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乳山市府前中学 264500
开学两个周,我作为班主任和各科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了解我班的情况,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纷纷反映:课堂上老师提问,很少有人举手,但又不是不会;集体回答几乎没有声音,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更谈不上学生向老师问问题了,师生之间交流少,激不起老师讲课的激情,学生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很容易走神,这样的课堂,谈何高效?在课上没有主动交流良好习惯的学生,谈何自主?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大门的金钥匙。我该怎么办?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习惯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气氛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敬畏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不信任、不接受他,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热情,更说不上对学习的动机了。
课后,我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排忧解难;了解他们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在生活中要关心爱护学生,立足在学生角度对待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和期待。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即便是错误的回答,甚至当时看似荒唐的回答,也绝不全盘否定和排斥,应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要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教师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句短短的评语……只要寄寓用心传递的爱,就能在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中,触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发挥。
二、分层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都参与回答问题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加涅说:“学生的差异就和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实践、体验、创造、应用,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说:“在教学《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课时,是这样进行的:先观看一段有关于中秋节的视频,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关于中秋节的时间、象征、活动。这类问题简单,学生能理解问题的意思,知道要干什么,在视频答案明显,也有实际经历,90%的同学能找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仔细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类问题首先在问上难度系数增加,要求学生理解How long,why,what other job 的含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仔细阅读才能找到答案。给学生互相讨论的机会。
这样分层设置问题,激励学生相互讨论、班上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课文中来,三次阅读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利于教师讲解课文的知识点,同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成就感主动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乐于回答问题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节课的导入,注意尽可能地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学新知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与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环境等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喜悦感。
学生小组合作,谈论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话题,他们谈论得热火朝天,并积极地在课堂上进行对话,就连平时上课就想睡觉的学生也在积极参与并跟上来。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于问问题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同时又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将“教”为主改为“学”为主。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合理预设,动态生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比如说:在讲解练习题时,我先给出答案,让学生观察。在讨论中有人看出门道,纷纷举手回答.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不容易忘记。
谚语说的好:“播种一种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信念变成了行动,行动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总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关键是起始,重点抓落实。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每一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他们需要引导,需要鼓励,更需要信任。
论文作者:王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老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课文论文; 性格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