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公交事业发展迅速,大部分城市公交网络体系发展相对成熟。但在城市的某些低密度开发区域,尤其是城市外围圈层公交服务盲区与薄弱区的公交发展有待加强,所以,社区公交的发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上海、香港、湛江和法国的社区公交发展经验的借鉴,对社区公交在功能定位、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深圳市龙岗区嶂背村试点开通社区公交服务案例,为其他城市发展社区公交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字:社区公交;功能定位;服务模式;运营模式
一、国内外经验借鉴
在世界各地城市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新兴开发区域及原有低密度开发区域公交出行需求与传统公交运营模式供给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各城市开始从线路的功能定位、服务方式、运营车型选择等方面寻求突破,提高人们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度及依赖度,促使公共交通系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1.1上海-定线定站服务
上海社区巴士采取“定线定站服务”的运营模式,行驶的线路、站点固定,服务区域主要是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市镇,线路走向以填补公交线网空白为重点,原则上不与既有线路过多重复,车辆采用长度为7米左右小型公交车辆。在站点设置上遵循“方便乘车、固定设站”原则,中途站应在确保乘客安全乘车的基础上尽量结合出入口就近设置;站点间距宜控制在400米以内,居民集中区域可进一步缩短;首末站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并可实施单边调度。
1.2香港-不定线不定站和定线不定站
香港的公共小型巴士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运营数十年,目前全港已拥有4350辆公共小巴。其最大的特色在于类型包括“红色小巴”及“绿色小巴”两种。香港小巴统一采用16人空调客运车辆,便于增加班次。目前,这些小巴以其弹性灵活的特点,成为香港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1.3湛江-定时定点
湛江市于2010年开通了学生专线,采取“定时定点服务”的运营模式,行驶的线路、站点和时间固定,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上学放学提供方便。
1.4法国-特约公交服务
法国小型公共交通采用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新型公交服务模式,即DRT(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公交服务模式运作模式。DRT 公交服务模式是面向全体出行者(特别是通过预约的乘客),在指定地理区域和设定的服务时间范围内根据出行者的实际需求而具体制定巴士运营时刻和路径,从而使出行者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现从点到点的便利公交出行。
二、社区公交运营模式探讨
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公交出行需求,本文结合国内外小型公共交通运作经验,提出创新公交服务模式,对龙岗区实施社区公交运营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2.1功能定位
社区公交从属于支线公交网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和常规公交提供客源和疏散客流,是对支线网络的细分服务。与三层次网络共同形成“快慢结合”、“功能清晰”、“服务类型多样”、“线网一体化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2.2服务模式
三层次公交线网依然采用了定点、定线、定时、定车型的服务模式,社区公交作为三层次网络的创新服务模式,其服务特点提供差异化公交服务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差异化服务是指根据片区内居民的出行特征而灵活组织公交运营、服务模式,如在大型工业园区,依据工作日明显的“潮汐”通勤出行特征,可考虑采取通勤公交服务,同时制定与客运枢纽、轨道站点衔接紧密的运行、调度计划,以满足乘客在节假日外出时的换乘需要;在密集的居住区内部,居民出行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可考虑灵活布设运营线路,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采用不定线模式或定线不定站的公交服务,以串联起主要的出行发生点和分布点。
社区公交服务是支线服务的延伸和创新,社区公交线路服务由原来单一的定线定站型(行驶线路固定、停靠站点固定)服务方式向定线不定站、不定线不定站、定时定点、DRT等多种服务方式转变,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2.3运营模式
本次研究采用分区域、差异化布局的方法。即根据土地利用特征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类型区域,结合客流特征、服务需求、道路条件及环境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区域采取差异化布局策略。其特点是:
① 以土地利用特征为基础,将规划区划分为4类区域:旧居住区、旧工业区、新居住区和新工业区。② 结合客流特征、服务需求、道路条件及环境分析,采用不同的设置标准和布局策略。
2.3.1车型选择
社区公交车辆主要采用7-7.5m,19-21座车型,而社区公交应选择更小的公交服务车型。由于龙岗区内的旧工业区和旧居住区内部的道路由于道路条件限制,大部分区域尚无公交覆盖,因此社区公交线路对车辆的要求首先就是要体积小、操作灵活的迷你车型。
2.3.2站点设置
在提供社区公交线路服务时,除车辆要选择机动、灵活的小型巴士外,还应注重站点的科学、合理设置。当站间距设置过大时,会严重削弱里程本就较短的社区公交的吸引力,使居民放弃使用公交出行;当站间距设置过小时,公交车辆频繁的停、开,一方面降低了公交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很容易使站点演变成交通堵塞点,让路况本就恶劣的道路更是拥堵不堪而招致公众的怨声载道。所以在站位选择及设计停靠方式时,结合片区道路条件及居民出行需求灵活处理,社区公交站点间距以200米为宜,特殊情况下,站点间距可缩减至50米。
2.3.3班次与票价
根据国内城市经验表明,提供合适的班次和低廉的票价是提高社区公交吸引力,遏制非法营运的重要手段。在票价方面,从国内城市发展经验来看,由于公共交通的定价与市民收入相关,票制票价都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决策。因此,建议社区公交的票制票价应与现有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保持一致。
三、案例分析
结合客流需求特征以及街道发展的诉求,在深圳市龙岗区嶂背村先行试点开通社区公交服务。龙城嶂背片区位于龙城街道南部,按照服务区域的划分标准,嶂背片区属于旧居住区和旧工业区混合区。现状片区内部道路通行条件一般,内部道路如嶂背路和园湖路均有公交线路覆盖,由于片区内的早晚高峰通勤出行及假日机动化出行需求高,常规的公交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其片区出行特点,非法营运滋生,其非法营运方式以电瓶车为主,规模约20台。此规划线路主要满足片区内工业园区通勤出行需求,同时解决电瓶车非法营运问题。此规划线路方案具体如下:定线不定站的服务方式;线路首末站点,六顺厂-园湖大厦;线路途径嶂背路和园湖路;线路2.9公里;发车间隔5分钟;规划使用场站是园湖大厦公交首末站(临时停车场)。
通过跟踪调研相关线路试运营情况,本次龙岗区“社区公交”试点实施效果显著。嶂背村线路(六顺厂-园湖大厦)于2012年4月初开通到当年9月共培养了客流量673883人次,日均客流量1070人次/天。主要改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客流增长明显,较好地满足了相关片区市民公交出行需求;②压缩了非法营运的生存空间,有效地配合了监管部门打击非法运营;③有效缩短了站间距,减少了乘客的步行到站距离;④灵活的车型与运营模式,显著改善了公共交通的在低密度开发区域的道路适应性和机动灵活性,较好地适应了区域公交出行需求特点。
四、结语
社区公交填补了常规公交三层次线网的服务薄弱区和盲点,并为低客流区域提供了更适合的公交服务供给方式。完善社区公交建设,提高人们的公交出行率,降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交通出行环境恶化问题,需要积极寻求科学的社区公交发展模式,使社区公交更大程度上的融入城市公交网络中,也更好的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公交系统的综合利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关桢.社区公交发展模式研究[J].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09
[2]田寅春.国际公交发展模式分析与中国城市公交市场发展模式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
论文作者:张剑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公交论文; 模式论文; 社区论文; 区域论文; 线路论文; 需求论文; 站点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