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姜伯驹先生谈数学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论文,课程改革论文,重新审视论文,价值论文,姜伯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5月18日至5月20日,“首届中国数学会——韩国数学会联合国际会议暨中国数学会2010学术年会”在西南大学召开。会议期间,受宋乃庆教授邀请,中科院院士姜伯驹先生及北京师范大学张英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建磐教授,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西南大学张广祥教授等,于5月18日晚上与西南大学数学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围绕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探讨了当前课改的现状与趋势,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加强了对课改的反思。本文梳理了姜伯驹先生在座谈会上所谈到的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感想与建议。
姜先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几何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理性思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等几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令我们反思,给我们启示。
1.为什么数学教育重要
2005年在一些同事、家长和学生等各种渠道的刺激下,我作了一些调查,对数学课程改革先“放了一炮”,提出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想引起大家的重视。其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课标,我们的教材都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我不是研究数学教育的,所以,作为一个外行人来讲,可以从稍有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些问题,或许会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来,愈演愈烈的教育改革让我感到痛心与忧虑。不用说建国六十年来,就是近二十年来,这个胡同也是越走越窄,这不单是一个数学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为什么数学教育重要?为什么数学对一个普通的人都非常重要,而且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尤其重要?为什么上一个世纪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花费那么大的功夫在数学教育上?为什么他们把数学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西方的文艺复兴把理性文明提到一个高度,中国却因此而落后,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好好思考其中的原因。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理性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中国要重新复兴的话,就要好好地补上这一课。
2.平面几何应指向理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是一个理性与思想的启蒙教育阶段,能否有理性地、有思想地启蒙是这个时期教育的关键。我们现在的数学课程把初中的平面几何砍得七零八碎,而且砍掉了很多内容,这种做法是非常令人心痛的。平面几何不能砍掉太多,要全面衡量几何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有人甚至要将“圆”砍掉,对于圆是否要保留的问题还在讨论,几何的这些东西其实差不多,要按欧几里得的做法来归结为几个公理(定理),要去伪存真。
不要把平面几何单纯地认为是培养逻辑的几何,这里有一种精神,在几何教学中要至真至简地抓住一种重要的东西。希腊理性精神的体现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很多人认为代数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但那绝对是不一样的。代数不能够代替几何的功能。
因为这个东西难教,学生学起来费劲,因此为了“人人都能学”而降低要求,那普及教育干什么,普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而不是降低要求。不能曲解了“普及”的含义,如果普及了以后反而降低了,那么这种普及是一种倒退。
教育要把理性文明的种子种到社会中去,故讨论教材的取舍问题时就不能单单考虑以后能不能用到的问题,这不是教育关注的要点,那样的数学教育太技术了。教育终究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它的根本目的。为什么数学在基础教育中占这么大的地位,在计算机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如果单纯为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那么我们普通人学习数学干什么,数学课程用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3.数学教学应突显因材施教的原则
整个社会对数学的理解实际上是靠中学老师来传承的。科学家、政治家、管理家等都觉得中学数学教育收获很大。因为在那个阶段通过数学课程学会了如何思考,而所谓的知识点早就忘光了,由此引出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公平,不同的人对数学能够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存在差异的,我们要以人为本,你可以说我要教多深多深,也可以多浅多浅。而公平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材施教是个很好的提法,因材施教,就是说教学要有弹性。我的中学前后共上了7年,因各种原因,后来也接触过很多中学生,不见得数学都学得好,但我有一个感觉,因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看法不同,在做事情的时候,卡住的地方也不同,所以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如果在他卡住的地方给他点通了,那后面的障碍就很容易越过去,后面的工作就会很顺利,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他提高,这一点缺乏了不行。公平也就是说老师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能打开一把一把的锁,让他们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老师的水平是决定性的,不单是如何教,而是经历、体会学生卡在什么地方,从而帮他提高,数学教育的学生如果自身没有这种经历,没有数学知识的提囗,他就不知道学生会卡在什么地方,数学教师没有好的数学学习经历,那是不行的。现在把初中数学教材砍掉的内容太多,以后的数学教师就没有这种学习的经历,在教学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的学生会在哪些地方有障碍。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本领,不仅对优秀生,还有差生、中等生,要对各种学生都有效,老师要有这个资本,才能把学生教好,故师范教育非常重要。
4.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姜先生以一个数学家深邃的眼光以及对社会发展强烈的责任感再一次给数学课程改革敲响了警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的发展,其效果是滞后的,所以课程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时常回头看看课改走过的路,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纠正。从姜先生对数学教育的关注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启示一: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中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大学更重要”,数学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分量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所有的中学生都在学习数学,初中阶段的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的功能,让数学真正成为“科学的语言与思维的体操”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启示二:对初中数学内容的删减要三思而后行。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内容是实现这个目的的载体。现在很多初中删掉的内容到高中还要补上,不仅造成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断层,而且某些内容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虽然知识以后可以学习获得,但那个年龄段的特殊经历将无法弥补,这应引起数学教育者的关注。
启示三:初高中争取实现教科书编写一体化。数学的本质是有体系、有结构、有逻辑的,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一个整体,所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编写不能各扫门前雪,而要争取通话、合作、共同完成。编写初中数学教科书要研究小学和高中数学教科书;同样,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也要研究初中数学教科书,达到“编写有分工,讨论需合作”,实现教科书编写一体化。
启示四:数学教师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同步。未来的社会发展决定于现在的中学生,作为源头的师范教育该如何把准教师培养为优秀的教师?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师资培养必须跟得上。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合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