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内科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82例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1),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B组受试者另给予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干预。对比2组受试者负性情绪评分和对待死亡的态度。结果:护理前A组、B组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接受态度构成比远高于B组(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不仅能有效疏导不良情绪,还有助于患者接受并直面死亡,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肝癌;肝性脑病;生命教育;死亡教育
肝癌即肝脏的恶性肿瘤,晚期此类患者并发肝性脑病机率极高,诱发原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等[1],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面对死亡威胁,患者往往不能摆脱负面情绪,对死亡的态度极其悲观。鉴于此,本研究特选取82例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将常规护理与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的应用成效进行对比,旨在探究对晚期肝癌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的实践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自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中筛选出82例作为本次研究受试对象,纳入符合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者,排除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严重意识、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其中A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8.4±7.6)岁,伴腹水25例,伴消化道出血20例;B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7.2±8.1)岁,伴腹水27例,伴消化道出血19例。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受试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出入院宣教、生活护理、住院环境护理。
A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包括生命意义的提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其中①生命意义的提升:嘱家属多陪伴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降低对死亡的恐惧,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②教育内容:学习如何处理排解不良情绪,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教育,包括培养兴趣爱好、进行科普知识宣教等,让患者重新认识生死;③教育方法:发放积极的健康资料、进行集体授课、播放有关死亡教育的宣传片,使其理解生命意义,正视生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变化、对死亡态度的比较。负性情绪评分分为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以上2评分表均为20个答题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级,结束自评后,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后乘以1.25,结果取整,即为最终得分,以高分数表示症状严重。对死亡态度的比较采用个人对死亡态度调查表评价2组对待死亡所持态度,将乐观接受死亡、珍惜生命、正确面对死亡记为持接受态度。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版本为统计学分析工具,以“”和“%”分别描述计量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护理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2组受试者对待死亡态度的比较
A组对死亡持接受态度构成比为38例(92.68%),B组为20例(48.47%)。A组持接受态度的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19.086,P=0.000)。
3 讨论
肝性脑病常并发于肝癌晚期[2],临床治疗困难,是晚期肝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晚期癌肿细胞扩散,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此时的患者常常会意识到生命即将逝去,哀伤、焦虑、恐惧随之接踵而来。故此常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病情发展需要,虽然也能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对待死亡持态度,但效果不尽人意,尚需对此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并完善。
对此,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便在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死亡教育的引入并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改善负面情绪、接受死亡、活出生命意义[3]。在此类患者中,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包括生命意义的提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有效实施,便于开导、启发患者,有利于患者分享对抗病魔的心得体会,减轻心理负担,为患者树立信心,使其正视生命,为自己而活,活出生命意义。本研究中,护理后A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B组,说明对此类患者中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能有效疏导不良情绪;A组对死亡持接受态度的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说明对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有助于患者接受死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
综上,对晚期肝癌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不仅能有效疏导不良情绪,还有助于患者接受并直面死亡,实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房雅娟. 护理干预对透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及血氨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7-19.
[2]陈东风,孙文静. 肝性脑病的新认识-从指南到临床[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1):16-19.
[3]迟西琴,迟品伟. 论死亡教育中的死亡认知原则导向问题[J]. 医学与哲学,2016,37(15):77-80.
论文作者: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患者论文; 肝癌论文; 晚期论文; 生命论文; 意义论文; 脑病论文; 态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