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_高考论文

如何理解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_高考论文

怎样理解高考的写作能力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写作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是高考写作一贯的要求。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有一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应用文体,这不能说不合要求,这里表示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体)都是可以的。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一般只要求会写上述几种文体,不搞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文章内容的社会意义,而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

1.基础等级 D

①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部分。但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提倡考生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备、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②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文体自选”,就有考生选择写散文、小小说、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科幻故事等等,这些都是符合当年试题的文体要求的。符合文体要求,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试题“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是给予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应注意不要写成四不像。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这是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思维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应排除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内容,更不希望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所谓“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题材。从近几年的考卷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实。从近几年的作文试卷来看,“内容”最普遍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或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这样一来,内容的充实自然会打折扣。

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这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所谓“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乱用方言、用词不当,没有语病。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是对作文的表层形式的要求。首先是写字、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正确,不要写错别字,不要用错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不要写字潦草,字迹难辨;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要随意乱写乱划。近几年作文的文面书写情况略有改善,但错别字还是比较多,标点符号模糊和用错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新的作文评分标准实行错别字单列扣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目的是让考生重视这个问题。

2.发展等级 D

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

应视具体作文具体观点进行具体评价。这里所说的对深刻的各种表现的解释,是依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和水平在考场上所能作出的文章的见解的优秀程度而言的,不能用评价专家学者文章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作为衡量高考作文的标准。也不能仅仅认定逆反思维、别出机杼的创新思维才是深刻,高考作文对“深刻”这一发展等级的认同是包含社会流行的正确观点与自己的深切体会这两个方面的。

②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这个积累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平时积累多。考场上自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高考作文内容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把上面的解释分开来说,材料丰富主要是指议论性说明性文章的。材料丰富就是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都比较多而确切有力。形象丰满主要是指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③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可以这样理解,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④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已成为语文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正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或是见解新颖,或是材料新鲜,或是构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有个性特征。这些方面都是可能蕴涵“创新”因素的地方,在高考作文中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地方,就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

标签:;  ;  ;  ;  

如何理解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