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作用与对策(一)_技术密集型产业论文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作用与对策(一)_技术密集型产业论文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作用和战略(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趋势论文,作用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工业化演进和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规律性?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呈现什么趋势和特点,对我国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有什么作用?在“十一五”至2020年期间,要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应当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

(一)制造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制造业由劳动、资本、技术等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构成,但是,我们可以撇开劳动和资本密集程度的差别,仅仅以技术密集程度作为划分产业的标准。根据国际上尤其是经合组织(OECD)有关高、中、低技术产业的划分口径,结合我国工业统计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制造业行业分为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等几种类型(见表1)。其中,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基本上就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有8 个行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由此可见,制造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了高技术产业。或者说,所谓高技术产业,就是高技术密集度的产业,它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一部分。(注:应当说明的是,在中低和低技术密集度的行业中,也有一些高技术产业或产品,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而从整个行业看,它们属于非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规律性

总的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随着工业化的演进和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在工业结构演变和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趋势和特点。

根据工业化的有关理论和经验,工业结构的演变一般要经历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又包括不同的发展时期。笔者在一篇文章中,曾将工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时期,即:重工业化阶段可分为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时期和以重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高加工度化阶段可分为以一般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和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技术集约化阶段也可分为以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的时期和以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的时期。其中,前一个阶段的第二个时期往往就是后一个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即有两个时期大体上是交叉重叠的(所以为四个时期)(注:见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有些学者搬用了我的概括,但忽视了三个阶段中相互交叉的时期,误认为是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各国的工业结构变化基本上都要经历以上几个时期,但受资源条件、发展战略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间、表现形式和重叠特点又有所不同。

表1 制造业中按技术密集度划分的产业

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中低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

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通信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化学和生物制药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低技术密集度产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其他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其他医药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汽车制造业 造纸、印刷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文教教育用品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和家俱

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和皮革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食品、饮料和烟草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资料来源:根据OECD有关标准和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划分。其中制造业行业按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的30个大类列出。

随着以上工业结构升级的演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出逐步加快的趋势:

在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时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较低,发展相对缓慢。这个时期,工业化以粗放型方式扩张,工业加工深度较低,对原材料的需求较大。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技术密集度较低的原材料工业在需求拉动下较快增长,比重上升。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加工工业受工业技术水平的制约,发展比较缓慢,比重变化不大。

当工业结构变动进入以重加工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时期之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速度开始加快,比重逐步上升。进入这个时期后,工业粗放型扩张的趋势逐步减弱,工业加工深度不断提高,对原材料的需求比重逐步下降,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机电工业、化学工业加快发展,比重相应提高。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以一般加工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时期,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加工业也增长较快,技术密集度较低的加工工业(包括轻、重加工业)还占有较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还不稳定。但随着重加工工业的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相应提高,工业结构向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

到了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时期,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比重不断提高。这个时期,工业结构的演进已经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工工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持续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增长较快,比重明显上升,同时内部结构变动幅度较大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产出比重较大幅度上升(见表2)。2003年与1993年相比, 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增加值比重从33.7%上升到43.7%,上升了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由2.8%上升为7.9%,前8年比重上升幅度很大,后两年升幅较小;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由30.9%上升为35.8%,前5年比重有所上升,中间3年相对稳定,后两年升幅较大。也就是说,在上一轮制造业扩张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高速增长,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较快增长;在制造业增速回落的1998~2001年,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继续较快增长,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增速回落到相当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在2002~2003年制造业增速逐步回升的过程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增速与平均水平相近,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增速明显较快。

表2 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产出比重变动[*]

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1993年 1998年 2001年 2003年

技术密集型产业33.7

39.141.443.7

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2.86.0 7.6 7.9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60.5 0.5 0.4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0.31.6 1.7 2.7

通信设备制造业 0.72.1 3.3 2.9

化学和生物制药 1.21.8 2.1 1.9

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30.9

33.133.835.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1.11.1 1.1 1.3

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33.6 4.1 4.6

其他医药制造业 0.91.0 1.1 1.1

汽车制造业 3.74.2 4.9 6.5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6.37.2 7.2 7.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95.8 6.2 5.9

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9.67.8 7.3 7.6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12.4 1.9 1.6

*1993年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字,1998、2001和2003年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字;均以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工业统计年报》(1993、1998、2001和2003年)有关资料计算整理。

从行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动看,各行业之间升降差别较大。在1993~2003年期间,比重升幅较大的主要是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比重上升了9.7个百分点;而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其他交通运输设备的比重则明显下降,降幅为2.5个百分点。这表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总体上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动幅度也较大。

(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密集度较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润率也较高

从表3的结构性数字可以看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 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资产利润率均明显高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表3 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产出、投入和利润比重(2003年)[*]

占制造业比重(%)

销售 资产从业 利润

增加值 收入 总额[**] 人数[***]

总额

技术密集型产业43.745.945.9

37.5 49.8

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7.9 9.7 7.3 4.0 8.7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4 0.5 0.8 0.7 0.3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2.7 4.8 2.3 1.1 2.6

通信设备制造业2.9 2.9 2.4 0.8 3.1

化学和生物制药1.9 1.5 1.8 1.4 2.7

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35.836.2

38.633.5 41.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1.3 1.3 1.2 1.5 1.4

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4.6 5.1 5.0 3.6 4.3

其他医药制造业1.1 0.7 1.3 1.0 1.6

汽车制造业6.5 6.7 5.7 3.5 11.6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7.2 7.3 8.4 6.4 7.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9 6.0 5.7 5.4 6.1

通用设备制造业4.7 4.4 5.2 5.8 4.9

专用设备制造业3.0 3.0 3.7 4.2 2.8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 1.7 2.4 2.2 0.7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字;价值指标均以当年价格计算。**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之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资料来源:根据《工业统计年报》(2003年)有关资料计算整理。

从相对资本密集度看,2003年,制造业在工业中的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之和)比重为75.2%,从业人数比重为85%,相对资本与劳动力比率为0.88,即制造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比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低了12个百分点。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资产总额比重为45.9%,从业人数比重为37.5%,相对资本与劳动力比率为1.22,即相对资本密集度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了22个百分点。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又明显高于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前者的相对资本与劳动力比率达1.83,而后者为1.15。其中,相对资本密集度最高的是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其相对资本与劳动力比率分别高达3和2.09,大大高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平均水平,属于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而相对资本密集度最低的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其相对资本与劳动力比率分别为0.8、0.88和0.9,还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属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此可见,同样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不同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差别很大。

从相对劳动生产率看,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增加值比重为81.2%,与从业人数比重的比率为0.96,即制造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低了4个百分点。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增加值比重为43.8%,与从业人数比重的比率为1.17,相对劳动生产率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了17个百分点。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1.98,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1.07,前者比后者高了接近一倍。其中,相对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为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63和2.45,大大高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1.86,也较大幅度高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平均水平;而相对劳动生产率最低的依次为航空航天器、专用设备、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57、0.71、0.73、0.81和0.87,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总的看,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与其相对资本密集度的高低相联系的。

但从相对资本生产率看,则一般是与相对资本密集度的高低成反方向变动的。制造业在工业中的相对资本生产率为1.08,比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高了8个百分点。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相对资本生产率为0.95,比制造业平均水平低了5个百分点。与相对资本密集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相比较,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相对资本生产率是较高的。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资本生产率为1.08,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资本生产率只为0.93;其中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和汽车制造业的相对资本生产率分别为1.21、1.17和1.14,而航空航天器、其他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相对资本生产率分别只有0.5、0.67、0.81和0.9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前一类行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同时相对资本生产率也较高,这说明其资本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而后一类行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低,同时相对资本生产率也较低,则说明其资本利用效率较低,综合要素生产率明显较低。

从相对资产利润率看,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利润总额比重为73.9%,与资产总额比重的比率为0.98,即制造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略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利润总额比重为49.8%,与资产总额比重的比率为1.08,相对资产利润率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 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为1.19,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为1.06,前者比后者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最高,达2.04,远远高于其他技术密集型行业;化学和生物制药、通信设备和其他医药制造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也较高,分别为1.5、1.29和1.23;相对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为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分别只有0.29和0.38,只相当于汽车制造业的14%和18%;专用设备、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也较低,分别为0.76、0.86、0.92和0.94,均低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资本生产率之间虽有一定关系,但联系并不密切,更多的是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价格因素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资产利润率的总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但相对资本生产率较低;其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各项指标都高于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尤其是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出的幅度很大。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和汽车制造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资本生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但相对资产利润率很高的是汽车制造业,较高的是医药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而航空航天器、其他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资本生产率和相对资产利润率都明显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其中前两个行业的相对资产利润率非常低。

(三)外资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比重很高,且上升很快,而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则相对下降,已明显低于外资企业

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出构成看,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国有和其他类型企业(见表4)。2003年,外资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增加值比重为41.7%,比其在制造业中的比重高了10.2个百分点,比国有控股企业的同样比重高了6.7个百分点;其中,外资企业在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达56%,比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高了20多个百分点,在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为38.5%,超过了1/3,也超过了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

表4 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出结构(2003年)[*]

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构成(%)

外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

制造业 31.5 35.7 6.7

技术密集型产业 41.7 35.0 5.4

高技术密集度产业56.0 35.5 1.9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9.9 95.7 0.0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84.0 11.3 0.2

通信设备制造业 55.8 39.6 0.2

化学和生物制药 26.7 50.5 7.4

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38.5 34.9 6.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64.3 13.3 3.1

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0.1 24.2 1.1

其他医药制造业 19.3 14.4 3.9

汽车制造业 52.1 67.1 3.8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25.1 37.3 6.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5.2 13.1 10.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7.4 31.3 9.3

专用设备制造业 21.0 36.3 6.5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2.1 44.3 5.4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由于外资企业与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着重复统计的问题(有些行业两者之和已超过100%), 所以难以通过剩余法计算其他民营企业的比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工业统计年报》(2003年)计算整理。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外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计算机、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通信设备、汽车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的外资企业比重均超过了50%;而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集中于航空航天器(其增加值总量很小)、汽车、化学和生物制药、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在这些行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其中汽车制造业重复计算的比例较大)。

从外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变动态势看,前者的产出比重上升很快,而后者则相对下降。2003年与1998年相比,外资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比重上升13.1个百分点(相应的增加值总额由1733亿元提高到6226亿元,其增量占了同期全部技术密集型产业增量的50.5%),与2001年相比也上升了4.7个百分点,而国有控股企业的相应比重则仅在这两年就下降了5.8个百分点。从表5可以看到,外资企业在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都上升很快,其中升幅大的主要是目前比重高的行业(只有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近两年较大幅度下降);而国有控股企业则在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均明显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行业既与外资企业的比重上升有关,也与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关。

表5 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产出比重变化[*]

增加值比重[**]

外资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

2003年 2001年 1998年

2003年

2001年

制造业31.5% 29.8% 24.6%

35.7%

42.4%

技术密集型产业41.7% 37.0% 28.6%

35.0%

40.8%

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56.0% 55.8% 42.7%

35.5%

39.5%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9.9% 0.4% 0.5%95.7%

99.7%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84.0% 80.2% 51.7%

11.3%

13.6%

通信设备制造业55.8% 68.6% 62.7%

39.6%

39.4%

化学和生物制药26.7% 27.2% 24.1%

50.5%

47.6%

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38.5% 33.5% 27.0%

34.9%

40.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64.3% 50.4% 49.4%

13.3%

26.0%

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70.1% 64.4% 59.1%

24.2%

36.1%

其他医药制造业19.3% 17.9% 20.8%

14.4%

41.0%

汽车制造业52.1% 40.9% 32.4%

67.1%

71.3%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25.1% 23.5% 17.4%

37.3%

45.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5.2% 33.2% 25.5%

13.1%

18.2%

普通机械制造业27.4% 23.9% 18.3%

31.3%

37.2%

专用设备制造业21.0% 17.4% 13.7%

36.3%

38.0%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1% 20.9% 17.5%

44.3%

52.0%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全部为100%。*** 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工业统计年报》(1998、2001和2003年)计算整理。

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作用

我国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世界制造业基地,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或分中心发展,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其比重的上升,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在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工业大国中,制造业大发展或比重很高就有可能形成世界制造业的基地。这个世界制造业基地可由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来支撑,如形成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或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按照我们使用的以技术密集程度为统一划分标准的方式,则有以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以低和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非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业基地。然而,并非所有的世界制造业基地都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不同类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在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差别。现代制造业发展是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为导向的,现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根本标志和主要支撑的。因此,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源、劳动或资本密集的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不能直接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变,而必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发展,才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也就是说,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造业规模的扩张,二是产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的上升,后者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其比重的上升,既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又能通过改变要素投入格局和资源配置模式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正处于重加工工业加快发展的阶段,是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同时演进的时期,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制造业的扩张能够伴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上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非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发展,就可以使我国在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不断地为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创造条件。

(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是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基地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既要在世界制造业中保持比重稳定上升的趋势,又要对世界制造业发展形成日益增强的主导性影响。只有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撑的制造业基地才能具有这种国际地位和影响。在现代国际市场上,资源、劳动、以至资本等非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都具有供过于求、贸易状况恶化、相对空间缩小、影响力下降的趋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则呈现供不应求、贸易条件优化、市场空间扩大、影响力上升的趋势。以非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撑的制造业基地,即使在同类产业中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也难以改变在世界产业发展大格局、大趋势中的不利地位;只有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撑的制造业基地,才能适应和利用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大格局、大趋势,既在世界制造业发展中保持不断上升的地位,又对世界制造业发展形成日益增强的影响,从而向世界制造业中心演进。

另一方面,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撑的制造业基地,将拥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这对于加强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实现由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变,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因此,我国在推进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改变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以至资本密集等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减少制造业发展对发达国家技术装备的依赖,增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影响,为逐步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制造业能耗物耗的降低,有利于减轻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压力

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基地的大发展,带来了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从资源方面看,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数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依靠大量投入资源推动的制造业高速增长,使能源和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国内资源条件越来越难以承受,而通过大量扩大进口来解决国内供求矛盾,又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和能源资源安全问题。从环境方面看,制造业的大发展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危害,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治理环境和恢复生态的成本相当高昂。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制造业部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的,其中既有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不论是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行业比重过高,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比重过大,都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水平低、比重低有直接关系。

我国在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并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减轻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张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与单纯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的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能耗物耗比重较低。因此,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降低高能耗、高物耗行业和企业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制造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轻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并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压力。

标签:;  ;  ;  ;  ;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作用与对策(一)_技术密集型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