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储文学之基论文_张庆萍 王 瀛

诵国学经典,储文学之基论文_张庆萍 王 瀛

张庆萍 王 瀛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 2550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学语文的学习,就是要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那如何学,怎么学?我认为应从诵读国学经典开始。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要求。

“与中华传统经典同行,站在圣贤的肩膀上,吸取人生智慧的精华,奠基美好未来! ”一个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论语》,离不开国学经典。

学国学,第一要义就是要诵“读”。所谓的“读”不是泛泛而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诵读的步骤和方法,力求读准、读畅,读其情、品其境。古典文段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的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帮助学生形成其独到的见解。我们拿到一个名篇名段,不妨用以下几个句式规范学生的阅读步骤,进而提高其阅读速度和效果,即“这是一段……的文字,它好在……,我从中中学到了……”。比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之前,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一段关于探讨人们学习态度的文字,对于学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刻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们从其中所学习的就是古人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以来,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训练了思维能力,耳目濡染之中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诵读之余,还要鼓励学生多讨论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经典语段的看法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萧伯纳曾这样说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思想的不断充实完善,会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庄子在《人间世》中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经常强调“无用”反而不如“无用”,他思考的是生命在乱世中的安顿,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得一个安身之所。那么何为“有用”?何为“无用”?这种价值取向是否值得我们提倡?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讨论的话题。但是要注意讨论的的逻辑性,思路的明确性,鼓励学生自圆其说,质疑问难。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国学经典”的一个深入诵读、反复诵读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爱读书、乐读书,才会主动地多读书,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就不再朦胧和遥远了。

学国学,读经典,我们不应止于此,万不可忽略学生的背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人是非常重视背诵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百年来,老师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背书。从《论语》从到 《朱子集注》,无一不要求学生“背”字当头,出口成章。有人说这种方法老套,其实不然。“传统文化的精品,是酒,应该多背”,越背,味越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背来岂不是韵味无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气呵成,背来不也是为之振奋。数几篇美文,数几段经典熟记于心、了然于胸,有了这样的成就,学生怎能不喜欢学语文?我们不难发现,“学国学”与“学语文”乃是相得益彰啊!

闲暇之余,看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个处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报忧国”的精神、“无为而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怎能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如何对生于斯长与斯的皇天后土担起一份责任?

读一点,说一点,背一点,我们还需多积累,“没有装满粮食的口袋是很难站立的”,没有知识的积淀何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近乎一无所知怎么来“熏陶”?又怎样形成学生的“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君子动口还需动手”,把孔孟、庄子的思想及时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阅读笔记,在具备了一定的国学素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所言,自己做到了吗?与朋友交如何做才是真实可信的?你如何看待友情?寥寥几笔,写出自己的感悟,记下自己的心情与心得。

语文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学写、仿写诗词歌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动机心理学证明,“成就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如此往复,良性循环,何愁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或者建议学生在作文中尝试着引用“四书五经”之中的句子,变抽象为具象,为己所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随手拈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惟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地氛围中,学习国学,享用“国学大餐”,储备语文素养,人生之途能够做到荣辱不惊、笑看成败。

论文作者:张庆萍 王 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诵国学经典,储文学之基论文_张庆萍 王 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