生物圈整体的进化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而具有其道德价值,并且它们还承载着人类多方面的价值。无论从自然进化本身,还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人类都应承认生物和自然界的存在权利,维护自然的利益,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社会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为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尽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不过,倡导人类应对自然行使道德责任和义务,并不是要求人类消极地顺适自然,完全放弃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恰恰相反,新的进化伦理强调人类应以其能动作用来增强自然的自组织进化,促使自然价值向高度提升和广度扩展。自然过程也有退化、缺陷和不完善之处,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阻遏其退化、纠正其缺陷,并使之得到完善,从而在其基础上增添人类所创造的新价值,以使自然臻于完美。人类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他一方面意识到自己作为自然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对系统尽自己的职分;另一方面他又认识到,自己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地球自然进化的最高层次,依靠自身的精神构造,人类不仅可以超越自然进化中先前阶段的局限性,还可以超越作为人类物种自身的局限性,而起到自然进化的引导者和管理者的伟大作用。人类如若不努力地去践履这一目标,仅仅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去对待自然,只是将自然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把地球生物圈视为自己一个物种的家园,而非所有生命物种栖居的住所,那末就会辜负自然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恩赐,丧失自然所赋予的促进和完善自然进化的天职,最终会沦落为一个自私的可怜虫,陷入物种进化的死胡同。人类只有从自然整体的利益出发,超越自己物种的局限性,去提扬自然整体的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才具有光明远大的发展前景。

标签:;  ;  ;  ;  ;  ;  ;  ;  ;  ;  ;  

自然的自我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影响_生态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