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论文

特色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论文

特色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王 琪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摘要]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校级特色专业,在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专业特色和人才社会需求,以重点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本科四年的实践环节进行提炼与整合,形成了目标明确、系统性强、层次分明且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与实践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实质上是为高等院校在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与方法。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立足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提高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园林意境,这与现代景观设计注重生态性、文化性、合理性是不冲突的。因此,很多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是值得现代景观设计师借鉴和深思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需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然而,目前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能力较弱的现状,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很难进入理想的就业单位。因此,社会中出现“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评估和评价体系不健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对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或方法不当,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协调的现象尤为严重。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于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以及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急剧增加,人资管理专业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国家化、复合型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积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力求探索一套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提高培养人才水平的教学体系。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以来,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结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经过多年研究和总结,修订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辽宁省区域人才需求情况,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为人事专员、社保专员、培训专员三种培养方向。为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提出“3主线4不间断”的教学构想,在专业课程设计上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为主,针对学生不同就业方向进行系统化、分层次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宽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树立专业品牌,提升专业人才社会竞争力。

美国核威胁倡议组织(NTI)2018年9月5日在其官网公布了第四版核安保指数报告——《建立保证、问责和行动框架》,评价了全球最致命材料(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高浓铀和钚)以及遭受破坏可导致危险放射性释放的设施的安保现状,概述了核安保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各国亮点及核安保指数得分和排序,并为进一步加强核安保工作提出了建议。报告认为,核工业界必须持续投资,加强所有核设施的网络安全,建立应对网络攻击的互助机制和共享资源,以抵御日益上升的网络攻击风险。

二、“3主线4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

邮编:100024 电话/传真:010-65778838/8734 邮箱:lvyoudaokan@126.com

三、综合管理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学习内容涉及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各个环节,如员工培训与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测评、招聘与录用、绩效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岗位工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伴随着企业发展的规模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细化,有专业负责招聘的团队、劳资服务团队、员工培训与开发团队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为宽泛的专业知识模块化,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倾向,有目的开展工培训与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测评、招聘与录用、绩效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实践和基本设计能力实践训练,其中包括岗位招聘的设计能力、工作说明书的设计能力、绩效与薪酬的设计能力、劳资关系协调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办公室软件使用能力。鉴于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共设置以下教学内容:大学1年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教学模块之后,进一步获得各模块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组织内的沟通、协调能力,为后续的岗位实践打下基础;大学2年级开设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人力资源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人力资源专业核心课程之后,进一步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所涉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转换,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独立完成招聘计划、工作岗位说明书、设计薪酬福利等工作;大学3年级开设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企业文化、人际沟通、公关礼仪、人力资源文本写作等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人事专员和劳资专员、招聘专员实践岗位的工作,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企业人事管理、劳资办理、企业人员招聘等岗位的流程;大学四年级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为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社会实践训练,通过社会实践岗位实习,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人力资源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除了毕业设计外,还在大学四年级增设其他实践环节的选修课,如辽宁省教育厅跨校课程公关与沟通、创新与逻辑思维能力、中华文化五千年、教师工匠精神的传承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规划进行选择。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课时,在充分考虑辽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向,结合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科学合理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辽宁地方特色专业。为此,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立足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办学经验,结合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际情况,采用“3主线4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就业岗位。“3主线4年不间断”,其中3主线主要体现在以强化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线,对大学四年的教学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所有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规划与设计,确保每条主线上的训练环节四年不间断,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又能使学生在每一种能力上都能得到系统化的训练。所谓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其目标是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能够使学生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所谓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顶岗实训,能够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相关工作,如人员招聘与录用、绩效薪酬设计、工作岗位说明书制作、劳资法律事务及日常办公室工作等,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交往能力和敬业精神。所谓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其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在学习,在教师结合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及学科背景,结合学生就业方向,有目的开展科研训练,以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兴趣为目的,通过简单的科研项目训练,使得学生获得基本的科研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能力是复合型管理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小企科技企业的兴起对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以往大学培养的学生往往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较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培养,这样不仅会增加人才培养的成本,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不利于学生的一次就业与发展,因此,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主要包括:大学1年级的“专业认识训练”和“人力资源实践”,前者是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增加对专业领域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发展趋势,后者针对人力资源岗位分工进行模块训练,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人力资源岗位模块实践,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开设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录用、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学2年级所要开设人薪酬与绩效管理、员工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大学2年级设置了人力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和人力资源软件实践课程,如金蝶K3软件、用友软件、人力资源测评软件等训练内容,前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到入职人力资源岗位奠定基础,后者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使用人力资源软件处理人事工作;大学3年级设置了“人力资源岗位实习”与“专业社会实践”,前者是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人力资源岗位模块的轮岗训练、如制定绩效与薪酬计划、编写人才招聘计划、工作岗位说明书、负责入职员工的培训与劳动合同签订、处理劳资纠纷等,后者是本专业的重点实践环节,基本作答是通过学生与企业见面进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将学生派遣到相关的专业实践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实践训练,

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作为实习是单位正式员工,参与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岗位工作中来,同时要求实习单位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实训基地包括大型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政府、事业单位人事后勤部门、银行人事资源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等本专业领域有影响的重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将用人单位纳入人才培养主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尽早选择就业单位提供良好的机会。大学4年级最后阶段的现场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岗位实践完成毕业设计,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交往的学习能力和挑战精神。因此,大学是人生的最佳创新阶段。为充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总结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将《URP(本科科研训练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简称URP训练》作为必修环节纳入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完成1项科研训练。在这一训练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答辩等方面的工作,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对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建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2]李芝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8):46-49.

[3]郭炳南,黄太洋.加快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2018(5):133-13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98(2019)05-0048-03

[收稿日期] 2019-10-12

[基金项目]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836

[作者简介] 王琪(1982—),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课程理论。

责任编辑:赵永辉

标签:;  ;  ;  ;  ;  

特色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