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论文_王紫竹

试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论文_王紫竹

王紫竹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校 400044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不足,包括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文化管理职能缺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能力不强;文化产业体制上的垄断特色还较强,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弱等。我们提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的策略:一是消除数字、文化的信息化发展的“鸿沟”,二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的举措,三是营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管理

0 引言

现代大数据更新快、发展快,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大数据的升级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大数据时代不仅促进了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而且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大数据的发展使文化产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民族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更好地发挥现代大数据时代在文化产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构建适合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

1 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不足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产业的作用已经改变和调整,关于文化产业状态的认识与改革也一直在不断摸索。作为文化产业的监管者——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在行使文化产业管理权力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体制僵化等原因,一直存在许多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而这,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具体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文化管理职能缺位。

在我国文化产业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规划不合理、文化管理功能缺失等问题。比如,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等特色的文化集聚区,这些集聚区的特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瑰宝,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文化管理部门却没有把这些特色文化的发展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战略上没有给予其相应的重视,这导致这些特色文化处于无人关注、自生自灭的状态。

1.2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能力不强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包括我国对文化产业实施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组织结构等。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导致管理职能发挥不佳。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职权分割,管理交叉重叠。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府对文化体制的改革并不彻底,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管理职能、权责等的划分存在重叠区域,造成各政府职能部门对文化产业运作干预较多,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监管的缺位与越位等诸多问题严重。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文化产业建设缺乏积极性。三是政府职能部门缺乏。

1.3 文化产业体制上的垄断特色还较强,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弱

严格地说,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这导致文化企业并未真正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由此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强。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对绝大部分文化产业长期实行垄断性体制,其中文化机构的运作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特点,这导致它们的真正的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具备或很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

2.1 消除数字、文化的信息化发展的“鸿沟”

首先,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全开放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要促进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国数字文化工程既要着力于公共文化建设,又要促进信息文化产业发展,包括信息、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二是要消除我国地区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数字、文化鸿沟。西部大开发是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背景下,我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西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再度开发。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培育、开发并形成遍布西部城乡的信息、文化产业,是须格外注意的问题。三是要树立信息、文化产业的新观念。四是要引导消费,培育市场。信息、文化市场是沟通信息、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也是联接信息、文化与经济的桥梁和纽带,要在尊重和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民文化生活习惯和接受现代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培养新型的信息、文化消费群体,倡导先进的信息、文化消费观念。

2.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的举措

实行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中国当代信息化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带动工业化,包括如何带动文化产业的能级的提升;而信息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管理要考虑如何应对信息化挑战,接受其渗透、影响,通过互动,一方面走产业化、国际化之路,一方面维护文化多样化、民族化。制定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战略首先要重建“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在文化精神上接轨融通。科学发展观催生着新型的国民核算体系,即“绿色GDP”。现有GDP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它不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它只纪录产出而不考虑其社会效益。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就是要增加“绿色”的GDP,消除“财富虚数”。

2.3 营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投资环境

我国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大量的信息、文化市场需求放空,缺少投资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投资无法进入信息、文化产业领域,包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其重要原因是,信息、文化产业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制和法规体系,造成风险成本急剧攀高,投资者望而生畏。有些信息、文化产业领域被设置了禁入门槛,民间资金难以逾越,投资者望而却步。信息、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电影、版权业、广告业等在内的广大的产业系统。单凭政府的力量无法解决长期困扰中国信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的不足问题。要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唯有适应全球化、信息化与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除“信息安全,文化例外”所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所需,完全可以同对外全方位开放相应,对内也实施全方位开放。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动全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愿,制定和实施民间战略化发展信息和文化产业,要基于“人民市场准入”的政策,营造大数据时代全民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立华.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6,(4):281-282.

[2]林凌.论网络文化产业的信息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J].学海,2014,(5):51-55.

[3]胡慧源.知识、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园区管理[J].江汉学术,2014,(3):42-46.

论文作者:王紫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试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论文_王紫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