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

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

郝立根[1]2004年在《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着重考察了溶液中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分子形态与盐的种类、浓度之间的关系。在30℃时,测定了0.5g/L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1700万,水解度16%)的溶液中,含有不同浓度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乙二胺盐酸盐、叁乙醇胺盐酸盐、2,3—环氧丙烷叁甲基氯化铵时,溶液表观粘度的变化。证明大分子具有剪切变稀的性质,铵盐阳离子中,季铵基团(R_1R_2R_3R_4N~+)的数量越多,大分子溶液表观粘度值下降程度就越大。 实验中,重点研究了30℃条件下lg/L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1000万,水解度10%~90%)、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粘均分子量600万)以及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粘均分子量600万)溶液中,含有不同浓度的多价金属阳离子(Mg2~+、Ca2~+、Mn2~+、Ba2~+、Zn2~+、Co~(2+)、Cr~(3+)、Cu~(2+)、Fe~(3+))时,聚电解质大分子的均方回转半径、Zeta电位值的变化以及大分子发生絮凝、生成凝胶的现象。结果表明,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浓度增大时,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分子的均方回转半径、Zeta电位值都呈现减小的趋势。 当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大于70%,所有金属阳离子均可以使大分子发生絮凝,水解度在20%~60%时,Cu~(2+)可以和大分子形成凝胶,水解度在20%~60%时,Zn~(2+)可以和大分子形成凝胶,Fe~(3+)在所有水解度范围内,都可以使大分子形成絮凝。各种金属离子对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物以及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的作用现象不明显,不会形成絮凝、凝胶。 实验中,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得了在30℃时,Cu~(2+)与lg/L水解度20%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形成凝胶的络合稳定常数(K=1.29×10~3);Zn~(2+)与lg/L水解度40%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形成凝胶的络合稳定常数(K=0.589)。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各种离子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形态的影响程度顺序为:Mg~(2+)<Ca~(2+)<Mn~(2+)<Ba~(2+)<Zn~(2+)<Co~(2+)<Cr~(3+)<Cu~(2+)<Fe~(3+)

郝立根, 黎钢, 陈树东, 禹雪晴, 杨超[2]2005年在《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在极性溶剂中会发生电离,导致大分子链上带有大量的净负电荷。它在盐溶液中会与一些反离子,特别是多价金属阳离子等发生作用,从而使大分子形态发生改变,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作用强烈时,可发生沉淀。

王甜[3]2012年在《温度和氯化钙对磺化聚电解质水溶液物化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线性磺化聚合物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是一种水溶性阴离子强聚电解质,具有电荷密度高,分散性好,不受分散介质pH影响等优点,有良好的界面活性作用,可作为水相悬浮聚合稳定剂、混凝土减水剂、油井水泥减阻剂、水煤浆分散剂和沥青水浆分散剂等,也广泛应用于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研究。磺化类聚合物常用于油气钻探方面,而由高温高盐导致的去水化和聚集会引起深井钻探时滤失量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往文献中研究了较低温度下钙离子和此类聚合物的作用,但是高温对钙离子和磺化类聚合物结合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对比研究了高温前后,两种磺化类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与钙离子的结合以及结合和高温引起的分子尺寸以及亲水性的变化。利用分子凝胶色谱,动态激光光散射仪,钙离子选择电极,红外光谱,流变仪,表面张力仪和泡沫稳定性测定对加入氯化钙以及高温前后磺化类聚合物水溶液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盐条件下,水溶液中聚合物的水动力学尺寸变化与聚合物分子结构有关:PSS分子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尺寸明显减小,而相同温度时PAMPS分子因为分子内空间位阻作用尺寸变化不大;高温高盐条件下,聚合物水溶液的表观粘度都会减小;升高温度和增加氯化钙浓度都会降低聚合物PSS的亲水性,增加表面活性,而高温高盐条件下聚合物PAMPS的表面活性变化不明显。高温高盐条件下,钙离子在两种聚合物上的结合数增加,红外光谱进一步证明钙离子在聚合物上的结合;高温高盐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PSS体系发生絮凝,而PAMPS体系在高温高盐处理后一个月内仍保持透明稳定。

吴得南[4]2012年在《HPAM与水处理剂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我国大部分油田均已采用注入聚合物驱油剂的叁次采油技术(聚合物驱)。随着聚合物驱的实施,采出污水中存在残留的聚合物(多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导致污水粘度高、乳化严重等特点,增大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只是用简单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很难将污水处理达到回注或外排的要求。特别是聚合物驱污水中残留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水处理剂发生聚电解质反应,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聚电解质较易受到如小分子金属盐、表面活性剂和其它聚电解质等其他物质的影响。本文首先考察了小分子金属盐及大分子盐聚合氯化铝(PAC)对几种聚电解质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初步探索了反应时间和阳离子度对HPAM与阳离子聚电解质水处理剂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小分子盐及表面活性剂对HPAM与水处理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AM溶液中存在盐时均能使HPAM溶液的粘度降低。对于不同浓度的HPAM溶液(200和600mg/L),盐对其粘度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在小分子盐浓度小于1000mg/L时,HPAM溶液的粘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急剧降低;小分子盐浓度为1000~2000mg/L时,HPAM溶液的粘度下降幅度趋于平缓;当小分子盐浓度大于2000mg/L后,HPAM溶液的粘度几乎不再变化,其值接近于去离子水。同小分子盐比较,大分子盐PAC对HPAM溶液粘度影响较小;且一价盐对HPAM粘度影响较二价叁价盐影响小,但盐的价态不影响阳离子聚电解质溶液的粘度。在同一盐浓度下,盐对HPAM溶液粘度的影响大于对阳离子聚电解质;HPAM与不同的阳离子聚电解质(CPAM,PDMDAAC,PAC)相互作用时,加入小分子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都会使溶液的电导率变大,并且随着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体系的电导率增大。

张婷[5]2013年在《水溶性阴离子和两性聚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迫切需要制备分子量高、溶解迅速、应用方便的聚电解质絮凝剂来处理工业污水。传统的絮凝剂在处理工业污水时具有效率低、用量多、成本高等缺点,而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絮凝剂在处理工业污水时具有用量少、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将线性的聚电解质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所制得的聚电解质微凝胶在农林科技、土木建筑、生物工程、药物缓释、石油工程、纳米材料的复合等领域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本文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对聚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本文第二章以丙烯酸钾(AAK)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Span80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加入氧化还原引发剂过硫酸钾-四甲基乙二胺(KPS-TMEDA),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黏均分子量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P(AM-co-AAK),并对产品的结构、形貌等参数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胶乳稳定性和特性黏数的影响,然后测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产物的Zeta电位,研究了产品的抗盐性能。结果表明:P(AM-co-AAK)带负电荷,碱性条件下所带电荷量均高于在酸性条件下的带电荷量,并且聚电解质盐溶液所带的负电荷高于其水溶液所带的负电荷,表现出一定的抗盐性。本文第叁章在质量分数为0.1%的高岭土悬浮液模拟废水中,研究了P(AM-co-AAK)的絮凝性能与产物投加量、浓度、特性黏数、温度、pH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备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P(AM-co-AAK)具有优于市售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其絮凝性能随着特性黏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产物特性黏数为6.6dL/g时,产物的絮凝性能最好,每升模拟废水所需絮凝剂的最佳用量为3mg,并且在碱性条件下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在酸性条件下的。本文第四章在较低温度(30℃左右)下,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微凝胶P(AM-co-M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共聚物的结构;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形貌进行表征。探讨了单体的质量比、中和度、交联剂的含量等因素对微凝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中阴离子型单体的含量越高,制备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微凝胶P(AM-co-MAA)的尺寸越小;单体中阴离子型单体的中和度越高,制备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微凝胶P(AM-co-MAA)的尺寸越小;随着体系中交联剂含量的增加,制备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微凝胶P(AM-co-MAA)的尺寸先变大后变小。本文第五章以衣康酸(I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为反应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有机溶剂中,通过两步沉淀聚合法合成了pH敏感性的两性聚电解质微凝胶P(IA-co-AM-co-DMC),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热稳定性、pH敏感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最后以水杨酸钠为模型药物,研究了P(IA-co-AM-co-DMC)的载药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两性聚电解质微凝胶P(IA-co-AM-co-DMC)具有显着的pH敏感性和优于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微凝胶P(AM-co-DMC)的载药性能,而且当pH>PI或pH

李博群[6]2015年在《荷电聚砜超滤膜层层自组装改性制备纳滤膜及其脱盐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优质水资源少、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水处理技术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手段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膜分离作为水处理手段之一除了具有能耗低、分离效果好、工作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外,还能浓缩回收废水苦咸水中的有用物质,达到资源全利用的目的。目前用于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其中纳滤主要用于饮用水的软化以及工业用水的除盐等。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商业纳滤膜的通量低选择性差的缺点,我们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在其上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制备了高通量高选择性的复合纳滤膜。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膜具有方法简单、膜组成和结构易于控制、可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功能性复合膜等优点,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制备多层超薄膜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膜具有表面电荷强度高、厚度薄的特点,非常适合将其应用于兼具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复合纳滤膜超薄分离层。本文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聚阳离子电解质,聚丙烯酸(PAA)、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聚阴离子电解质,利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技术对Alfa Laval UFX-10聚砜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自组装复合纳滤膜并将其用于盐类分离和浓缩的研究。实验研究了聚电解质双层数、自组装时间、聚电解质溶液pH值、聚电解质浓度、最外层电解质、支撑电解质种类、支撑电解质浓度等工艺参数对聚电解质改性复合纳滤膜水通量以及盐截留率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双层数、自组装时间、聚电解质溶液pH、最外层聚电解质层种类等条件对改性膜性能影响较大,支撑电解质种类、聚电解质浓度对多层膜的性能影响较小。随着聚电解质多层膜双层数的增加,复合膜的截留性能提高,同时水通量降低。最外层聚电解质层种类对膜的盐截留性能影响较大,对水通量影响较小。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对多层膜进行分析。PEI/PSS多层膜ATR-IR谱图与基膜基本重合,随着双层数的增加,1015cm-1处磺酸基的特征吸收峰峰强度略微增加,表明PSS层数增加。PEI/PAA多层膜ATR-IR谱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1738cm-1处的羧基吸收峰峰强度增大。通过ATR-IR表征表明PSF基膜上发生了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过程。通过SEM对多层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经过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改性后,膜的表面形貌发生了变化,多层膜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平整。对改性纳滤膜表面接触角的表征结果表明,基膜经过聚电解质自组装改性以后膜表面的亲水性显着增强。通过研究各种工艺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制膜工艺条件为:支撑电解质NaCl浓度0.5 mol/L、聚电解质浓度0.02 mol/L、聚电解质溶液pH为7左右、聚电解质组装时间15分钟。在此条件下制备的(PEI/PSS)5、(PEI/PSS)_(5.5)、(PEI/PAA)5、(PEI/PAA)_(5.5)的截留率分别为71.15%、79.5%、60.19%、42.13%,此时膜的通量分别为22.86L/(m2·h)、17.14 L/(m2·h)、4.29 L/(m2·h)、23.57 L/(m2·h)。所制得的膜稳定性较好,在4bar压力下连续运行6小时、累积运行18小时内膜通量与盐截留率变化较小。从多方面研究了聚电解质改性膜的性能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多层膜的盐截留性能差别很大,同种多层膜对不同盐溶液的截留率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考察了多层膜截留性能与不同操作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料液温度、pH、压力、浓度等操作因素对膜截留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简单的盐类分离实验,总结了聚电解质改性纳滤膜的性能特点。

孙颖[7]2011年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水溶性聚合物》文中认为本文采用SET-LRP方法,分别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中合成了具有反聚电解质溶液行为的线性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丁磺酸铵盐(DMBS)共聚物和四臂星形聚丙烯酰胺(SPAM),并考察了溶剂、催化剂、引发剂和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如下:1、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在改良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反应制得高产率、高纯度的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_4)四官能团引发剂,并以此为核引发AM的SET-LRP;且参照文献成功合成了电子供体配位能力较强且高度自旋多齿配体Me6-TREN和电中性的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功能单体;并通过IR和~1H NMR等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证实为目标产物,且纯度较高。2、以Cu~0/Me_6-TREN[叁(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为催化剂,2-氯丙酰胺(CPA)为引发剂,在25℃水溶液中通过SET-LRP实现了AM与DMBS的共聚合,制备出线性的、具有反聚电解质溶液行为的共聚物。通过~1H NMR、GPC对所合成的P(AM-co-DMBS)进行了分析表征,证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确为目标产物,并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_w/M_n=1.33(M_n~(GPC)=3.01×10~4,转化率为82%),且聚合物链端保留了α-Br端基。考察了溶剂、催化剂、引发剂和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AM和DMBS共聚物的盐溶液性质,两性离子聚合物与叁种盐溶液都表现出很好的反聚电解质溶液行为,随盐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增加。3、以Cu~0/Me_6-TREN为催化剂,季戊四溴为引发剂,在40℃离子液体中实现了丙烯酰胺(AM)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四官能度星形PAM,M_w/M_n≈1.26(M_n~(GPC)=14.1×103,转化率为43.4%)。采用1H NMR对SPAM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GPC测定了SPAM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考察了水、催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金付强[8]2005年在《盐溶液中沉淀聚合法制备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类聚电解质》文中认为研究了盐溶液中沉淀聚合法制备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类聚电解质,筛选了能够实施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类单体沉淀聚合的盐溶液,结果发现适合的盐有:硫酸铵、碳酸钾、柠檬酸铵、柠檬酸钾和乙酸铵。选取柠檬酸钾、硫酸铵两种代表性的盐,作为研究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类单体沉淀聚合的盐溶液介质。 盐溶液中沉淀聚合反应体系的盐浓度既要大于沉淀聚合临界盐浓度,又要受到盐的溶解度的限制。实验测得随着丙烯酸钠单体配比从0增加到33%,能够沉淀聚合丙烯酰胺的临界柠檬酸钾浓度从32.10%提高到61.90%。反应体系中单体浓度要受到单体在盐溶液中溶解度的限制,而且不同配比的单体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也不同。为了表示盐溶液对丙烯酰胺类单体及其聚合物的溶解性能,提出了盐溶液溶解度参数概念。 以柠檬酸钾溶液为反应介质,在40℃、过硫酸铵/亚硫酸钠的引发下,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介质中柠檬酸钾浓度、搅拌速度对沉淀聚合胶体产物质量、胶体粒径、胶体产物含水量、胶体产物含盐量、单体转化率和产物干燥后含盐量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胶体产物含盐量为评价指标的正交实验设计,通过对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的最佳条件为:单体浓度=1%、单体配比Ratio_m=0、引发剂浓度=800m/L、反应时间=60min、介质中柠檬酸钾浓度=42%、搅拌速度:100r/min。该条件下聚合胶体产物中含盐量为26.78%,均低于正交设计实验所得到的胶体产物含盐量。采用乙醇/水介质沉淀法,将最佳反应条件下沉淀聚合丙烯酰胺的产物提纯,收率54.20%。各因素对聚合产物中含盐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柠檬酸钾浓度>单体配比>搅拌速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 以硫酸铵溶液为反应介质,在40℃、引发剂过硫酸铵/无水亚硫酸钠的引发下,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介质中硫酸铵浓度、搅拌速度对聚合胶体产物平均粒径、胶体产物含水量、胶体产物含盐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优点:单体浓度=2%,引发剂浓度=800mg/L、反应时间=60min、介质中硫酸铵浓度=32%、搅拌速度=100r/min。

蔡术威[9]2014年在《HPAM与黄原胶溶液流变性能及协同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黄原胶(XG)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聚合物驱油剂,其驱油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溶液的粘弹性。而其粘弹行为是溶液中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通常受溶液矿化度、环境温度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HPAM在水中表现出典型的弱聚电解质性质,对矿化度较为敏感。XG溶液虽然也具有聚电解质溶液的特征,但由于其在溶液中具有特殊的螺旋分子构象,故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将HPAM和XG溶液进行混合,通过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其性能的互补,可提供一种聚合物驱油剂的物理改性方法。研究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随温度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分子运动及溶液粘弹行为的改变,在一定意义上可为开发耐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溶液提供依据。在振荡模式和稳态模式下,研究了HPAM和另一种天然大分子黄原胶(XG)的流变行为及松弛时间变化与分子运动单元尺寸的关系。同时也对HPAM和XG混合溶液的协同性行为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做了进一步研究证实。首先,利用ARESG2流变仪分别考查了高分子量HPAM溶液和XG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矿化度下的振荡剪切和稳态剪切流变行为,并根据以上数据考查计算了对应的幂方程、第一法向应力差和松弛时间。通过分析数据发现,XG溶液比HPAM溶液更耐盐,抗衡离子的存在对XG溶液的G',G",tanδ和第一法向应力差影响较小。不同尺寸的运动单元对应着不同的松弛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由于分子间作用松弛时间谱的分布变得更宽,表明有更为复杂的运动单元出现。同时,松弛时间谱也可以作为表征分子尺寸的间接依据。另外,用乌氏粘度计和流变仪对二组分溶液的协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溶液中XG含量小于30%时主要表现为负协同效应,溶剂性质的改变占据主导作用;当XG含量更高时表现为正协同效应,这时通过分子间作用形成更大尺寸的运动单元占优势。在XG含量达80%时,正协同最明显。光散射实验也表明在出现正协同的混合溶液中,其流体力学尺寸均比单组份溶液高,平均粒径为4468.3nm。采用TG和DTG对HPAM溶液的分析表明在155℃之前,溶液中无明显化学降解发生,溶液流变性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及运动活化能变化引起。DSC差谱及异步分析发现HPAM/AP-1混合溶液在40℃-45℃之间有明显的放热过程,2DCOS对羰基的在变温条件下的分析也发现在此温度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羰基-水氢键转化为羰基-羟基/羰基-氨基氢键作用。稳态流变曲线表明45℃低频下的表观粘度最大,与前面的讨论结果相一致。

徐赋海[10]2006年在《油田注聚后聚电解质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田注聚后油藏中滞留大量聚合物,本文综合分析了注聚后滞留聚合物对油藏物性的影响和剩余油分布的特点,认为注聚后转后续水驱时油藏渗透率级差变大、窜流严重,而且油藏中滞留了大量聚合物(阴聚电解质)未发挥驱油作用,因此提出注入阳离子聚电解质使其交联地下带负电的滞留聚合物的聚电解质复合技术。 注聚后聚电解质复合技术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注入的阳离子聚电解质与地下滞留聚合物(阴离子聚电解质)通过分子间库仑力相互作用发生缔合,形成均相增粘的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用于封堵滞留聚合物浓度较高的高渗透层,迫使后续注入水进入中、低渗透层,扩大后续水驱波及体积,从而达到滞留聚合物的再利用和提高注聚后后续水驱的开发效果,该技术为油田注聚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①本文采用低温二次引发聚合的方法,以AM、DMDAAC/DAC、NAM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得到两种低阳离子度的阳聚电解质产品。产品P(AM-DMDAAC-NA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0.58×10~7,阳离子度为6.14%(mol),水解度为3.5%,性能优良、稳定性好;而产品P(AM-DAC-NAM)的相对分子质量高,但只能在pH≤4的溶液中稳定存在,因此P(AM-DAC-NAM)不能在油藏环境中使用。 ②P(DMDAAC-AM-NAM)与HPAM复配时,通过表观粘度的变化发现:阳离子度CD≤6.14%(mol)的阳聚电解质能够与HPAM(HD=25~28%)形成均匀稳定增稠的复合物溶液;阳离子度CD≥12.06%(mol)的阳聚电解质遇到HPAM即生成沉淀;但在SDS与NaCl混合溶剂中,NaCl屏蔽了复合物中的静电引力,削弱了正、负电荷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可以阻碍聚电解质复合物沉淀的生成,SDS的离解和疏水作用也可以使聚电解质复合物沉淀溶解。 ③P(DMDAAC-AM-NAM)与SDS复配时发现:SDS在低于临界聚沉浓度(CAC)的一个较窄范围内,P(DMDAAC-AM-NAM)/SDS大分子复合物能够保持分散溶解状态,体系的表观粘度升高,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剪切稀释能力。因此,我们得到P(DMDAAC-AM-NAM)与SDS最佳配比的阳聚电解质共混剂体系配方CFZ-300。 ④对CFZ-300进行室内评价发现:CFZ-300溶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都稳定存在,高温下表现出反聚电解质的增稠特点,而且CFZ-300与HPAM在盐水中可任意比例复合,在静电作用下发生交联得到性能良好的均匀增稠复合液;注聚后CFZ-300与滞留聚合物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达到滞留聚合物的再利用。 ⑤通过电镜分析发现:CFZ-300与HPAM交联后,生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均相增粘复

参考文献:

[1]. 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D]. 郝立根. 河北工业大学. 2004

[2]. 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进展[J]. 郝立根, 黎钢, 陈树东, 禹雪晴, 杨超. 化学世界. 2005

[3]. 温度和氯化钙对磺化聚电解质水溶液物化性质的影响[D]. 王甜. 山东大学. 2012

[4]. HPAM与水处理剂相互作用的研究[D]. 吴得南. 东北石油大学. 2012

[5]. 水溶性阴离子和两性聚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D]. 张婷. 安徽大学. 2013

[6]. 荷电聚砜超滤膜层层自组装改性制备纳滤膜及其脱盐性能研究[D]. 李博群. 武汉工程大学. 2015

[7].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水溶性聚合物[D]. 孙颖. 东北石油大学. 2011

[8]. 盐溶液中沉淀聚合法制备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类聚电解质[D]. 金付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05

[9]. HPAM与黄原胶溶液流变性能及协同效应研究[D]. 蔡术威. 西南石油大学. 2014

[10]. 油田注聚后聚电解质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D]. 徐赋海. 西南石油大学. 2006

标签:;  ;  ;  ;  ;  ;  

阴离子型聚电解质盐溶液性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