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性护理。比较2组的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髓表面或脑底部血管发生破裂会引发头痛,血液会流入蛛网膜下腔,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1],在神经内科病症中比较常见,多数患者会伴有头痛症状。本文旨在探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共45例患者,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6:19;年龄范围(33-67)岁,平均年龄(50.24±9.15)岁;病程(2-4)个月,平均病程(3.20±0.45)个月。观察组共45例患者,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20;年龄范围(31-68)岁,平均年龄(50.31±9.20)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36±0.51)个月。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情况,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
观察组采取全面性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环境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为其安排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和光线,尽可能提供单间病房,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禁止过多亲友探视,要求家属探视时要严格把控时间并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打扰患者休息以及带入外界病菌导致感染发生。
第二,心理护理干预。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较急,患者会伴有头痛症状,若患者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上升,极易引发二次脑出血,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强调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鼓励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适当展示治疗成功案例,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临床治疗方案,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结合喜好为其播放轻快的音乐,尽可能让其保持愉悦的心情。
第三,生活护理干预。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指导,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可建议其在空腹状态下饮用适量的温开水、柠檬水或蜂蜜水,润滑肠道,提高肠道蠕动能力,防止腹胀或便秘等情况发生,保证大便通畅,叮嘱患者要保证个人卫生,定时清洗手、脸、牙等部位,防止发生感染。
第四,饮食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基本饮食准则应为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素、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等,尽量不食用过于油腻和刺激性较大的食物,确保营养充足,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还可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蔬果,每天的饮水量要高于3000mL。
第五,疼痛护理干预。疼痛出现时为其按摩肢体和脑部,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的方式来将注意力转移,也可采用冷敷法冷敷头颅局部,达到减小脑血流量和降温的效果,进而提高脑部缺氧的耐受能力,预防脑部再次出血,缓解头痛。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护理前后采用疼痛语言描述评分法(VRS)[2]对患者的头痛程度进行分级,0级表示无头痛症状;Ⅰ级表示轻微头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Ⅱ级表示明显头痛,会影响睡眠,需服用止痛药物;Ⅲ级表示剧烈头痛,无法入睡,出现自主神经错乱的症状。
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头痛发作次数和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头痛发作次数、住院天数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头痛分级情况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护理前,2组的头痛分级情况对比性不强,P>0.05,护理后,对患者的头痛程度进行分级发现,观察组的0级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1 对比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的头痛分级情况(n=45,n,%)
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后,如何尽快缓解其头痛症状是临床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头痛比较严重时适当给予止痛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但药物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3],因此需通过其他方案解决头痛症状。
护理是在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通过护理技巧转移患者对头痛的注意力,提高其睡眠质量。一般护理模式缺乏主动性和全面性[4],遵医嘱用药可确保药物的疗效,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的观察可随时了解治疗效果,但在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方面效果不够理想[5]。
全面性护理干预首先通过环境护理可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缓解其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生活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止便秘;饮食指导能够促进患者食用健康的食物,保证营养充足,提高机体抵抗力;疼痛护理通过按摩、冰敷等方式可有效减轻头痛程度。
本文结果中,护理后通过对患者的头痛程度进行分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明显更低,2组各分级数据对比,P<0.05,此外,观察组的头痛发作次数(6.58±1.20次)和住院天数(30.15±4.16天)也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
总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进行全面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赵文莹,陶永红.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2):141-144.
[2]马晶.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3):76-78.
[3]杨姬.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等并发症的影响[J].内科,2014,9(6):759-760.
[4]马江帆.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90-91.
[5]刘利红.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6):5039-5040.
论文作者:刘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蛛网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全面性论文; 程度论文; 症状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