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向何方?_经济学论文

中国经济走向何方?_经济学论文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学论文,何处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不仅经济学界对它关切,而且广大干部群众也在注视。最近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一书,该书对此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见解,读后对人很有启发和帮助。

用该书一些作者的话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学的一个大解放”,“中国经济学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获得突破”,带来了“经济学的繁荣”。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对经济学向何处去,却有不同的看法。中央党校教授王珏和周为民的见解值得重视。他们认为,任何经济学家都会看到在今天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变时期,他们为之倾注心血的中国经济学的确有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仍将取决于中国的实际需要。正走向市场经济新文明的中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经济学,我们目前的经济学要走向现代,首先就要回到它真正的传统中去,回到它真正的主题中去。倾心关注怎样去增进社会的财富和人民的福利,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围绕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问题。该书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反映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学术味很浓,正是它的一大特色。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敏感问题。该书的许多篇论文中都论及到了,并有一定的深度。

有的学者指出,我们对待西方经济学,走过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前,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把西方经济学一切流派,所有理论,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一律加以批判和反对。其结果,不仅理论上自我封闭,而且未能吸收和利用其有益的经验和理论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这种一概扬弃、一概批判的态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西方经济学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它的市场经济理论。有的学者指出,西方经济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有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分支……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都研究市场经济,特别是研究发达的市场经济,研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如何变化,因此西方经济学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学。

当然,市场经济理论并非西方经济学的“专利”。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学自始就是市场经济学。还有的学者说,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内都对市场经济的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只是由于后来一度出现的社会主义实际完全抛弃了市场经济,只集中于计划经济实践的研究,才使得市场经济理论似乎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利品。

有的学者说得好:“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说时,对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所研究经济学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并吸收了其中许多优秀的成果,承认它们是自己所创立的学说的来源。在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也没有理由拒绝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也没有理由不把西方经济学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吸收过来作为我们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来源。”这与“十五大”报告所强调的“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博采各国文化之长”的精神是一致的。

各抒己见,围绕“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开展争鸣,是该书内容丰富又有特色的一个生动的显示。

众多学者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要建立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有的则提出,创立经济学的中国流派。有的认为,以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为直接研究对象的中国经济学,不仅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的分支,同时也是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有的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似乎没有建立国别的经济学。有的说,现代经济学是世界中极为罕见的文化间融合的典范。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共建一座大厦。有的还提出了“市场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赞成这样的意见:“与其忙于建立所谓中国经济学……不如冷静地认识经济现实中急需经济学分析的命题”。还有:“不急于构造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踏踏实实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入手,一步一步走向理论的殿堂”。

我更赞成董辅礽先生的意见:“中国是研究经济学的最肥沃的土壤,因为中国人口很多,国家很大,又处在二元经济状态,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又相当不平衡,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不平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各种各样的不平衡,我们遇到的许许多多的经济学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是遇不到的。”“只要在这块土壤上勤于耕耘,善于耕耘,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经济学的成果,而且成长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我相信他的预言将得到应验。

许多学者在书中探讨经济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作了一些自我反省,读后令人十分感动。

我们经济学家在改革大潮中,在学术环境往往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冒着风险,顶着压力,受着责难,从事艰苦的前期工程——理论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突破。尽管曲曲折折,反反复复,他们的许多重大成果还是得到了认同、肯定和采纳,有的甚至在“红头文件”中得到了反映。人们感谢经济学家与改革开放同行,从理论上给人们增添了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可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却在认真寻找自身的“不足”和“弱点”,有些解剖,那是毫不留情的。

有的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不断诠释和考据,曾一度占据经济研究阵地数十年,以致严重脱离实际,无法解释和指导现实经济生活。

有的指出,中国经济学有许多不足,一是破多立少;二是引进多自创少;三是对策性研究多,基础研究少。

有的指出,由于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以及深层基础理论的难度和风险等原因,人们热心于当前现实中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而较少及于总体的深层探索,于是,不少经济学家越来越感到基础理论的薄弱,经济哲学的贫困。

有的指出,在中国,应用经济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它却对理论经济学在事实上的缺位而感到困惑。

还有些学者对我国经济学尖锐地提出了问题:出现了国外经济学家少有的浮躁心理,赶热闹的风气太甚,往往不是去发现、探索别人没有的东西,而是组合、重复排列别人已有的东西。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此风不可长,确实需要注意。

读了上述反省以后,使人深切感到我们的经济学家成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驱使经济学家更好地进行创新的研究工作。相信中国一定能够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的学者在该书中提出经济学产品的消费者,即经济学服务对象问题,值得注意。看来,除大学师生和各类经济决策和研究人员,社会大众应当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青年经济学家魏杰在该书中指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居民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推进过程中,居民则要成为既有消费选择,又有投资选择的经济主体”。这是很有见地的。

事实表明,社会大众不仅需要经济学为他们解答疑惑,满足求知的需求,更需要经济学帮他们进行经济选择,满足其消费和投资的需求。

标签:;  ;  ;  ;  ;  ;  

中国经济走向何方?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