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晴朗中心校 四川 阿坝 623500)
【摘 要】 群文阅读作为近几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新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对小学阅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在全国各地兴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大环境下,少数偏远地区以及民族聚居区也相应跟随此势逐步进行实践。但是,鉴于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群文阅读模式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状况,面对此类情况,基于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困扰着当地的教育者们。我将从藏区群文阅读的推广学习中找寻适合本地区的群文阅读学习方式。
【关键词】 群文阅读、藏区、差异性、策略、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1-087-02
作为一名藏区教师,深处大山执教二十年有余,直面当地学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东部沿海教育发达区不断接轨。在这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藏区教师的执教观念也在随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同样跟随主流在潜移默化间形成藏区独有的一道奇观。新课程改革以后,这种趋势越发明显,而群文阅读作为近几年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阅读模式也在不断改观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方式。面对这种新兴阅读教学模式,我所执教的藏区学生不免的遇到诸多难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更替同样也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对于群文阅读教育的实行和推广,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尤为重要。身处藏区的学生,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性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在这样的群体交流中注入新的阅读教育模式是否存在变通的可能性?如何配合群文阅读找到适合本地域学生学习并推广的阅读模式?阶段性的学习能否另辟蹊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群文阅读等等,这些都是时刻困扰着我的问题。面对诸多难题,我将以本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差异来探讨对群文阅读的学习和推广。
一、藏区学生阅读的局限性:
(一)地域差异
藏区学生大部分居于高山地区,山高、海拔高、地形险、交通不便等客观存在问题将这部分学生在空间上以封闭或半封闭的形式阻隔在层层险峻之中。对外交流的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空间延伸能力。网络的出现能极大的缓解此现象的恶化,但学生们自身交流过程中就难免不会出现"坐井观天"的现象。
(二)文化差异
1.藏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少数民族团体,其历史绵延悠长的藏文化同样灿烂开放于华夏大地的土地上,身处藏区的学生自然身受此文化的影响,对于新课程改革以至于现在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他们明显感觉两者之间有部分冲撞。例如藏语言的传承和藏文字的书写都对现行普通话学习以及简体字书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藏文化传承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游牧民族中引申下来对学生的历练。其强调生存能力的展示和炫耀,单对于细节的推敲和判定存在模糊的概念。而学习正是要对所学科目的细节推定和了解才能查漏补缺才能达到举一反的目的,这点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3.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单对于部分学生家长来说,学生学习只为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他们更为在乎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自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本地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两者相较而下,却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补充起到了阻碍。学生行为动机的激发机制有了偏差,学生也不能全面发展,这对于群文阅读的学习和推广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4.群文阅读强调的实践模式下,单元整合逐步扩散至整文阅读。藏区学生由于民族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不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藏区学生的交流语言以本地的藏语言为主),从而在普通话和汉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倍感力不从心。基本的交流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自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存在巨大的困难。
(三)客观以及自身局限性
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延展于具体生活中,课业的负担客观上局限了学生课本之外的阅读量。学生主观上的不认同同样导致此现象的发生。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自身学习所创造的价值,价值观的改造过程中形成成绩为上,自我提升也以成绩来衡量。而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学习策略,盲目"从众"寻求教师以及家长的认可,不断累积作用形成死读书的状态。群文阅读提倡下课外阅读的数量,在学生眼中则演变为了"不务正业"的行为。至此,现实客观条件和学生自身的主观限制双重作用下,群文阅读的推广学习存在诸多阻碍。
二、基础阅读的推广:
(一)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在学龄中期和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善于观察,才能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1])。
2.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主动延伸课文内容,从课堂形成一张往外扩展的知识补充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自己所留下的线索中找寻答案,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延伸阅读。
3.知识的衔接在学习生活连接不同的科目,相应的也能开拓不同的学习领域。在基础阅读中强调为兴趣而读书,引导学生主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书籍。有的放矢,学生自然能在自身条件的限制下寻求适合自己的阅读科目,在这个过程中注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将新课标教学模式与基础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其功效事半功倍。
4.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具体到复杂、概括和高级发展,感官的刺激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学生心理发展作用下,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有同化、顺应和平衡。同样,儿童在接触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现有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形成的图式成就发展的实质。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延伸指导以同化的形式形成学生自有的图式。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姜维群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是智育的启发过程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其厌学情绪作用不断放大的情况下,对原本学习的只是产生倦怠感,习得无助的学习方式不加以指导便会演变为彻底的放弃。教师在指导基础阅读的学生时尤其强调兴趣的启发,有计划的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引导学生能纠正自身厌学情绪,爱上阅读。综合而观,其智育发展也嵌合于平时的交流之中,多鼓励启发诱导,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作用下,激励机制引导自身能力的提升。教育模式的开发和研究同样也能使教师在现行的条件下启发学生找寻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为群文阅读建立桥梁,拓宽"桥梁"架构,起到智育的良好启发。
三、基础阅读向群文阅读的发展:
(一)以点见面,多元开发
新课标的的小学语文教材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配合德育进行编制。课题的空间开发综合多样元素,群文阅读则是强调单元整合以课本内容为主增加课外阅读。课本中的可谓是构成群文阅读的点,课文的叠加把不同的点给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不妨结合教材的同时拓展开发,引导学生以点见面,把课文中的知识与课外阅读的书海有机组合。
(二)地域差异不同,善于找寻资源
前文已述,藏区教育存在地域及人文限制等。此限制下,教学资源并不均衡。在此架构下,教师的存在犹如一条桥梁,正是帮助学生打破限制的先驱。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准确了解的基础上([3])。教学活动中穿插着对学生的阅读教育,群文阅读在由集散阅读提升的过程当中,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加由教师引导。但客观条件的限制,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能动性,帮助学生找寻适合学生群文阅读的材料。在这个找寻过程中,教师需多方面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通过演示、书籍、口述、网络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不同层次上的阅读模式,使学生能能在教师的领导下追寻感兴趣的资源再加以了解渗透,达到从策略上掌握学习的本质。
(三)与家长协同,统一支线结构
群文阅读模式下"一篇带多篇",从课本为基础不断延伸至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眼界,加强知识型的储备。既是课堂架构下的课余生活,家长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课余生活中家长的指导难以掌控,更要求教师能挺过不同方式与家长协同"作战"。考虑到藏区学生的家长大部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加以指导,对于教师来说,协同家长存在线下沟通的困难。为此,我认为可从本地藏区文化汲取力量,要求家长能以口述的方式将本区域优秀的藏文化传授给孩子。教师同样需在阅读课堂上对家长口述的藏文化调剂分化,以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信任作为前提,找寻其中的精华,帮助学生学习内化。
(四)尝试多种可供阅读的模式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以往阅读教学模式机构单一,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有可阅读课外读物即可。群文阅读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抢到"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级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集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4])。由此可以看出,群文阅读强调个体感知的深化继而延伸至整体的阅读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必不可少。
2.学生的整体认知和阅读,从个体出发,不同的阅读方式激励着他们自身的本能。交流的状态下,是否存在一种以语言和文字为纽带的感知结构?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了解这种状态下个体情感方向,但是教师却可以帮助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例如帮助完善校园图书馆的建立,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书籍,学生自主交换书籍提供阅读等等。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注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重印):49
[2]冯维主编.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第四版):25-26
[3]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第二版):75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化变革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何学他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藏区论文; 藏文论文; 方式论文; 家长论文; 能力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