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气候分析,也就是说通过对建筑所处区域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地方气候要素的定性分析,让建筑技术员对施工现场气候有基本的了解和定性。由于目前国内经济提升与施工耗材间的不平衡状态愈加明显,科学的施工设计规划和科学的节能方式也逐渐为民众所重视。对施工现场气候的分析能够为以上节能设计给出依据,同时能够对后续建筑耗材进行现实的预计,以使体现节能建筑状态与当地气候特点的相切合。
关键词:建筑气候分析;建筑节能;设计
引言
所谓气候要素,也就是说决定气候环境特点的因素,在以舒适的角度出发来建立设计方式时,所考虑的气候要素就是温度、湿度、风等。而对于建筑设计会带来影响的也正是这些元素,也可以说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建筑设计影响也不近相同。
1建筑设计中融入气候因素的必要性
在建筑设计环节中所结合的生态元素,也可以说是对区域气候及其各种能源的运用,在基础条件允许下,也可以融入地方特色、自然和文化观、功能观等,以此明确建筑设计思路,同时有效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筑设计原则。从根据上缓解建筑成本与施工节能间的不平衡局面,如果将建筑与节能进行合理地融合,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统一性。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将生态元素有效引入属于节约能源的最好方法。由于在不同类型的建筑施工进行中,这样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的建筑可以实现广泛性使用,体现建筑系统性,强化生态与建筑融合的效果和设计水平,实现对自然能源的充分运用,使生态自然与建筑达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目标。而体现成熟技能的设计师通常都具备多个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如社会经济方面理论,不只是对达到业主的多样需求,还会达到理想的经济目标。以此体现实行节能建筑设计的真正意义,彰显节能建筑的个性,以强化建筑设计的效果和水平
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引入生态化设计思路,主要是为了所设计建筑能够很好的适应地方的气候环境,以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角度来对原有的建筑思想和方法进行革新和完善。并由此所实现的节能建筑,也体现出丰富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良好特点,体现冬保温夏乘凉的整体功能,以此保障了节能建筑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基于气候的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运用还处在初期阶段,就应该有实际的建筑要求为指导,以实现有效的,科学的建筑设计,实现符合地方发展建筑,
2建筑气候要素的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1 建筑选址设计中气候性的体现
建筑选址主要依据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地形与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物的选址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建筑风格应当适应于当地季节指令。只有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才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的建筑,这当然也是建筑设计者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和健康。适合当地气候的健康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不断思考的重要话题,必然也成为建筑设计者们关心的问题。
2.2 建筑外形设计中气候性体现
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面向哪个方向,是建筑节能需要考虑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有地域性的运用。在可以进行把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筑物的方向,促使建筑物向南,以更加利于居民的居住以及建筑的节能。同时,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风向的考虑和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如何通风关系着将来房屋居住的舒适程度,在不同的地区对于房屋朝向和风向的考虑是不同的。北方冬季比较严寒,就需要在房屋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风向,保持屋内的温暖,而在南方较为炎热的区域,也需要把握好风向,促进屋内的凉爽和清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避开迎风的湖、河岸边、容易形成穿堂风的山谷,也不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建 筑用地选择在避风向阳的朝南向坡地为佳。
2.3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中气候性体现
将设计要点指向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可以更好的体现节能建筑设计的真正意义。因从建筑整体来看,其中向阳面墙体的光照度是最多的。所以向阳墙体也是建筑整体中,耗材最多的区域。若想转变建筑的内部的热环境,就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利用具有隔温性能的板材施加于建筑外项层,以此在达到转变热环境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设计节能建筑的现实意义。
建筑的第一道门窗及其玻璃属于外部结构的主要区域,也是功能性设计的难点。这就需要改变建筑第一道门窗的整体状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保证良好光照度和通风状况的基础上,尽量将门窗墙体的比例扩大以强化门窗的整体功能。建筑第一道门窗规格、门窗与墙体的比例、门窗的格式,通常都是由技术员结合建筑类型来实现,在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中,会具体结合不同房间的类型来确定其中的门窗与墙体的比例。如果在设计标准中,体现出对房间光线的提高,就需要对建筑师在具体行动中,在确保实现这些要求的同时,在正常范围内,将门窗与墙体的比例设计为最小化。在我国的最北地区,为了强化建筑的保暖性能,避免建筑外围和保温建材出现霜冻,就通常借助先进的外墙体保温技术。这种技术的合理运用会体现出建筑内部温度数值恒定的良好特点,严寒和寒冷地区为提 高围护结构热阻,防止保温层和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结露,建筑一般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外保温的主要优点在于建筑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波动较小,有利于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避免冷(热)桥的产生。 生态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必须要以维护现实环境良好状态为基础才能实现。最低也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所有以降低生态系统质量为基础的建筑都不可能实现,由于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主要就是以保护生态系统以及长期稳定发展的建筑,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可悔改,更不可破坏生态系统良好状态,而是要与绿化节能的角度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各种功能的建筑都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而建立的。建筑与生态自然的共同发展,其实也就是以上所说的生态环境与建筑的相互依存,以此实现共同发展口在自然的通风方式上,那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向阳墙体都需要体现出合理的开口,以持续维持建筑内环境的良好状态。建筑设计时,融入绿化和水化的元素能够对现实环境起到良好的装点作用。实际上,由于地区气候特点的不同,而对水化和绿化需求也不同。在我国的面部地区,其明显的气候特点就是雨水大、潮湿阴冷。所以,水化设计元素也就会很少,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其中气候较为干燥,就应当借助大量的水化元素来缓解小气候。那么从绿化元素的角度来说,就需要结合当地的绿化和状态业加设,以持续维持绿化区域的良好状态。
结语
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出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思路,而对于气候的分析也为建筑设计给出的依据和指导。科学合理的气候分析设备和方式,可以强化设计人员的设计质量和水平。不仅如此,借助对气候的科学分析合理预测建筑使用耗材和减少耗材。以此为施工设计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涛,冒亚龙.基于气候要素的建筑节能设计[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2):54-59.
[2]苏红兵.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策略[J].生态经济,2010(05):152-155.
[3]彭溪.建筑节能设计——一种气候设计应变策略[J].中外建筑,2008(05):107-109.
[4]邱文明,崔育新.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J].福建建筑,2005(03):68-69+67.
论文作者:阳晓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建筑论文; 气候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节能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门窗论文; 墙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