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编辑学”: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_编辑学论文

创建“编辑学”: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_编辑学论文

立“编辑学”以学——我国编辑学研究之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古以来,编辑无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神州大地上的编辑工作者们才提出了创立“编辑学”。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改编辑“无学”的旧面貌,竟然产生了一个编辑学科群。真令人欢欣雀跃!

但审视编辑学科群会感到,编辑学作为一块丰碑,还尚未矗立起来。回顾80年代以来编辑学的研究,可用一句话概括之:努力立“编辑学”以学。

1 编辑学研究的兴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现代出版事业面临着大发展的形势;编辑出版工作者为了继往开来,深深感到总结新中国成立后30年出版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性,渴望把这种经验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工作;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客观上促使着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专业化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关理论的指导。时代呼唤理论,实践呼唤理论,这就是编辑学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和根本原因。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79年12月成立,并规定了加强自身理论建设的研究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1983年11月在第一届出版工作者年会上,宋原放提出《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出版学》①,在讨论中,又提出了编辑学。认为编辑学、出版学,对于审稿工作在编辑工作、出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有专章作重点的阐述,甚至认为即使编辑学一种,也还有通论和专论之别。②③这就是“编辑学”提出的由来。

“编辑学”一经提出,刚创刊的《编辑之友》(1985年)便为之进行了鸣锣开道式的宣传:1985年第1期发表了伍杰的《关于建立编辑学的意见》、封苇的《编辑学刍议》,1985年第2期发表了李荣生、高文超的《建立中国编辑学刍议》(笔者注:该文被新华文摘1985(8)转载),1985年第2期和第3期还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编辑学的讨论》为专题发表两组文章。这样的宣传和讨论,其声势是空前的,而且在确立学科的性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是从“学”的高度着眼的,显示了初创者的睿智、胆识和魄力。

编辑学研究兴起的时期,可以定为从1979年12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并提出开展研究工作开始,经1983年11月第一届出版年会讨论建立出版学而引发的编辑学,至1985年发表了《建立中国编辑学刍议》止。由这几件事情作标志来划分这一时期,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作为研究比较合于科学。这个时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编辑有学的问题,而这个“学”还未展现出来。

2.编辑学研究的发展

编辑有学,需要把这个“学”展现出来。这涉及到编辑学科建设问题。一个学科的建立,大体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发展、深化、攻坚、创立。现在编辑学研究,仅经历了发展和深化两个时期,而攻坚和创立,还有待时日,但这两个时期却是不可逾越的。

2.1发展期

编辑学的研究由出版界兴起,尔后发展成出版界、学术界、教育界共同的事业。这个时期很短,发展很快,效果很好。

1985年3月成立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1988年2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同年5月,该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了第一批特约研究员24人。这样,全国的编辑学研究,有了领导,也有了骨干。于是新兴起的编辑学研究,就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各省相继成立了编辑学研究会,尤其全国一千多所高等学校,于1987年和1988年,先后成立了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高等学校的加盟,毫无疑问的状大了编辑学的研究队伍。至此,编辑学的研究,“已经不止是出版界的事情,已经成为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的共同事业。这个发展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的。”④

编辑学研究的发展期,从1985年起,至1989年邵益文发表《编辑学研究需要深化》⑤]止。这几年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仅邵益文评论的专著就有12本⑥。这些专著和大量论文,为以后的编辑学研究,起了开路和奠基的作用。在编辑学科建设中,这段重点解决的理论问题有:编辑概念、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编辑工作的社会职能。应当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编辑学研究,堪称“百家争鸣”,学说蜂起。

2.2 深化期

一个学科创立的初期,都要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编辑学研究正是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出现了深化期。由《编辑学研究需要深化》发表到现在,可以说都处在深化期中。

编辑学研究的深化期,正是编辑学研究的深入期。这一时期,主要围绕编辑概念、编辑学性质、编辑学研究的对象等问题开展讨论,尤其围绕编辑概念问题的讨论更为热烈。有的问题,通过讨论取得了共识,有的问题,虽通过讨论,意见分歧仍然很大。深化期中的专题性论文应当具有特色,然而这一时期虽有而似嫌不足。

2.3 攻坚期

编辑学研究深化期之后,应当是攻坚期。“攻坚”,故名思义,就是攻破最艰难的“城池”。这个时期的编辑学研究,深度大,理性强。舍此,便无法取得编辑学理论研究上的突破。

2.4 创立期

这是编辑学研究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这就是编辑学理论创立时期。“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各个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⑦最充分发挥理论思维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采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是历史赋予我国编辑工作者及学人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也是一定能够完成的。

3.编辑学理论探讨中之用心与困惑

这些年来,在编辑学理论探讨中,付出了辛苦,得到了收获,同时还有急于求成,徘徊彷徨,真可谓用心、浮躁与困惑交织在一起。

3.1 编辑学理论探讨中之用心

编辑活动源远流长,编辑出版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并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壮大,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十大行业之一。为了寻求探讨它的内在规律,已成为编辑学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编辑学理论探讨中的良苦用心,其表现为:(1)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如《编辑工作二十讲》(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和《编辑出版系统系列讲座》(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是一代老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宝贵经验;(2)认真学习历史经验(包括学习外国的历史经验),如80年代初戴文葆率先进行了编辑史的研究;(3)从编辑六艺中初步探索编辑规律,如80年代的论著中多有表现;(4)博采各学科之长,试建编辑学理论,即将别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移植到编辑学中来;(5)用心界定编辑中的不同概念,如林穗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6)初步提出编辑学的基本规律,如《实用编辑学》(阙道隆主编)、《编辑学通论》(王振铎、司锡明主编)、《书籍编辑学》(徐柏容、杨钟贤著),其他如《编辑学论稿》(刘光裕、王华良著)等,都有独到的精辟的见解。

这六个表现,反映出对编辑学概念认识的初步深入,对编辑学理论探讨的思想观念发展的变化轨迹。从工作经验的总结到编辑六艺的研究,再演进到编辑概念的界定和编辑活动特有规律的探求,这个事实说明了:认识方面,对编辑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产生了一个飞跃,由现象的认识达到了本质的认识;学术方面,对理论的研究,已由具体实际描述性研究上升到理性阐述与抽象概括,从而使编辑学理论出现了科学化。当然,这个认识还是不够的,正如列宁说的那样,“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⑨还有待在编辑学理论探讨中对“编辑”“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

3.2 编辑学理论探讨中之困惑

编辑学理论探讨中的困惑现象,是一个很少被人关注的问题,只有个别研究者从不同侧面探索了这个问题。⑩(11)其实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对这种困惑现象的分析研究,并把它视为编辑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这样做也是为了达到立“编辑学”以学的目的。

困惑现象之一:一方面编辑学研究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编辑出版领域存在的质量问题,却无多大改观。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正在研究的编辑学,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个实际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应在结合实际的研究中解决之。

困惑现象之二:一方面编辑学正在作编辑活动规律的研究,另一方面联系编辑出版活动的大量实际只是经济效益问题,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除了经济效益问题外就没有别的问题了?众所周知,学术著作出版难,平庸著作屡见不鲜,编辑出版活动中的这个“热”那个“热”,此起彼伏,这与编辑出版活动中文化积累、文化发展、文化交流形成南辕北辙。像这种违背规律的活动现象,却很少有合于理性的并给予符合规律性的说明。

困惑现象之三:有的研究者为编辑学的理论“贫乏”而焦虑以至迷惘(12),像编辑的产生问题,是有书就有编辑,还是有出版才有编辑?二者在时间上相差千年。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编辑学理论应是根据古今编辑实践抽象概括而成,但对我国古代编辑思想史的理解和认识,却悬殊如此之大,竟无法统一。

困惑现象之四:刚兴办的编辑专业教育,没几年便出现了滑坡,尤其令从教者对专业前途感到莫测;编辑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学习者的毕业文凭,却是其它专业的。这些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编辑专业究竟有学无学?上述现象是编辑学自身的问题,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呼吁之声常听,工作却不见改变,怎不令人困惑!

4.探索中的编辑学

“尽管我国古代有巨大的编辑工程和复杂的编辑活动,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优良传统,还有不少研究编书的著述,但没有出现编辑学的名词。致使编辑学直到今天还在多方探索之中……”(1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高科技在编辑出版业中的应用,使得已有的编辑学理论研究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呈现出高科技应用超前,编辑学理论研究滞后现象。在这种超前与滞后的形势下,我以为探索中的编辑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4.1 加强多媒体编辑学理论的探索

现在的编辑学研究,基本上是以纸质印刷的出版物,即图书编辑学和期刊编辑学,声、光、磁、电多媒体出版物,即音像、电子出版物,编辑学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电子出版物的编辑不同于图书的编辑,而且有着完全崭新的概念。但电子出版物的编辑是从图书编辑发展而来的。要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若不加强多媒体编辑学的研究探索,便失去它产生的时代意义。

编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受着编辑出版实践的制约,另一方面,理论如果仅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总结,其研究便失去了许多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编辑出版工作这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受着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的实践,理论研究对未来发展的自觉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成熟的理论所能解释的对象越多,即解释覆盖越大,则说明它越具有普遍性和可接受性。正因为此,加强多媒体编辑学理论的探索,才是探索中之编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2 重视电子计算机引入编辑工作及其重大影响的探索

在我国电子计算机已普遍地进入到编辑工作中,而且大家也初步感受到了电子计算机给编辑工作所带来的重大影响。然而,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感受阶段,进行理性的探讨文章还不多见。现在编辑学要深入进行探索,就要重视电子计算机引入编辑工作及其重大影响的探索。

电子计算机在编辑出版中的介入,是以编辑工具的面目出现的。这就决定了计算机化是编辑形态范畴内的变革。此处所说的编辑形态,是指编辑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编辑与信息载体、工具间不同组合方式。(14)编辑形态的转变会影响到编辑活动中体现出的原则、方法、价值、思想等编辑形态的东西,从而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因素制约的编辑出版状态和方式。对这些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则是我们要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必须指出,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电信技术的结合,使得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使用者受益匪浅。这一结合所引起社会变革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使得千百年来一直阻碍着文明向前发展的两大因素——时间和空间——得以解放的潜力极大地增强了。在取得信息方面,地域限制、距离阻碍和时间约束这些棘手的问题,现在统统不复存在了。这些对编辑出版工作中所产生的空前极为深刻的变革,需要我们从理性上给予总结,尽快地充实到编辑学的理论宝库中去。

4.3认真识进行当代新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移植到编辑学的研究的探索

编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当然就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多媒体出版物的兴起,使得音、像、光、电、文字、数据的处理更加多样化,为了对这些实际问题作出科学说明,探求其规律,需要编辑学的研究者们运用多种已有的知识武器,并创造新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交叉研究。尤其要运用当代新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将其移植到编辑学中来。此处所说的移植,是指找到新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和编辑工作的结合点,并进而找到编辑学所特有的东西。这种移植是创造,不是“拿来主义”。器物层面上的东西,可以拿来,而精神智力层面上的东西,很难拿来,必须再创造。

多媒体出版物,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探索多媒体出版物的编辑学,离开当代新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将寸步难行。现在的编辑学研究者,要开展新技术、现代化的编辑学理论研究,要有一个补充学习的问题,就是要认真学习当代新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学好的基础上,才能将这些新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合进编辑工作中。这是探索中的编辑学所必须进行的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4.4 创立适合于编辑学的方法论的探索

“迄今,社会科学研究仍面临着方法论变革的问题。传统研究方式的实质是非系统性的。现代社会科学的主导研究方式是系统性的”。“一个学科之所以称为科学,是由于运用了科学方法,科学的成功是由于科学方法的成功”。(15)这些话的含义:(1)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2)旧的研究方式的实质是非系统性的,新的主导研究方式是系统性的,(3)一个学科能称为科学,是因为具有了科学方法,科学的成功就是科学方法的成功。多年来的编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个少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16),是一本专门研究科技编辑方法的。《科技期刊编辑学导论》(17),该书作者比较注重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编辑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当然需要创立适合于编辑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不是具体方法,而是方法的学问。多媒体编辑工作,首先分析社会信息,进行选题;第二,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使半成品的文稿形成文献式的成品进行大众传播,并进行文化积累;第三,搜集反馈信息,以利改进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到作者、读者、编者的,文化知识内容的,科学技术手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等方面,呈现出编辑工作的异常复杂程度。这些复杂的方方面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构成了一个系统。编辑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系统中抽象出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编辑认识(主体、客体)要素、编辑知识要素和编辑社会要素有机地结合成特定的结构,从而具有不同于各要素独自具有的新功能,向新的有序结构进化的一个整体。这是个对人类文化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系统。由对系统不断加深认识,从而形成了现代的系统逻辑思维方式。它是“科学研究从实际事物水平上升到复杂系统水平相适应的,是随着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化,人类的思维方式从‘实物中心论’向‘过程中心论’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18)这里的“上升”、“深化”、“转化”三个词,极其形象而深刻地反映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的本质。我以为编辑学的主导研究方式是系统性的,编辑学方法论,是以系统逻辑思维方式为核心的方法论。方法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编辑学方法论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论。

方法的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对学科的建设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仅表现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学科,而且还表现在,方法与理论及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方法与理论归根到底都产生于科学的对象。理论确定实际情况是什么,方法则是要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或实际活动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方法与对象的关系,可以说是在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发现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成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却必须经过一定方法的提炼和抽象,才表现为一种理论的框架,成为思维和研究的直接对象。所以编辑学理论研究,要特别重视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可以这样说,没有编辑学的方法论,就不会有编辑学的真正理论。

4.5 建立学科发展纲领图式的探索

建立学科发展纲领图式,是关系到学科建设的进程问题。“一般说,理想的学科建设的进程,似应先界定基本概念,明确它的性质、内涵和外延、逻辑的起点和迄点。并以基本概念为主干逐步展开,阐明它的派生概念,从而建立起学科自己的概念系统。与此同时,研究学科对象的特殊矛盾,也就是特点和规律,并且以理论的形态,反映为学科的原理原则,进而建立起学科自己的理论体系,完成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19)邵益文提出的这个学科建设进程表,因为是“一般说”,所以显得非常抽象。编辑学年会,不可能按学科建设的进程先排列出来。现在已出版的编辑学著作,书中各有自己的关于学科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这即为建立统一的编辑学理论提供了材料,也为此造成了许多困难。因此,探索中的编辑学,也应为学科建设的进程,研究和建立一个学科发展的纲领图式。

学科发展纲领图式,是在学科理论图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建立学科发展纲领图式,第一,先画出学科理论图,内容包括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方法论等。第二,对理论图中的内容,作必要的哲学的阐述、解释,并对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引进移植作简要说明。第三,对学科前景作科学预测,并在预测基础上,形成一连串的关键问题,对这些关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相互关系作一定评估。第四,完成前三项之后,便可形成学科发展纲领图式。这个图式的优点是,从图中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科的发展进程,看到进程中的难点和空白之点。使研究者对学科发展进程有一个总的印象,而且做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当然,这个学科发展纲领图式的建立,需要我们很用心地去研究探索。

5. 编辑学研究之艰难推进

回顾80年代以来的编辑学研究,确实有许多极好的条件,可以使编辑学理论探讨进行得更快一点,可惜与有利条件共存的还有一些不利因素和影响。

编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1)1979年12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为编辑学研究队伍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1983年6月6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这使编辑学研究,既明确了思想,也明确了方向。(3)1985年3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成立,不久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还通过第一批特约研究员名单,这既加强了编辑学研究的领导,还组织了一支研究骨干力量。(4)1992年10月中国编辑学会成立,表明编辑学研究在我国已生了根。(5)我国著名学者胡乔木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和支持,认为编辑是一种专业,编辑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倡导在高等学校开设编辑专业,希望创造出一门马列主义的编辑学(20)(21)。这对编辑学的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按说这么多有利条件,编辑学研究理应进展得快一些,事实上却不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80年代初,认为编辑无“学”,编辑评定职称也难,出现了“人心思所,人心思院”,心不安定,研究便无从谈起。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对研究工作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编辑学立项研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缺乏经费,是当前研究工作的一大障碍。像编辑学这样的纯学术研究,经济效益是没有的,耐不得清贫者,的确是难以继续研究的。这是编辑学研究中必须正视的负面问题。这些负面问题,与编辑学研究的艰难推进不是无关系的。

编辑学研究,想做真实学问的研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编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研究治学的学问,学力不足,经验不足,确实是难以胜任的。采取赵括研究兵法那样来研究编辑学,也是行不通的。这里就有一个学风问题。它集中表现为研究上的“玄神虚浮”。(22)(23)它反映出研究者的学力欠缺,“功底”太差,便以臆言妄语充而代之。这是编辑学研究艰难推进的内因所在,也是立“编辑学”以学的致命弱点。

6. 立“编辑学”以学

“学”不足,编必“术”。这条历史经验,我们千万不能忘记。

立“编辑学”以学,取决于学术的质与量的提高,而这种质量的提高又取决于人才的培育与选拔扶持。培育人才须靠教育:立“学”须靠学术研究。若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研究的人才出现,且群策群力,兢兢业业,经营缔造,可望不久的将来,编辑学就会立于我国众学科之林,立于世界众学科之林!

学,科学之学,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我们要立“编辑学”以学。

这学,应是中华科学文化保存、继承、弘扬、不断创新及传播之学,同时理当含有中国科学文化与外域科学文化的融合与嫁接之学。

这学,应是科学学术理论研究,它能对迄今为正在科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多媒体给予科学的、理论的阐释,并对未来作出科学预测。

这学,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对实际问题能起指导作用,并对编辑人员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这学,也必然会引起理论认识的“冲突”——思想的、学力的、文化素养的、审美层次的,以及人生阅历的种种冲突。

标签:;  ;  ;  ;  

创建“编辑学”: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_编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