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结构与国际合作模式研究--以科学计量学为视角_心理学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结构及国际合作模式研究——科学计量学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量学论文,国际合作论文,中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5-0063-05

一、引言

社会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对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变化趋势、理论形态、科学交流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把握社会科学的本质,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引导,才能制定出一系列包括发展社会科学、组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应用社会科学成果在内的社会科学政策[1]。因此,在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时,不仅需要定性分析,更需要数据来科学、客观、公正、合理地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和成果,以求真正揭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在中国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真正揭示中国社会科学在现代国际社会科学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近年来,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之目标制定、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2]。然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或很少有人提及,或负面评价与争议不断[3-5]。S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它收录了1760余种社会科学刊物,由于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及选刊的严格性,而且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领域的所有学科,所以在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预测科研活动的布局及科研力量的变化等方面,SSCI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都要以撰写必要的科学文献为其最后阶段[6],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利用科学计量学对中国的SSCI文献进行了研究:华薇娜利用1982-1996年SSCI收录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从文献数量、著者、地区、高等学校、研究主题、核心期刊、引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7];谢金星讨论了SSCI与SCI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定量研究了部分大学SSCI论文数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SSCl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2];黄万欣通过1971-1999年SSCI、A&HCI收录中国29所部属院校论文的统计,对中国高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比较[8];吴丹青等对SSCI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语种、国别及学科分布等期刊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可以为合理利用SSCI进行科研评价提供一些参考[5];曾英姿对SSCI、A&HCI在1997-2004年间收录的中国著者论文数量及其变化趋势、论文合作国家或地区分布、期刊分布、机构分布、语言分布、主题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大陆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与论文仍然甚少,语言及机构分布规律仍然未发生变化[9];李思名利用在SCI和SSCI发表文章数,衡量京、沪、港、台的主要大学在过去十年研究成果的表现,结果表明这四个城市的大学在研究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整体而言,香港表现最好,台北第二,但很快会被第三位的北京追上,就大学研究表现而言,上海与上述城市仍有距离[10]。

这些研究反映了基于SSCI的分析并评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科技能力的最新动向。本研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1998-2006年SSCI论文的发表情况、数量分布、学科分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国与世界主要知识生产国家和区域的合作状况及其变化,为中国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全球优势资源,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清华大学购买的Web of Science(WoS),2007年5月18日,以“CU=Peoples R China”为检索对象①,检索出SSCI中所有中国发表的文献,得到结果为12956篇。定义中国国际合著关系为一篇文章的合著作者中至少有一位来自中国并且至少有一位来自其他国家。以此为依据,设计国际科技合作自动识别算法,得到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的SSCI文献为4876篇(1998-2006年)。

二、结果分析

(一)中国SSCI论文数量加速发展中伴随飞跃和震荡

如图1所示,自1998年来,每年中国参与发表的SSCI文章(PCA,Publications with a Chinese Address)数量保持加速发展势头。从文献增长速度来看,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有1999-2000的飞跃期和2003-2005年震荡期,2000年数量快速飞跃后保持在该水平上继续发展,2004年较2003快速上升,2005年则较2004年的数量快速回落,随后基本上在2003年水平上平稳发展。

图1 中国SSCI文献发展趋势

下面从期刊数量、学科、国际科技合作率等角度分析飞跃和震荡期。历年期刊数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999-2000年的数量飞跃也许是由于2000年发表的期刊数量增加了225种所致,但是2005年较2004年的期刊数量也增加了108种,其论文数量却在急剧减少,需要进一步从学科角度进行分析。

计算1999-2000年间以及2003-2005年间学科绝对数量的增长和速度增长情况,我们发现,心理学及多学科在2000年为277篇,较1999年的14篇增加263篇,其年增长速度为1878.57%,是1999-2000年所有学科增长速度最快的学科。其次是工业工程、家庭研究、特殊教育学、临床医学增长速度都超过650%,但是这些学科的绝对数量都在20以内。计算绝对数量的增长情况发现,心理学及多学科的数量增加263篇,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管理学,数量增加87篇,经济学(63)、精神病学(49)、运筹和管理科学(30)紧随其后,所以心理学及多学科无论是数量增加还是速度增长都排在第一位。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该学科2001年为55篇,较2000年减少222篇,但是2001年基本保持了2000年的趋势,估计是由于2001年的期刊数量较2000年增加74种,补偿了心理学及多学科学科文章数量的锐减,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2004年,从年增长速度看,前5位为:心理学及多学科(2154.43%)、遗传学(900%)、考古学(300%)、生物学(200%)、内分泌学(200%),但是其增长数量除了心理学及多学科以外,都不超过10。所以进一步分析绝对数量的增长情况:心理学及多学科(1702)、精神病学(46)、经济学(29)、商学及金融(28)、教育学和教育研究(28),而2003-2004年一共增加1842篇,所以,2003-2004年的文章急剧增加并产生飞跃是由于心理学及多学科引起的。2005年,心理学及多学科文章数量为61篇,较2004年锐减,而2004-2005年总数量减少1546篇,所以,可以看出2003-2005的震荡主要是由于心理学及多学科引起的。综合1999-2000年和2003-2005年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科心理学及多学科在其飞跃和震荡趋势中起到主要作用,其背后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②。

(二)学科领域的分析

根据图1所示的5个阶段,我们分1998-1999,2000,2001-2003,2004,2005-2006统计出论文数量较多的(前5位)学科及其论文数占各自阶段总论文数的比例,得到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SSCI文献在区域研究、商业、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环境和职业健康等领域比较活跃。对这五阶段的比例进行累积分析,可以看出在1998-1999年、2001-2003年、2005-2006年基本保持在21%左右,2000年的前五位占到当年文章数量的33.27%,2004年的前五位占到当年文章数量的52.22%,这两年主要是由于处于飞跃和震荡期,而且心理学及多学科的文章数量在这两年急剧上升。

对这些学科进行频次分析,共涉及9个学科,其中只有经济学和管理学2个学科在五个阶段都出现,说明这两个学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精神病学出现了4次,商业、心理学出现了3次,教育学出现2次,另外有3个学科只出现1次,说明前5名学科中大部分还是比较稳定的。

(三)中国参与发表的SSCI文献基本上都发表在国外期刊

中国参与发表的SSCI文献分布于5281种期刊,从期刊的出版国家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到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参与发表的SSCI文献基本上都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99%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SSCI期刊较少,出版地为中国的只有22本期刊,并不是国内有些学者统计的只有6本;另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国内出版的期刊只有ACTA PHYS SIN-CHINESE ED和PROG BIOCHEM BIOPHYS是中文的,其他都是英文,不如投稿国外SSCI期刊,显示度和影响力更大。

(四)合作国家和地区分析

1998-2006年期间,与中国合作研究文献数量超过100篇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0个,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与中国合作文章数量超过100篇的国家和地区

下面以美国(USA)、欧洲四国(G4,指UK,GERMANY,FRANCE,ITALY)、日本(JAPAN)、俄罗斯(RUSSIA)为例详细分析中国与其合作的特征和模式。

1.数量上的时间分布

为直观反映中国和其他各国之间两国合著SSCI论文的历史演变,我们给出中美、中日、中俄、中欧(G4)合著论文的时间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两国合著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

从总体上看,两国之间的合著论文在数量③上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999-2000年间和2003-2004年间,中美、中日、中G4合作数量增长迅速,但是中俄之间的合作一直保持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且数量较少,最多时只有6篇。从数量上说,中美的合作数量最大,达到2679篇,占总合作数量的54.94%;其次是G4,907篇,占总合作数量的18.60%;中日合作数量为226篇,中俄为22篇。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数量占到所有合作文章的78.63%。合著论文的快速增加反映出中国与上述国家的科技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2.合作的学科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国家之间合作最紧密的学科集中在双方共同的强势研究领域,其次是一方的强势学科领域,两国各自的弱势研究领域之间则很少合作[11]。选取1998-2006年间发表的中国与之合著的SSCI论文,利用ISI对学科的标注结果,按照论文发表期刊所属学科对论文逐篇进行学科分类,得到所有参与合作的学科为169个,其中,中美为149个,中G4为125个,中日为85个,中俄为27个。

表4列出了两国合著论文总量排序前10位的学科。排序前10位的学科中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商业金融、运筹学和管理科学、区域研究等经济管理学科,应用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多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学科,精神病学、进化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医学学科,除此之外,在人类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环境和职业健康方面也产出了大量合著论文。可见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医学和环境科学是中国对外合作的热点领域。

进一步分析中国对外合作的学科分布特征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热点合作学科是不同的,只有精神病学和社会·环境和职业健康两个学科都出现了。中美合作文章数量前三位为经济学、管理学、商业,全部为经济管理学科;中日则集中于精神病学、人类学和心理学;中俄合作前三位的是管理学、精神病学、人类学,中国和G4之间集中于经济学、管理学和精神病学学科领域。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笔者利用数据挖掘、科学计量学技术从中国SSCI论文数量、时间、学科、出版国家以及合作国家分布等角度研究了中国学者国际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发表的总体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学科布局与学科优势、期刊出版国家及国际合作等状况。

研究发现:(1)中国的SSCI论文数量保持加速发展势头。从文献增长速度看,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有1999-2000的飞跃期和2003-2005年的震荡期,心理学及多学科(Psychology,Multidisciplinary)是其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2)中国的SSCI论文在区域研究、商业、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环境和职业健康等领域比较活跃。(3)经济学和管理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精神病学、商业、心理学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且比较稳定。(4)中国参与发表的SSCI文献基本上都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99%左右)。(5)中美、中日、中G4合作数量增长迅速,但是中俄之间的合作一直保持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且数量较少,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6)合作学科不断拓宽,分布广泛,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医学和环境科学是合作的热点领域。只有精神病学与社会·环境和职业健康两个学科是中外合作共同的热点。

这些发现对于认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现状,科学、客观、公正、合理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和成果,优化资源配置,确立优先发展领域,促进自主创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SSCI论文总量和不同学科的论文发表特征的分析可以加深对这些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了解中国学者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潜力。同时,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论文中的地位越来越能够体现中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本研究所依据的数据主要以SSCI论文为主,我们假定文献能够反映科研的实际水平和学者的主要思想,但其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中国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计量分析及对比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收稿日期:2009-05-31

注释:

①清华大学的SSCI回溯到1998年,所以Time span=1998-2006,另外设定Doc Type=All document types;Language=All languages;Databases=SSCI,只要著者单位地址中有“PEOPLES R CHINA”,就被包含在结果中。

②虽然香港1997已经回归中国,但是其学者文章还是只标注了Hong Kong,所以还是单独列出。

③以中美合作为例,合作的数量为地址中有中国和美国的论文,不考虑是否有其他国家。

标签:;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结构与国际合作模式研究--以科学计量学为视角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