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不可获取的重要资源之一。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用电需求量将会与日俱增。从电力分布来看,我国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差异。而将电力从富裕地运往较为欠缺地域,就离不开输变电送电线路的有效运输。为此,提升输变电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方可以更好地满足电力运输需求。以下内容对输变电送电线路架设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相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输变电送电线路施工注意要点。
关键词:输变电;送电线路;施工;注意要点
1送电线路工程质量的特点
就输电线路工程质量而言,其特点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影响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线路设计和图纸、施工设备、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会对输电线路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这些影响工程质量的方面处理不好,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最终会下降。其次,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具体的运行过程比较复杂,隐蔽工程较多。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线路建成后的输电可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损失。最后,输电线路建设的不可逆性。对于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只要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完成,即使线路出现问题,也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容易地进行修理和拆卸,因此,确保输电线路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是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本前提。
2送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法问题
具体开展各环节施工时,合理选择和应用施工方法十分重要,倘若相关操作出现问题,极易导致工程效率及进度受到较大不良影响。例如,倘若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针对出口桩马道及坑底中间路段开展挖掘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择选和应用的测量方法具有的合理性较低,极易使得出口桩及坑底间的角度和施工规定要求内容不符,进而导致在基坑及出口桩马道间开展的挖掘操作出现偏差,最终使得拉线棒弯曲变形的问题产生。
同时,施工过程中,倘若在设备的选择和应用上出现问题,也极易导致工程整体质量大幅度降低。例如,经纬仪对于送电线路施工来讲,具有的重要性较高,具体开展经纬仪运送、存储及应用等操作的过程中,各种相关因素均可能对经纬仪本身的精准性造成影响,倘若无法及时发现经纬仪误差,直接将精准性存在偏差的设备应用于具体施工中,将导致地理位置定位操作出现不准确的问题,进而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施工问题出现。
2.2基坑底板挖掘偏离问题
送电线路施工中的基坑挖掘施工具有的要求较多,倘若其中的某一方面产生问题,均可能导致基坑不均匀的问题产生,后期进行二次改进通常需要以大量的财力以及人力等资源作为支撑,例如基坑底板偏离问题等。实际开展相关各环节挖掘操作时,基于测量设备精准性差或者测量方法使用不当等的影响,基坑挖掘过程中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倘若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对其开展弥补,可起到大幅度降低相关损失的作用,但倘若没有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将导致工程整体质量大幅度降低,且会增大工程投入成本。
3优化送电线路施工的策略分析
3.1勘测设计阶段
此阶段是送电线路施工过程具备较高重要性的环节之一,既需要确保相关各环节调查工作的有效性,也应保证严格依照所规定的流程及要去开展相关方案的设计和确定操作,有助于确保送电线路运行稳定性及有效性,确保相应路径的施工便捷性及运行安全性。
首先,开展送电线路择选操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在有效躲避农田的基础上,针对线路的长度、施工便捷性及交通条件等加以充分考量,同时,与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设备及设施的所属单位进行合理的沟通和交流,最终择选出几条最合理的路径方案,再基于综合性角度对其开展精细择选。
其次,路径选择过程中,还应注重确保路径途径区域周边不存在不良地质区域,或者一些可对路径运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因此,需要进行勘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基于线路运行过程中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大,因此在相关选择操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避让铁路通信设施、电视发射台等,防止其与线路产生相互影响,导致线路运行安全性大幅度降低。
然后,送电线路需要基于变电站或者发电厂的内部开展进出操作,因此,相应区域最好可以利用多回路及双回路杆塔,如此一来,有助于大幅度减少线路进出走廊数量。同时,实际进行线路设计操作的过程中,对耐张段长度加以充分考量也十分重要,一般以3到5km为最佳,也可以依照当时的具体情况开展合理的延长操作,但就一些档距及高差相关相对较大的区域范围,则应注重尽可能的缩小耐张段长度,针对转角区域也需要依照现场实际情况开展设计。
最后,就大跨越的送电线路来讲,应单独形成一个耐张段开展相应的设计操作,并应以有效确保线路运行经济性等为基础开展施工方案设计操作。同时,为了最大化的降低投资成本,在开展送电线路设计过程中,可针对其耐张段的长度开展合理的放大设计,针对转角角度较小的区域可直接应用直线转角杆塔当做锚塔。
3.2施工阶段
3.2.1基础施工
(1)分坑测量及基坑开挖
在基础类型上存在差异时,在特定基坑划分测量过程中选择的基坑划分方法不尽相同。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进行相关的测量操作的实际过程中,都要注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并对基坑开挖范围进行标注,以便于以后的基坑开挖作业的顺利开展。
输电线路基坑开挖可分为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两种形式。具体需要根据实际的土壤条件和相应建筑面积的基础类型来确定。例如,人工挖孔桩基础和开挖基础通常需要手工开挖;台阶基础和相应的机械设备可以进入施工现场,通常使用挖掘机来挖掘人员的修整方式。
(2)基础维护
基础维修作业需要在基础浇筑作业完成后1小时内进行。如果气温高,天气干燥多风,可以适当延长维修时间。掺矿渣硅酸盐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其具体养护期应大于或等于7天。需要注意的是,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禁止进行浇水养护作业。
3.2.2架线施工
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要注意保证各环节的准备工作质量,在有障碍的地区,要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架线施工作业。具体来说,架线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人员和材料都要准备好。同时,在考虑施工经济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合理选择性强、科学性强的放样方法。土地运输和放样的操作方便性较高,不需要其他设备辅助。但在具体施工中,必须将线路拖至地下,特别是在山区等地区进行相应的放样作业。基于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极易引起线路磨损问题,这将对放样的整体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张力放线的投资成本高,操作方便,但能有效保证放线质量,效率较高,但对放线滑轮的滑轮直径要求较高,宜选用较大的。
3.3提高光缆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首先,对于腐蚀路段,可以在光缆周围加一层保护管套,防止光缆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而损坏;其次,对于进水概率大的路段,为更好地保护光缆,可在线路周围加设密封的保护套管;三是在管槽内加一定量的细管套管,可有效减少应力对光缆的不利影响。
结论
随着电网系统的逐渐完善化,各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其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各类送电线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人施工压力大幅度提升,加之恶劣施工环境的影响,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基于此,有必要经由对相关问题的有效分析,探寻出合理、科学的预防及解决对策,以促进送电线路施工整体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崔硕轩,张政祥,刘艳平.道亨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处理及定位CAD系统操作及技巧[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59-60.
[2]贾传钊,强婧.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理论计算与测试分析[J].科技视界,2019(05):83-87.
论文作者:许春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线路论文; 基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操作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基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