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旧城改造中的绿地模式论文_温东梅

梧州旧城改造中的绿地模式论文_温东梅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面对梧州旧城区人口集中、建筑密集、用地紧张的现状,如何发展旧城绿地系统,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梧州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旧城区;城市绿地系统;口袋公园;立体绿化;

梧州市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旧城区是梧州文化发源地,承载着梧州的千年历史与文化,是历史及特色建筑的主要集中地。对梧州旧城区的改造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以更新为主,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建设,最终建成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旧城边缘有两座公园,内部绿地非常少,仅有少数几块街头绿地,那么针对旧城区人口集中、建筑密集、用地紧张的现状,应该如何构建梧州旧城的绿地系统,这是旧城改造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梧州旧城绿地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梧州旧城的建筑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可建设的绿地十分匾乏,同时绿地的比重小,人均绿地面积少,绿地开放度低且零星破碎,分布不均和结构不合理等等的问题,引发了旧城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热岛效应明显,居民游憩绿地不足,缺乏开敞空间和活动空间等。

2旧城改造中绿地建设的目标要求

在城市复合化发展的今天,减少温室气体、恢复生态平衡、防灾减灾是城市绿地建设的目标,旧城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同样有这些建设目标。

2.1体现低碳理念的旧城绿地设计

由于城市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城市绿地通过合理布局产生的减排作用会比自身的碳汇作用还要高,因此,尽量使旧城区的绿地合理、均衡布局是实现低碳的关键。再者,人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绿地系统的连贯性能通过对自行车道的设计起到很好的引导绿色交通的作用,能减少汽车的出行量,实现消减旧城区的热岛效应。

2.2建立旧城区的生态绿地

绿地生态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格局、提升城镇景观品质、提供高质量生态服务等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而分散、破碎的绿地格局不能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没有进行生态系统规划的绿地系统只是单纯的生态建设,无法维护局部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稳定性。旧城区只有通过楔型绿地、带状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线形绿地,将分布于旧城区内部以及旧城区外部的各种使用功能的大小块状绿地连接起来,才能有效减少不利的“孤岛效应”,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

2.3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

绿地是城市重要的防灾减灾场所。在城市避灾系统的规划中,防灾公园的布点要分布均匀,位置适中,服务半径适宜,一旦发生灾害,人们可迅速疏散到绿地,为避灾救灾争取时间。其次是着重规划好旧城的绿色避灾通道。旧城的绿色避灾通道以道路绿化为主,它是区域周边用地的绿化隔离带,防火灾蔓延扩大。也是将城市中的一、二级避灾据点联道,形成城市避灾体系的通道。

3旧城改造中绿地模式

旧城由于用地紧张,不可能像新区一样按照规范布置绿地体系,只能结合旧城可利用的边角地及城市的更新发展旧城特有的绿地系统。

3.1口袋公园

城市公园是缓解繁忙拥挤的都市生活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场所。这种缓解作用是通过将原始、自然的环境引入城市, 提供人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从而成为人们逃离现代都市喧嚣、释放压力、缓解精神紧张、实现精神康复和体力再生的地方。然而,大面积的建设城市绿地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稀缺的旧城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口袋公园正是基于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休憩环境的需求而产生的。

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规范中,最小的公园类型是服务半径为 0.3-0.5km 的小区游园,其最小规模为0.40公顷,这样的服务半径在用地紧张的旧城也无法满足。而公园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缺的斑块,不能在旧城中不布置,因此,面积很小的街旁公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它会是对城市公园的一个重要补充。参考我国现有规范,比小区游园更小一级的是组团绿地,其最小规模为0.04公顷,属于附属绿地,这一类绿地不记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无法达到旧城改造中绿地的指标要求。因此,借鉴国外口袋公园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旧城的小公园。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可以小到建筑物之间15-30m的范围,甚至可以是一两栋建筑的占地面积,它们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直接为当地居民服务。因为口袋公园常是随机产生的,其分布更趋向于离散, 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需要连成一片, 但如果能以步行道系统将它们连接会更方便。口袋公园试图扮演按比例缩小的邻里公园的角色, 满足各种功能需求, 包括小型活动空间、儿童游乐空间、会见朋友的交谈空间、午餐休息空间等。它们提供繁忙都市中的一个庇护所,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的机会。由于口袋公园常被设计成高强度使用的绿地,而且往往位于高密度地区, 它们的生态功能会因为其用地狭小而受到较大的限制。但是作为狭小的绿色斑块, 仍然能够为城市提供可渗透的地表界面,同时为小动物, 尤其是鸟类提供廊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立体绿化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化方式——立体绿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发展对丰富城市空间景观、改善城市生态、降低建筑能耗有重要意义。

3.2.1屋顶绿化

随着工程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趋紧张,屋顶绿化成为城市环保低成本、高效益的一种手段,很多国家将屋顶绿化作为重要的绿化开发而纳入整体绿地面积的计划,北京市年初就把屋顶绿地划入绿地指标中。

所谓屋顶绿化,可以理解为是建造在各种人工基盘上、种植土层不与大地土壤相连接的各种绿化的统称。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也表明,屋顶绿化不仅可以使城市大量的屋顶空间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极大地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同时,其对于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亦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

屋顶绿化的几个主要生态效益包括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水源、提高城市蓄排水能力,节约能源等。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将降低80%,热岛效应会彻底消失;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调查表明,每公顷屋顶绿化每年可以滞留粉尘2.2kg,进行屋顶绿化后,建筑物的整体温度在夏季可降低约2°C。在旧城中充分利用和推广屋顶绿化,形成城市的空中绿化系统,其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3.2.2综合体垂直绿化空间

当今世界已步入以城市综合体“唱主角”的时代,甚至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竞争,也要靠城市综合体决胜负。城市综合体更被视为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是体现城市繁华的标志区域。

由于综合体具有多种城市功能的特点,而旧城多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因此,在旧城更新中建设综合体,引导旧城区由街坊邻里单位范式或居住区范式转向“垂直城市单元”范式,开发集中在地上和地下的垂直空间上,使原来的用地在城市空间容量有所增长。在综合体中公共空间被看做综合体的核心,注重“环境与绿化”,致力于创建开放性空间和绿化环境。通过城市综合体的立体化开发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对产生的开放空间及屋顶积极实施绿化,营造出众多的屋顶“小自然”环境。在部分地下空间的敞开面设置庭院和活动广场,并在地面层联系。这样的城市建设,在缓和热岛现象,美化景观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

3.2.3复合绿化空间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旧城区土地资源的紧张性,为了达到规划中的绿化指标,进行绿化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复合绿化空间就是充分利用绿地下部的地下空间,将与绿化争地的设施与功能以及适于放入地下的设施与功能,向绿地下部空间转移,进行绿化与地下空间的同步开发,以实现超绿化效益和超地下空间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针对旧城区的情况,可以考虑下述地段的综合开发:

a广场绿地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

b高密度住宅区及地铁站附近绿地地下空间,由于大量生活人流、交通人流及停车等要求,可考虑结合地面功能设置地下停车场和商业、娱乐设施等地下综合体;

c在生产企业密集的地带,可结合绿地建设地下货物与原料仓库等;

d可在城市文化活动集中的绿地区域,开发一些地下展示空间;

e结合小区绿地建设,分段建设地下室与防灾设施;

3.2.4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就是沿着建筑物、墙体、构筑物的表面栽植垂直绿化植物,达到绿化、美化效果,从空间拓展绿化面积,扩大绿化覆盖率。根据构筑物的不同可细分为墙面绿化、棚架绿化、桥梁绿化、护坡绿化等。垂直绿化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绿化材料与垂直绿化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美观、遮荫、和谐的绿化效果。这就要求建筑与绿化联系起来,在设计中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还要考虑垂直绿化主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才能发挥出垂直绿化的功能作用。

3. 3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旧城区中主要的线性绿化,是联系各地块的廊道。线形绿地主要功能有两个: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有两方面:一方面起到通风的作用,有效地将城市外围新鲜、湿润、湿度相对较低的空气导入城市,减缓旧城区内部的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起着联系各“点”状绿地的作用,旧城区内原有的绿地零散分布,缺乏整体性,线性绿地的构建能够连接起这些绿地,使城市绿地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度,形成连续的具有整体性的绿色网络结构,更好地发挥了绿地系统的整体生态效益。

线形绿地的另一个功能是它的游憩功能,在旧城区用地紧缺的条件下,沿道路建设的休闲绿地可以弥补旧城区内游憩绿地不足的现状。这类绿地要有一定宽度,内部设有休闲设施,具有休闲、健身、景观、文化等服务功能。

一般来说绿地宽度越大,则发挥的生态效益也越大。但是线形道路绿地其绿带宽度和绿地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这些都是在道路绿地布局时应注意的。

沿道路形成的线形绿地是旧城区中最主要的景观走廊。道路绿化带的设计要满足视觉上的效果和具有一定抗污染的生态效益。通过乔灌木的合理搭配,使绿地植物群落在形态、色彩、季相变化上符合美学效果,同时通过对植物群落空间的控制,过滤污染物,营造良好的生境,形成良好的屏障阻隔交通噪声和空气污染等。

4结语

对旧城绿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生态、低碳、防灾减灾等多方面。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采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把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放在旧城改造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才能使城市绿地服务于城市居民大众,才能更好的开创思路,发展适合旧城绿地系统建设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楼一蕾.旧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2007年06月

[2] 张黎明.屋顶花园设计初探[J].《景观设计》,2007年11月20日 第06期

[3] 张文英. 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年 第04期

[4] 张国全.郭雁.叶松青.《理想空间》,2011年4月 第44期

论文作者:温东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梧州旧城改造中的绿地模式论文_温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