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学改革:迈开大步向前走(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大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状篇
职教教学改革,历来受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国家教委为之下达了一系列文件,加大了推动职教教学改革的力度,广大职教工作者也为教学改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进了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
刘来泉(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职教中心研究所所长)
当前职教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形势
1.教学基础工作和基本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加强教学基础工作和基本建设一直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国家教委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提出了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及示范性教学计划;1992年修订了中专专业目录,规范了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地方和行业也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和教学管理规范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对三类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教育评估,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初步建立了以地方教育部门为依托、中央部门业务指导、国家教委统筹协调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体系,同时建立了职业教育教材信息与服务网络,发挥各地、各部门的教材建设积极性,缓解了长期困扰教学工作的“用书难”问题,使教材质量和配套程度逐步提高。国家教委成立的中专课程组,在中专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建立了14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并依托委属高校建立了5个面向大区域的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各地各部门也依托所属院校建立了相应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初步建立了中央、地方两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国家、省、地三级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进入起步阶段,并已开始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规范建设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行业普遍建立了专业教育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教学改革工作
1991年10月,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安排中要注意增强适应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强德育和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美育、体育和卫生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围绕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根据“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产业政策,相应调整了专业设置结构;第二产业职业教育根据各行业产品、技术更新换代,经营方式的转变,拓宽了专业服务面向,更新了教学内容;第三产业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以第三产业各新兴职业和职业群为目标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受到产业界的欢迎。一些地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既促进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也带动了教学领域的改革。“农科教结合”促进了职业学校联乡、联村搞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同时,加强了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成为当地科教兴农、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城市职业学校打破部门界限,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参与教学、考核。1987年国家教委北戴河中专教改座谈会提出了“教学、生产实习、技术服务三结合”的方针,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产教结合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兴办校办产业,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给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带动了职业学校特别是中专、技工学校的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校逐渐认识了劳动力市场对招生就业的导向作用,不断适应市场竞争机制,按社会、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职业教育多年来强调职业技能训练,组织技能考核和竞赛活动,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和两种证书制度的实行,职业教育及时充实相关教学和考核内容,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工作。据初步统计,1995年19 个省的55.57万职业高中毕业生,有26.7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24.7 万人取得了相应的证书,占参加鉴定人数的92%。目前,与国家公布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关专业的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职业技能考核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职业教育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加拿大的以能力为本位的“CBE”、 世界劳工组织倡导的就业培训模块“ME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等。机械、电力、建筑、农业、铁路、石油、卫生、商业和轻工等行业,苏州、无锡、常州、芜湖、沈阳、荆沙市等地方的数百所学校和一大批企业先后开展了借鉴国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结合我国国情和已有经验,探索并创造出一些适应实际需要的新思路、新模式。事实证明教改实验促进了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和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职业教育战线开始形成了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的新局面。
3.问题与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职业教育的内部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就总体来看,全国尚未形成有组织、有系统的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教学工作、教学改革、质量效益问题尚未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职业教育战线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还很不够,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仍然受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不突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关系不密切,教学工作对社会市场需求变化反应不灵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力度不够,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问题比较严重,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还跟不上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的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缺乏对生产实际的了解,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各类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现有的教学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还很薄弱,尚未得到普遍的重视和支持。总体上讲,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尚未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运行机制有待健全。应当看到,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徘徊甚至滑坡现象,除受社会就业形势和鄙薄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外,一些职业学校自身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原有教学模式有明显弊端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原有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将向着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要求的。概括说来,我国职业教育原有教学机制、教学模式方面存在明显弊端。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重学科性的基础理论知识而轻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基础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为打基础而打基础,而不学会如何应用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正如有些把英语语法背得滚瓜烂熟的人,却不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失去了学习语言最基本的目的。在对学生成绩的衡量上,依然像普通教育那样,常常采用书面考试,学生可能通过死记硬背得到了分数,忽视了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中同样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各个课程与教育目标的联系上,重各个课程自身的理论体系完整而轻教育目标要求的各个课程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安排上相当教条,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排列,各个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特别是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的目的性、应用性不强,很难形成为整体培养目标服务的合力和效果。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重专业能力,轻综合能力。一个人在解决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能力,它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无法造就出全面发展的会做事、会生活、会与别人相处的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个人的创造力、主动性、进取心,丰富人的感情生活,养成自律自尊的品德,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单方面控制教学过程,单方向传递信息,缺乏学生的参与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影响。然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决定着学生是否有对学习的体验,进而决定着学生能否学会学习。
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上,重学生的整体一致性轻学生个性培养。教学环节的安排和管理上强调良好的教学秩序,缺少灵活性,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同一内容、同一进度,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的内容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实验、实习场所除定时安排班级进行实验实习外,不向学生个人开放,很难照顾学生自己的兴趣、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缺乏应有的个性,出现千人一面,也就不可能形成健康的共性。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学有所长,发挥每人的优势、特长,才能形成全面发展的共性。
在专业、课程和材料的关系上,重教材编写轻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不可否认,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缺乏对生产实际的了解,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不强。重视教材建设有可能弥补教师队伍素质上的这些不足,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教材一般是由有传统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缺乏对实际需要的科学分析,缺乏对专业建设需要的总体考虑,也缺乏应有的课程开发过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往往根据大专院校的教材,想当然地闭门造车,未能将教材编写与社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造成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实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普通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材的奴隶,加上教师的劳动报酬与授课时数相联系,教师们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久而久之,教师不仅失去了参加社会和生产活动和课程开发的兴趣,而且也失去了参加实践的胆量。笔者几年前在两个城市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抽样调查表明,近40%的教师不知道所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应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
应当看到,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积极借鉴国外现代教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北美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CBE)、 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就业培训模块(MES)等, 探索并创造出一些适应实际需要的新思路、新模式。但是,要在面上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我们必须尊重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第一,进行市场需要分析:应当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应该有什么样的公民,各行各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就业人员,确定职业学校应该有那些教育目标。第二,进行课程开发:确定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确定教学方法:确定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传授和培养这些知识、能力和态度。第四,进行效果评价:建立良好评价机制,促进这些目标得到实现。
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一、关于普通文化课教学问题
基础课应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基础课。关于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北京市教委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各区县对此都很重视,如朝阳区教育局专门发文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措施;西城区教育局下发了加强教学管理的文件,其中也提到了要加强普通文化课教学的管理。崇文区重新修订了各学校的教学计划,对文化课的课时等作了明确规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对职校毕业生的要求相应提高了。
正确处理好技能课与文化课的关系,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学校在抓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注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这一点应毫不动摇。技术、技能是学生就业必不可少的能力,是就业的先决条件。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比较重视,当然重视并不等于教学没有问题。而普通文化课,因为与眼前就业上岗关系不像技能课那样密切,因此往往出现被忽视的情况。从各地情况看,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北京市教委下发文件,目的就是要使文化课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对学生的一生是有好处的。有人说,我们不是“终身教育”,不能包学生一辈子。我认为,正因为我们不是终身教育,才要给学生一定的文化基础,使他们将来有再学习再就业的能力。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目前那些下岗的人中,最难接受再培训、再上岗的是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职业高中的普通文化课必须满足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需求,必须满足专业技能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求。文化课教学要渗透专业课内容,使文化课与专业课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上应注意专业特色,不能完全跟普高一样。社会上拿普高毕业生的文化水平与职高毕业生比,这是不科学的,也不公平。如果这样比,我们可以说,职高的技能水平是普高生所望尘莫及的。能这样比吗?我们应该客观地公正地看待职业高中的文化水平。
二、关于教学管理问题
规范职业高中的教学管理首先要抓好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文件建设。为此,市教委下发了《关于编制职业高中专业目录的通知》,决定组织编制北京市职业高中的专业目录,这个目录将重新确定专业名称,明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理论教学主要科目、实习教学主要项目。编制工作完成以后,市教委组织审定并颁布使用。这对职业高中的专业建设将起很大作用。
教学管理应有专门机构去实施。因此,应加强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目前沿用普教的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适用于职教,值得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教学管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求真求实。还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的领导都应该抓教学。周远清同志说:“不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是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的一种表现。”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三、关于教学工作的评价问题
我市对于职业高中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比较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突出规范化的管理;
二是强调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三是质量意识及所采取的措施应作为评价教学工作的至关重要的内容;
四是突出领导班子的办学思想和教学工作思路。
我们设计的职业高中工作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评价内容:第一层次是综合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校;第二层次是对专业课、实习课、普通文化课三类课程分别提出评价标准;第三层次是单科主要课程的评价,比如语文、数学、电子、计算机等课程的评价,从而构成对学校教学工作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评价。
启动“10181”工程搞好课程改革
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上海要树立起一流城市建一流职业教育的高标杆,必须顺应国际现代化职业教育建设的潮流,踏上努力建设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起点。为了进一步深化职教的教育改革,在规模发展的同时积极走以提高质量与效益为目标的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是教改,而教改的核心就是课程问题。本市1996年初起,由市教委牵头,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各管理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界等用人部门,启动了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工程, 称之“10181”工程。“10181”工程的目标与任务是:5年左右初显成果,10年左右基本完善体系。即:用前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10 门公共课的课程改革以及示范教材的编写工作,完成18个典型专业、工种的课程改革以及同步编写出部分典型示范性专业工种教材;经过对这些课程和教材的试验、评价、修改、完善和总结,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形成一个反映中国特色、上海特点、时代特征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
根据“三个面向”的方针及“建设一流城市,必须要率先建成一流教育”、“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的精神,以及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方针,提出课改二十四字的改革基本思路:立意要高,目标要准,选题要好,思路要新,模式要活,步子要稳。这就是要以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岗位(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现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材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经验为借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对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改革,积极稳妥,坚持实践,积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上海职教三类学校现有不重复专业(工种)约500多个, 我们选题的依据是:一是选择职教三类学校都须开设的10门公共课,例:应用语文、实用数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与保健、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二是选择三类学校中面多量广,缺门薄弱,反映高新技术的典型专业。我们这次课改的10门公共课、18个大类专业不可能也不应该涵括职教所有的课改,我们期望通过“10181”工程来指导、 引导和推动整个上海的职教课改工作。构建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是我们这次改革的重点。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在国外很流行。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排,还是其实施手段、教学方法等,都有许多可取的优点,它讲求实用实效。因此,以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指导职教课改,能有效克服以往知识本位教育带来的许多弊端。我们提出能力本位,并不是照搬国外的能力本位教育,而是“拿来”为我所用,与我国、我市实际相结合。这里的“能力”不单指操作技能,而是以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甚至还包括态度等一些个性品质在内,在能力表的制定以及课程的开发等许多方面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们这次课改与以往的课改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1.在课程观上,主张能力本位,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宗旨,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
2.充分依靠企业,一切为了企业。企业的需要是改革的直接动力,在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职业能力表和课程标准以及审定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企业起重要的决定作用。
3.课程改革实施以理论为先导,重视科学研究的作用,改革的思想、方案等均通过科学的论证后,才能够付诸实施。
4.在课程开发的方法上,博采众长,要根据专业或学科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模式的探索,例如有DACUM表的开发方法、MES的方法、STS 的方法等。
5.在课程结构上,打破重学科系统性的体系,注重采用模块的形式,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以此解决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之间的矛盾。例如,应用数学采用新型结构模式,即套筒式核心数学+模块式专业数学。
6.编写队伍素质全面,结构合理,实行企业一线专家、课程专家与教学专家三结合,一改过去课程改革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做法。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近十多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点是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从1987年北戴河中专教改座谈会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我省即开始以加强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改热潮,各校纷纷修订教学计划,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
第二个阶段,重点是围绕江苏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办学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出了“第二专业”、“第二证书”等“四个第二”,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学校面向社会、服务地方,打破部门界限,增设新专业,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第三个阶段,自1995年以来,围绕职教现代化,加强骨干专业建设,进行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八五”以来,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省委、 省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全省全面实现小康, 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省教委1993年提出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1994年国家教委和省政府协商确定在苏南地区进行现代职教制度改革试验。提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职教经验,通过5~10年的改革试验, 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特点的现代职教制度,包括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现代教学体系等。此后,我省职教界思想空前活跃,既注重认真总结全省职教发展改革的成功经验,完善现有政策,寻找新的突破,又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职教经验。1996年我们召开全省职教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专业建设的现代化带动职业学校建设的现代化”。要求重点学校在“九五”期间实现重点骨干专业现代化,一般学校在2010年实现骨干专业现代化,根据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省教委决定选择机电一体化和现代农业两大类专业进行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有40所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参加试点。
发挥职教学科教研会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深圳市的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如何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教研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经多方面讨论研究,我们决定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把各学校各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把分散在各校的学科带头人组织起来,共同研究专业教学及改革问题,为此我市先后成立了深圳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工艺美术、政治,中专语文、中专英语、职业高中语文、职业高中英语、职业高中数学、职业高中财经、职业高中家电类教学研究会。近三年的实践证明,各教研会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统考联考、学术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就我市各专业教学研究会在促进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谈几点做法。
一、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目前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还很不规范,专业名称很不统一,因此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大纲都是五花八门,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很不一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保证各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准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有关专业的教研会根据各专业特点、深圳本地的产业特点、优势、各行业、各单位对专业人员的要求等,分别制订和调整了有关学科和专业的教学计划。
二、开展教材教法的研究
各教研会都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研经验,各教研会坚持每年都召开年会,交流经验,把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活动主要内容。
三、推广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动感等优点,对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将是很大的促进。有关教学研究会已选取一些教学设备比较好、计算机业务比较强的学校开展这方面的试点,如在市电子技术学校电工科就开展了“多媒体在‘电装工艺’教学中应用的课题研究”。
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1994年起,我市已由教育局、劳动部门联合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度,每年市教育局职教处、劳动局培训处共同组织对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及格者,劳动部门发给工种资格(岗位)证书,考核工种逐年增多,由最初的只有计算机初级录入工种发展到今年包括有计算机4个工程及电工、汽车维修等11个工种。对这些考核, 教研会成员都竭尽全力,帮助学生考好,如计算机教研会针对等级考核大纲组织力量编写了《深圳市计算机等级考核培训辅导教材》以及配套的练习册。由于教研会对工种等级考核的重视,几年来我市的11个工种等级考核的及格率逐年上升,有个别工种的及格率已达100%。
实施两种证书制度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两种证书制度的推行,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成为衡量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准。
为此,从1989年起,市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了技术等级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考核工种首先从烹饪、服装、钳工、汽修、电工五个专业进行初级工考核试点。
在考核中,我市坚持了以劳动部门为主体,教育部门、其他各业务部门密切合作的工作体制,凡通用性工种,均由劳动部门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委员会统一组织考核,教育部门配合。1995年起,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和国际交往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市又开始了“英语水平达级”考试。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机会。部分学生毕业时,可以做到四证在手。
在各专业(工种)的考核中,由于考核工作尚处在实验、探索阶段,职业高中(中专)属教育部门主管,因此,在教学管理、考核组织、命题制卷、技能鉴定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我市教育部门主动征得劳动部门支持,市劳动部门也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局出发,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关系,解决矛盾,以利于考核工作的全面推开。1993年起由“逐级考核”改为“选级考核”,取消对中级考核的比例限额;1994年又针对学校在6个学期中“四二”、 “五一”分段教学的现状,将理论考核分两次进行,增加一次补考机会;1995年又推出中级考核在先,凡通过中级者可不考初级的举措,减少了“重复考试”,同时规定中初级理论考核同一天进行,简化考核环节;1996年又出台了中级考核成绩可取代初级考核成绩的规定。这些做法本身,客观上使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等级考核工作日益靠拢贴近,体现了等级考核对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的杠杆调节作用。
实现两种证书制度,应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对考核工作实现严格管理,进行严密的组织。每年4 月我市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共同制定考核计划,进行动员部署,保证考核的各项工作步调一致,“应知”考试,由工考委及各考核分会、技能鉴定站负责。考核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尽量做到安排同专业(工种)毕业生同场考核,以确保专业之间、学校之间的平等竞争。考后,我们还主动请主考老师现场讲评,及时进行指导,以利于老师日后改进教学。
转变观念以能力为本位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树立并落实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从1995年起,我们主要通过编选、印发学习资料,请省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各种会议上宣传,到学校宣讲,各种教研活动灌输,骨干教师培训等渠道介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的重点主要有: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思想,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职业分析的理论和操作方法,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教学模式和教育工程学的常识,国内外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介绍;在全市发现、 培养和形成了一支200余人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发现和扶持以科研兴校为指导,用教育科研成果指导教学改革的典型学校。从1996年起,由市教委职教处和市教科所牵头,成立了以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中为主体的20多所学校的校长、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科研课题组,承担了三个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中属于教学改革内容的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研究。
在职业高中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重点研究:①成都市职业高中各专业明细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图划建立专业的职业知识系列、职业技能系列、职业道德系列、职业能力包括关键能力系列、职业指导标准等;②开发综合课程与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计划;③实现培养目标、胜任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教学的师资素质指标体系,包括个体素质和结构素质以及达标的措施、办法;④其它保障体系,即专业实训设备标准,市县校三级教学管理意见,教学考试考核标准及方案,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等,重新建立成都市职业高中教学规范。
标签:职教论文; 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职业高中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