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临床应用观察论文_冯合星

医院是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 邮编:454000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肛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对患者术后24h、48h、72h及96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随访,观察组术后24h、48h、72h及96h VAS评分值分别于对照组相比,VAS评分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传统切开挂线术;慢性肛瘘

肛瘘是肛肠疾病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指肛缘外皮肤和肛管或直肠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1]。临床治疗慢性肛瘘常采用手术的方法,但常规切开手术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均不理想,其临床疗效欠佳[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改良括约肌肌间瘘管结扎术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肛瘘,取得了良好效果[3]。现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改良括约肌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肛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受试者均诊断为括约肌间型慢性肛瘘。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19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7.4±8.3)岁;病程3周-36周,平均病程为16.8±4.4周。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8.1±9.5)岁;病程3周-36周,平均病程为17.3±4.3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等风险因素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具体步骤为,患者取侧卧位,腰麻或连硬麻醉,常规消毒,探针经外口探测瘘管,切开肛瘘肛管直肠环以下的部位,切除瘘管,对边缘进行修剪,清除腐肉之后挂线到瘘管顶部,确定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加压包扎。

观察组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具体步骤为,患者取左侧位,实施腰麻或连硬麻醉,常规消毒,探针经外口探测瘘管,找到内口,使用分离内外括约肌,括约肌肌间沟做一弧形切口,沿肛缘切断瘘管,缝合断端,剔除括约肌之间被感染的肉芽组织组织,使用可吸收线对瘘管内侧进行缝合固定,对边缘进行修剪,确定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对患者术后24h、48h、72h及96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VAS分值范围0-10,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0-10分间表示疼痛程度递增,分值由患者依据自身感觉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LSD-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以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的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

表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的比较(x±s)

3.讨论

慢性肛瘘由于该病具有经久不愈、反复复发等临床特点,彻底治愈是临床的难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肛瘘常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手术,其对患者创伤性较大,手术切口愈合时间较长,临床有效率较低,不能较好的满足临床需要[4]。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肛瘘治疗手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微创手术在彻底清除瘘管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机体的创伤,降低疼痛程度,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在治疗慢性肛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5]。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将瘘管分离后,再肌间处对瘘管进行缝合,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较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高达85.94%,显著性高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手术的临床有效率6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常规手术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72h及96h VAS评分值分别于对照组相比,VAS评分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崔金杰, 王振军, 郑毅,等.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2):41-44.

[2]朱德意, 陈诚豪. 肛瘘经括约肌行括约肌间瘘管改良结扎术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S1):175-175.

[3]林义办, 邓建中, 彭翔.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 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 2014(04):537-538.

[4]郑毅, 王振军, 杨新庆,等.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42):412-414.

[5]周丽, 宋长满, 朱美誉.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4):153-155.

论文作者:冯合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临床应用观察论文_冯合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