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玲[1]2003年在《p53和p7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p53基因是一个经典的抑癌基因,而p73基因作为p53基因家族的第一个新成员,与p53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探讨了p73、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4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包括8例良性肿瘤,12例交界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了p73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的关系,以及与p53蛋白过表达的相关性。所有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未给予化疗或放疗,亦未用过激素类药物。 结果 1、卵巢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82%,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良性肿瘤(0%)和交界性肿瘤(8.33%)。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FIGO分期有关,晚期肿瘤表达阳性率(72%)明显高于早期(22.22%)(p<0.05),说明与肿瘤的进展有关。2、卵巢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良性肿瘤(12.5%)和交界性肿瘤(16.67%)。P7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p<0.05),而与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以及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p>0 .05)。3、在20例p53蛋白阳性表达的卵巢癌组织中,14例p73表达亦为阳性,p53阴性表达的14例中有n例p73亦为阴性。经统计学分析,p73蛋白表达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显着相关(p<0.05)。 结论p73、p53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玮, 付芬, 汪庆余, 温如玉[2]2010年在《上皮性卵巢癌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li Visionplus免疫组化研究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5例正常卵巢组织、2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7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①P73蛋白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21WAF1/CIP1蛋白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CNA蛋白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73蛋白、PCNA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率升高,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②P21WAF1/CIP1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率降低,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与P7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刘媛媛[3]2007年在《卵巢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文中研究说明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它的5年存活率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为了探讨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机理,本课题组前期采用FDD-PCR方法筛选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细胞和敏感细胞系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①S4:Homosapiens mitochondrion②a17:5-methyltetrahydrofolate-homocysteinemethyltransferase reductase③actin-related protein 3 homolog mRNA④s16:rihosomal protein L35a mRNA⑤s20:replication protein A2 mRNA⑥s23:basictranscription factor 3(BTF3)mRNA⑦a5:thymosin,beta10(TMSB10)mRNA⑧a13:esterase D/formylglutathione hydrolase(ESD)⑨a26:mitochondrion基因片段为各种耐药细胞系共存且与亲本敏感细胞间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及P73、WWOX基因在卵巢癌耐药和敏感细胞(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和卵巢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RNA干扰阻断WWOX基因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1、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细胞和敏感细胞系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同时运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9条差异表达基因在卵巢癌耐药和敏感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orthern杂交仅仅得到的四条基因片段(a17、a32、s23、s16)的mRNA表达信息,没有检测到其余5条基因的表达情况。其中a17和a32仅仅在卵巢癌耐药细胞中表达,而S16、S23基因在卵巢癌某些敏感和耐药细胞中表达,两种方法验证的结果一致,暗示这些基因与肿瘤多药耐药有联系。根据他们的生物学特性,我们推测a17基因使药物代谢灭活增加导致了肿瘤的耐药;S16是通过导致细胞毒性损坏从而参与了多药耐药的发生。而因为没有关于a32和s23的生物学信息作为参考,我们尚不能推测其通过哪方面参与了多药耐药的发生。2、卵巢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T-PCR方法对卵巢肿瘤及对照组织中的上述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上调或下凋是否与临床多药耐药现象相吻合以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S4、S16、S20、S23、a5、a26、a13、a32基因片段的高表达与卵巢癌化疗铂类耐药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联系。通过他们的生物学特征我们推测a13、a17通过参与药物代谢过程、a26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改变线粒体膜渗透性、s16通过参与细胞毒性损坏、s20通过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导致了多药耐药。而a5、a17、s4、a32、s23的功能尚未明确。且S4、S23、a5、a13、a32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高转移和进展有关,其中我们推测a5高表达导致了肌动蛋白骨架的断裂导致了肿瘤细胞的转移。a17、a26、s16、s20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考虑这几种基因可以成为卵巢癌耐药的指标,却与进展无关。3、P73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和卵巢上皮癌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P73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和铂类药物敏感和耐药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其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显示P73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病情进展程度及患者预后无关。P73基因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为高,考虑是否同时存在着P53的突变,P53的突变异构体使P73的功能失活才导致的耐药。WWOX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和卵巢上皮癌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WWOX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和铂类药物敏感和耐药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其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RT-PCR结果显示WWOX基因在卵巢癌敏感细胞系A2780中表达丰度均高于耐药细胞系,认为WWOX不介导多药耐药。而WWOX在敏感细胞系SKOV3中不表达,但是相对应的耐药细胞表达却明显增高,这个结论却与之前的推论背道而驰。我们考虑与这两种细胞耐药性不同有关。Northern杂交的结果反应出WWOX基因在两种卵巢癌敏感细胞中表达丰度均大于耐药细胞株,暗示WWOX基因不诱导产生卵巢癌的多药耐药。WWOX在卵巢肿瘤及对照组织中的检测的结果显示WWOX在卵巢癌铂类耐药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组织,但是无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结果尚不支持WWOX作为一个抑癌基因的看法,但是提示WWOX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关系,与国外部分观点符合。5、RNA干扰阻断WWOX基因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本章采用针对WWOX基因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转染进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SB,从基因角度探索逆转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途径,以期恢复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一步探讨WWOX是否作为抑癌基因,并且也将为WWOX基因参与肿瘤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转染了WWOX的干扰片段后,SKOV3-SB的耐药下降,说明了WWOX很可能参与了耐药。功能实验结果提示WWOX通过增强肿瘤细胞自身修复,抵御化疗药物的损伤的作用及发挥类似药物输出泵的作用参与了耐药的发生。RNAi结果与前一章结果相反,考虑与实验误差有关,因为瞬时转染虽然可以抑制基因的表达,但对于干扰的长期有效性尚无实验结论,需要在后续实验中通过长效表达载体实验中做进一步验证。从结果来看,虽然本实验结果验证了与卵巢癌多药耐药有关的一些基因,并且也推测了他们参与多药耐药的途径,但是这仅仅作为一种假设。我们还要进一步系统研究这些耐药相关因子在耐药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期在未来建立对耐药性状具有准确预测能力的计算机耐药模型,对于临床上耐药卵巢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从根本上解决耐药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郭小荣, 沈丹华, 杜金荣[4]2010年在《P~(73)、CD59、MMP-19在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P73、CD59、MMP-19在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上述标记物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病机制上的作用。方法:取87例卵巢癌、27例交界性肿瘤,分别制成40点的12块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P73、CD59、MMP-19的表达情况,并收集卵巢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这些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卵巢癌与交界性肿瘤组中P73的表达有显着性差异(Z=-3.203,P=0.001),CD59、MMP-19的表达无差异;卵巢癌组P73、CD59、MMP-1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40/87)、83.9%(73/87)、83.9%(73/87);交界性肿瘤组P73、CD59、MMP-1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19/27)、81.5%(22/27)、85.2%(23/27),两组中不同组织类型肿瘤在P73的表达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卵巢癌组:χ2=19.144,P=0.001;交界性肿瘤组χ2=7.849,P=0.013)。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P73的表达明显低于交界性肿瘤,其表达情况与组织类型有关,提示P73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它的丢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陈飞[5]2006年在《卵巢癌抗体芯片表达及其与患者免疫状态、女性生殖激素和CA125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是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技术一蛋白抗体芯片,动态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组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异常表达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并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女性生殖激素和肿瘤标记物的变化进行比较,探索其间的关系和规律。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分析,从整体水平上探讨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理,同时也寻找与卵巢癌相关或具有特异的生物标志分子,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评估疗效以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抗体芯片筛选卵巢癌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含512种细胞重要功能蛋白)在正常卵巢与卵巢癌组织间筛选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选取11例卵巢上皮性癌混合样品及其配对正常卵巢组织混合样品经Cy3和Cy5双色荧光标记后与含有512种已知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芯片杂交。根据杂交荧光信号强度,计算内源标准化信噪比(Internally Normalized Ratio,INR),并以INR>2.0或<0.7为临界值,筛选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表达的蛋白群。结果 发现了31个正常卵巢与卵巢癌组织间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含高表达蛋白17个和低表达蛋白14个。结论 抗体芯片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手段,所发现的异常表达蛋白将有助于研发卵巢癌诊断标志分子和疗效监控。找到六个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 第二部分 抗体芯片筛选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筛选健康妇女与卵巢癌术前血清间差异表达蛋白,并与组织样本的抗体芯片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相同的1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混合样品及其配对健康妇女血清混合样品经Cy3和Cy5双色荧光标记后与同一型号的单克隆抗体芯片杂交。根据杂交荧光信号强度,计算INR,并以INR>2.0或<0.7为临界值,筛选健康妇女与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间差异表达的蛋白
周碎央[6]2014年在《c-Abl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恶性行为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文中认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叁大恶性肿瘤包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前两位之后,但其死亡率却高居第一。由病理学检查确诊,卵巢恶性肿瘤中约有85%~90%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卵巢隐匿于盆腔深部,检查时不易及时发现病变卵巢;2)绝大多数EOC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不易发现,确诊时有75%以上的患者疾病已经进展到肿瘤中晚期(FIGO III~IV期);3)EOC在肿瘤早期时就具有盆腹腔播散转移的特性,且术后极易复发;4)EOC患者对于铂类、紫杉醇等一线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近几年,临床上即使采取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联合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同时改进了术中方法和增加新的靶向治疗方案,但对于EOC患者来说,并未有效地改善其预后。根据文献资料表明,EOC患者的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30%左右。据报道,世界上每年有近204,000名的新发病例,约125,000名女性不幸死于卵巢癌,对广大妇女的家庭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对于EO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侵袭和转移是导致卵巢癌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一直是妇科肿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一种复杂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癌细胞先在原发病变区域增殖,继而向周围邻近组织浸润并使其发生破坏,然后脱离原发病灶,经血道及淋巴道转移,在远处器官形成单个或多个转移瘤。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关键环节在于癌细胞向周围正常组织的浸润侵袭,而启动这一步骤依赖于癌细胞的极化运动能力。癌细胞的侵袭过程,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肌动蛋白的聚合及解聚提供的动力,使癌细胞伪足得到支持能够维持延伸而发生迁移。致力于探究肌动蛋白如何在肿瘤细胞侵袭伪足部位聚合,如何调节各肌动蛋白之间的协作,也许可以达到控制癌细胞侵袭的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在“吸烟与粘液性卵巢癌的发病相关性”以及“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采用反向捕获抗体芯片,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均存在WAVE1(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 family verprolin-homologous protein1, WAVE1)蛋白升高,具有血清差异性表达意义,提示其可能是EOC的一个标志蛋白。通过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发现,WAVE1作为一种新型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EOC的增殖及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发现ABL酪氨酸激酶参与WAVE1介导的肌动蛋白骨架重排过程。c-Abl酪氨酸激酶属于非受体Abelson酪氨酸激酶超家族中的一员,由于在其羧基端具有F-actin、G-actin结构域。在一定的条件下,c-Abl激酶可以直接同纤维性和球形肌动蛋白相结合,在细胞骨架重排和细胞伪足(如丝状伪足、侵袭性伪足)聚集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间质恶性肿瘤等肿瘤中,c-Abl均呈高表达,提示c-Abl可能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是一类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具有c-Abl、c-kit及PDGFR等多个有效靶点。最早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在前列腺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实体肿瘤中伊马替尼的治疗作用也得到肯定。近年来,国外有学者进行关于伊马替尼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复发性卵巢癌、难治性卵巢癌及对铂类和紫杉醇耐药的卵巢癌治疗效果的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存在酪氨酸激酶表达的卵巢癌患者,伊马替尼也许能获得一定的临床受益。但目前对于c-Abl在EOC中的相关基础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将从以下四个部分对c-Abl在EOC发生发展及侵袭行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探讨c-Abl在EOC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可行性补充理论依据。第一部分c-Abl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检测在不同EOC标本中c-Abl蛋白表达情况,探讨c-Abl的表达与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22例正常卵巢组织,28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18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及137例EOC组织标本中c-Abl的表达情况,分析c-Abl的异常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采用Western blot测定18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17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1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标本和32例EOC组织标本中c-Abl的表达情况,分析c-Abl的异常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3)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EOC组织标本中c-Abl表达强弱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Cox回归分析研究关于EOC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4)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OVCAR-3、ES-2)中c-Abl蛋白表达情况,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究c-Abl在人卵巢癌细胞株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137例EOC组织标本中,c-Abl呈强阳性表达有94例(68.6%),低表达或不表达者有43例(31.4%);在正常卵巢组织21例(95.5%)、卵巢良性肿瘤24例(85.7%)及卵巢交界性肿瘤14例(77.8%)呈c-Abl不表达,差异有显着统计意义(P<0.05)。在EOC中,FIGO分期中III~IV期的c-Abl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I~II期组织(P<0.001),c-Abl表达水平在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显着高于高分化者(P<0.001),c-Abl表达水平在EOC患者血浆Ca-125≥35U/ml的显着高于Ca-125<35U/ml(P=0.019),c-Abl表达在术后残余肿瘤直径≥1cm的EOC患者显着高于术后残余肿瘤直径<1cm者(P=0.015),但与EOC患者腹水情况、病灶单双侧、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OC组织标本中c-Abl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分别为:1.704±0.382,0.317±0.062,0.334±0.066,0.346±0.068),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EOC组织中,c-Abl蛋白表达水平与EOC组织分化程度、术后残余肿瘤直径大小、患者血浆Ca-125水平、FIGO肿瘤分期有关(P<0.05),而与EOC患者腹水情况、病灶单双侧、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bl高表达的EOC患者生存时间显着短于c-Abl低表达的患者(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c-Abl高表达和FIGO分期中晚期可能是EOC预后的独立因素。(4)c-Abl在SKOV3、3AO、 ES-2、OVCAR-3中的表达分别为:1.044±0.138,0.905±0.096,0.943±0.170,0.855±0.750;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c-Abl与肌动蛋白共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上。结论(1)c-Abl在不同EOC细胞和组织标本中呈高表达。高表达的c-Abl与EOC肿瘤分化、术后残余肿瘤直径大小、肿瘤分期及患者血浆Ca-125水平有关。(2)c-Abl的高表达与EOC侵袭及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提示c-Abl可能在EOC恶性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二部分c-Abl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的筛选目的采用RNAi(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设计、构建c-Abl的sh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包装载体,鉴定、筛选稳定转染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以便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方法(1)设计并化学合成四条含高效特异性靶向c-Abl基因的重组质粒和一条阴性对照。主要通过双酶切实验以及精确的测定DNA序列对其重组质粒进行鉴定。(2)将经序列测定验证正确的重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pMagic7.1转染到293T细胞经收集、提纯、最后测定病毒滴度。采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法,将包装好的质粒转染至SKOV3中,不断培养并逐步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3)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组、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中c-Abl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测定上述叁组细胞中mRNA表达量的变化,验证并获得c-Abl基因抑制效果最佳的稳转细胞株。结果(1)设计合成四条c-Abl特异性shRNA,经双酶切法及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c-Abl基因RNAi的慢病毒载体。(2)慢病毒载体介导的c-Abl-shRNA1、 c-Abl-shRNA2、c-Abl-shRNA3、 c-Abl-shRNA4和阴性对照成功转入SKOV3,采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的SKOV3单克隆细胞株。(3)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和验证,获得c-Abl基因抑制效果最显着的SKOV3-Ri2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c-Abl基因的特异性重组质粒。利用慢病毒载体进行包装,成功筛选获得c-Abl基因抑制效果最佳的SKOV3,为进一步研究c-Abl在EOC中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可能相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第叁部分慢病毒介导的c-Abl基因沉默对SKOV3细胞株恶性行为的影响目的探究干扰c-Abl基因后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粘附、生长及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SKOV3细胞在c-Abl基因沉默前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2)采用细胞粘附实验研究SKOV3细胞在c-Abl基因沉默前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3)采用MTT法测定SKOV3细胞在c-Abl基因沉默前后其增殖能力的改变。(4)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SKOV3细胞在c-Abl基因沉默前后其细胞群体增殖能力、依赖性的改变。(5)采用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SKOV3细胞在c-Abl基因沉默前后其成瘤能力的改变。结果(1)干扰c-Abl表达使EOC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Transwell小室迁移结果显示,干扰组SKOV3-Ri2穿过聚碳酸脂膜迁移细胞个数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结果显示,干扰组SKOV3-Ri2穿过Matrigel侵袭细胞个数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细胞粘附实验显示,干扰组SKOV3-Ri2的细胞间粘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显着下降(P<0.05)。(2)干扰c-Abl表达使EOC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MTT结果显示,SKOV3-Ri2组细胞在转染后1d、2d、3d、4d以及5d,呈现的细胞生长曲线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平缓,生长速度亦呈现减缓(P<0.05)。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SKOV3-Ri2干扰组细胞生长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迟缓,形成克隆数目明显减少(P<0.05)。(3)干扰c-Abl表达使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干扰组SKOV3-Ri2形成的移植瘤较阴性对照组瘤体体积小,成瘤能力明显减弱,生长速度缓慢。结论细胞株SKOV3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在c-Abl基因沉默后受到明显抑制,提示c-Abl可能在EOC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进一步为临床上应用c-Abl抑制剂治疗EOC提供有力的基础实验支持。第四部分c-Abl在上皮性卵巢癌恶性行为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探究c-Abl在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及增殖恶性行为中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HE染色观察不同裸鼠移植瘤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裸鼠移植瘤中与侵袭转移、增殖相关蛋白E-cadherin、MMP-2、MMP-9、VEGF、cyclin D1的水平变化。(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中ERK1/2、p-ERK1/2;AKT、p-AKT;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的变化在c-Abl基因沉默前后。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SKOV3-Ri2移植瘤肿瘤细胞排列较整齐,可见极性,而SKOV3-NC移植瘤肿瘤细胞失去极性,排列紊乱。(2)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SKOV3-Ri2组中MMP-2、cyclin D1、MMP-9、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SKOV3-NC组显着降低,但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呈现上升(P<0.05)。(3)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显示,相对于SKOV3-NC细胞,SKOV3-Ri2细胞中AKT、p-AKT和p-P38MAPK蛋白明显降低(P<0.05)。而P38MAPK、ERK1/2及p-ERK1/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EOC细胞中,上调的c-Abl可能通过介导PI3K/AKT、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其下游相关效应蛋白参与EOC的恶性行为。c-Abl可能是PI3K/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中潜在的调节因子。
吴裕中[7]2004年在《循环DNA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循环DNA含量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研究对象75例,系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3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20例、健康对照20例,利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提取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DNA,并利用DNA DipStick~(TM) Kit进行血浆DNA定量,采用QuantityOne软件分析定量结果,分析各组研究对象血浆DNA水平的改变,并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研究对象血浆DNA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在术前、术后的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试剂盒检测恶性组肿瘤组织凋亡、转移相关基因p53、FHIT、nm23-H1、survivin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血浆DNA水平改变的关系。 结果: 健康对照组、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的血浆DNA水平分别为15.25ng/ml、88.95ng/ml和644.29ng/ml,恶性组与健康组、良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01),但良性组与恶性组血浆DNA分布范围有明显重替区域,尚无法得出一确切阈值。上皮性卵巢癌组血浆DNA水平与有无伴发腹水、淋巴结转移及残留癌灶大小有明显相关性或趋势,但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及CA125含量均无明显相关;其血浆DNA平均水平在术后明显下降,为422.29ng/ml(P<0.05),其中11例患者血浆DNA水平无明显下降或呈升高现象,占31.43%。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组织p53、nm23-H1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29%、68.57%和60.00%,FHIT蛋白的缺失率为17.14%,在四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间,明显相关性或趋势可见于临床期别与 浙卜大李博士李位伦文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间、淋巴结转移与nm23一HI蛋白表达及FHIT蛋白缺失间以及残留癌灶大小与FHIT、nm23一Hl和survivin蛋白表达间;血浆DNA水平明显并异仅可见于nm23一HI蛋白不同表达组别间。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循环DN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对照,但尚不足以用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已可检测出相当数量的循环DNA,其改变可能是一临床早期事件:上皮性卵巢癌循环DNA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转移能力及肿瘤负荷相关,检测其改变有助于了解病情的进展及监测复发,分析其在判断肿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步明确循环DN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
覃捷[8]2007年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卵巢癌死亡率在妇科肿瘤中居首位。尽管肿瘤减灭术及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70%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复发率高、易出现耐药,因而患者的5年生存率长期停留在30%左右。PA家族在相当部分的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复发、耐药相关。因此,本课题首先探讨uPA、PAI-1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其预后价值,构建了uPA、PAI-1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行为研究。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及49例正常对照的血清中uPA、PAI-1的表达和2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uPA、PAI-1的表达。将结果与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中uPA、PAI-1的表达显着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同一患者术前血中uPA、PAI-1的表达亦显着高于其术后(p<0.05);在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uPA、PAI-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理学类型无关;经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对生存时间有影响的因素为有无大网膜转移。结果表明:uPA、PAI-1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认为uPA、PAI-1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利用人卵巢癌组织进行RT-PCR扩增uPA、PAI-1基因cDNA,构建TA克隆,经酶切反应获取目的片段分别连接至pCMV-HA及pCDNA3.1(-)B,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并对克隆的全长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序,构建了uPA及PAI-1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至无uPA及PAI-1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利用RT-PCR检测到转染后的SKOV3细胞mRNA uPA或PAI-1的表达,Wesern blot也检测出uPA或PAI-1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提示:成功构建的uPA及PAI-1的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研究uPA及PAI-1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利用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通过细胞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检测,了解uPA、PAI-1基因的表达对卵巢癌上皮细胞SKOV3对侵袭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表达uPA、PAI-1基因的卵巢癌SKOV3细胞株,其生长增殖能力增强,同时,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也得到增强。uPA、PAI-1基因的表达,促使卵巢癌上皮细胞SKOV3的增殖和转移等恶性表型进一步增强。因而认为uPA、PAI-1与卵巢癌的发展与侵袭转移有关,uPA、PAI-1有可能成为靶向阻断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分子靶点。
兰岚[9]2013年在《AnnexinA3、TAP73及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卵巢上皮性癌是妇科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五年生存率较低的恶性肿瘤。与生存率相关的除了疾病分期外,还与术后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药物耐药有关,目前发现Annexin A3蛋白是卵巢癌顺铂耐药的主要蛋白。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Annexin A3、TAP73及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材料与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切除卵巢的患者。实验组为未经术前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癌的患者;对照组为卵巢未见明显病变,因其它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时要求同时切除卵巢,术后病理证实为正常卵巢组织的患者,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1.标本来源: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切除卵巢的患者资料及组织标本37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行化疗,术后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包括16例卵巢上皮性癌变组织(实验组)、21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实验组术后均行以铂类为基础的规范性化疗,根据随访的CA-125值判断实验组的疾病进展,将实验组分为卵巢癌耐药组(6例)和铂类敏感组(10例)。收集各组术中切除的新鲜组织及相应患者病理科存档的蜡块标本切片。2.实验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中Annexin A3mRNA、TAP73mRNA、P53mRNA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Annexin A3蛋白、TAP73蛋白、P53蛋白的表达情况。3.统计方法:采用SAS V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者采用秩和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相关性。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 Annexin A3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中Annexin A3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耐药组中Annexin A3mRNA的表达较敏感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采用免疫组化法显示,Annexin A3蛋白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实验组中Annexin A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耐药组中Annexin A3蛋白的表达较敏感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2.TAP73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中TAP73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耐药组中TAP73mRNA的表达较敏感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采用免疫组化法显示,TAP73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实验组中TAP7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耐药组中TAP73蛋白的表达较敏感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3.P53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中P53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耐药组中P53mRNA的表达较敏感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采用免疫组化法显示,P53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实验组中P5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耐药组中P53蛋白的表达较敏感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4.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实验组Annexin A3、TAP73及P53表达的相关性:Annexin A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均无相关性,TAP7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在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在高分化中的表达水平(P<0.05),与病理类型、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5. Annexin A3、TAP73、P53表达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不Annexin A3mRNA与TAP73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r=0.71494);Annexin A3mRNA与P53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同样具有正相关性(P<0.05,r=0.74153);TAP73mRNA与P53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也具有正相关性(P<0.05, r=0.88165); Annexin A3mRNA与TAP73mRNA、Annexin A3mRNA与P53mRNA、TAP73mRNA与P53mRNA在耐药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3726、0.9087、0.1526),在敏感组中的表达水平同样无相关性(P=0.6509、0.8389、0.5662)。Annexin A3蛋白与TAP7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r=0.9429); Annexin A3蛋白与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同样具有正相关性(P<0.05,r=0.8994)TAP73蛋白与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也具有正相关性(P<0.05,r=0.9119);Annexin A3蛋白与TAP73蛋白、Annexin A3蛋白与P53蛋白、TAP73蛋白与P53蛋白在耐药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17、0.6001、0.1321),在敏感组中的表达水平同样无相关性(P=0.6469、0.6796、0.2339)。结论1. Annexin A3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耐药组的高表达,提示该因子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且Annexin A3表达高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2. TAP73及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说明二者与卵巢上皮性癌关系密切;二者与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则高表达,提示TAP73及P53的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关。3. Annexin A3与TAP73、Annexin A3与P53、TAP73与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提示叁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蒋燕明[10]2005年在《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瘤抗原的寻找一直是肿瘤免疫学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Sahin 报告的SEREX(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eDNA expression libraries)方法是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寻找肿瘤抗原,为寻找肿瘤抗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以应用于许多类型的肿瘤抗原的筛选,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排斥抗原,显示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于第一位,其中最常见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 年生存率长期停留在20~3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卵巢癌发病部位隐蔽,难以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差。目前的诊断方法有限,寻找新的更具优势的肿瘤抗原用于诊断是急需研究的课题。用SEREX 方法筛选卵巢癌肿瘤抗原的研究在国内外较少。本研究所用卵巢癌eDNA 表达文库由本课题组构建,该文库已应用SEREX 和SSH 相结合的筛选肿瘤抗原基因的技术策略,并获得了180 个卵巢癌肿瘤抗原基因克隆。本文对其中45 个卵巢癌候选抗原基因在34 例卵巢癌患者和34 例正常人血清中相应IgG,IgM 抗体的检测、分析发现,其中6 个抗原克隆的IgG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4 个抗原克隆的IgM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分析筛选的阳性卵巢癌抗原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糸发现,lO 个卵巢癌抗原在卵巢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与其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分析这些抗原的自身IgG抗体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不同抗原的抗体在卵巢癌的不同期别可发生明显的升高。这些结果说明卵巢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我们的研究发现数个卵巢癌抗原的血清IgM 抗体在卵巢癌早期阶段就发生了明显的升高,提示这些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本研究把10 个抗原克隆联合起来分析发现,分别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都能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同时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则能够在保证特异性不变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这个发现为将来研究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用以诊断卵巢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得到的其中7 个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与GeneBank 和SEREX 数据库比较、分析发现这7 个卵巢癌候选肿瘤抗原基因可以分为4 类:①1 个与已知卵巢癌相关基因同源的基因,可能是乳腺癌或卵巢癌癌性突变的靶位;②3 个与一些具特殊功能蛋白的基因同源的基因:③2 个可能与细胞生长、分化功能有关的基因;④1 个在GeneBank 中无同源序列的新基因。初步分析这些基因均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性基因。
参考文献:
[1]. p53和p7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蒋亚玲. 四川大学. 2003
[2]. 上皮性卵巢癌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 张玮, 付芬, 汪庆余, 温如玉.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3]. 卵巢癌多药耐药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D]. 刘媛媛.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4]. P~(73)、CD59、MMP-19在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J]. 郭小荣, 沈丹华, 杜金荣. 航空航天医药. 2010
[5]. 卵巢癌抗体芯片表达及其与患者免疫状态、女性生殖激素和CA125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 陈飞.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
[6]. c-Abl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恶性行为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D]. 周碎央.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循环DNA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吴裕中. 浙江大学. 2004
[8].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研究[D]. 覃捷.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9]. AnnexinA3、TAP73及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兰岚. 郑州大学. 2013
[10]. 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D]. 蒋燕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05
标签:妇产科学论文; 肿瘤学论文; 肿瘤论文; 卵巢肿瘤论文; 卵巢功能检查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p53基因论文; 病理检查论文; dna提取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