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桐乡市 314500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多,现场负责人面临的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若处理不当则会引起各种纠纷问题。“协调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场的人力、物力、财力协调控制,使各项物资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不协调;项目管理;处理措施
1 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状况
1.1 管理方面
在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经常出现施工单位分包现象。而分包单位往往界限模糊,难以确定工作范围。一些单位在主观利益驱使下,善于推脱责任,往往认为其他单位应该多承担一些任务,引发矛盾。②由于工序不紧密,也可能产生一些主观性问题,给协调管理工作带来不便;③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各个专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再加上对施工问题不重视,认为返工是正常现象,而不顾时间与造价成本,影响施工的顺利开展;④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对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引发各种问题;⑤在各专业分工过程中,缺乏全面性,往往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不了解其他专业的工序、技术、要求等内容;而有些本专业的内容,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也难以全面掌握。
1.2 技术方面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专业种类越来越多,如消防、监控、通风、宽带网、电话等;对安装质量提出较高要求,而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工种来说,具备独立的工作位置空间、技术要求等,既要注意满足空间位置要求,也要符合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但是以当前施工状况来看,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尤其在一些交叉的细节部分,经常出现问题。
另外,由于现代化建筑的个性较强,可以说每一个工程项目就是一件商品,对每一个施工设备、材料、管线等,具备特殊要求,给技术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提高了各专业之间出现问题与矛盾的可能性。再加上各种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掌握,也可能给施工带来麻烦,甚至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工程效益的实现。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协调施工的有效策略,不仅引导了现场人员正确地完成项目施工,也能维持正常的作业秩序。编制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应坚持标准的工程准确,以协调各个环节的施工流程,促进现场施工作业效率的提升。从实际情况看,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原则包括:
(1)质量原则。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2]。
(2)预防原则。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
(3)服务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实现科学协调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协调
首先,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管理制度,落实各方面责任,坚持权利、责任与利益相挂钩,完善责任管理体系,这是做好建筑施工协调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在开展建筑施工的协调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和各个工种的管理人员负有主要责任,发挥牵头人作用,钩织责任管理网络,将建筑施工管理责任落到具体的人头,加强协调管理意识;其次,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识,奠定协调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无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协调管理观念,才能将各项协调工作落实到位;再次,实行责任问题追究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认识到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层面实行责任追究制,制定相应奖惩对策,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管理人员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实行隐蔽验收手段,通过隐蔽验收办法,提高各个专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将监督手段落实到位,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专业之间协调开展工作,保障工程质量。
3.2 加强建筑施工的技术协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仅有管理手段的协调远远不够,只有加强技术协调管理,才能真正保证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可以说,技术协调是工程协调管理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加强对图纸会签工作的重视。首先,设计人员必须保障图纸质量,避免由于设计失误而引发协调矛盾;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而图纸会签工作,与各专业工种的施工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提高意识,确保图纸的严密性、完整性,贯穿专业协调管理理念,并在图纸会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灭在设计阶段;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当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时,既要了解设计的意图,也要对其中各专业的协调设计进行审查,如水暖、电工、卫浴、结构工程、设备安装等,是否存在矛盾或者模糊不清的地方,如果在设计阶段出现技术问题,则及时改进;③发挥技术交底的重要作用。作为技术管理人员,有责任向技术执行者详尽交底,以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方案、施工顺序、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以及各工种之间的搭接、配合、交叉作业等。
3.3 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协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落实专业协调制度,并定期召开会议,由施工中的业主方、监理方、项目经理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探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专业协调问题。对于关键工序,在施工之前就应召开协调会议,确保各个适当单位明确各自的施工顺序与责任,加强重视;另外,无论是进行会签工作、会审工作还是隐蔽验收工作,所有完善的制度都只有通过落实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明确各自需承担的责任,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奖惩措施,将协调管理责任与工资待遇相挂钩,并牵涉到工程款的拨付;在各个专业的工程款中,可适当提取部分资金作为现场协调管理费用,确保各项协调工作落实到位,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加强建筑施工的索赔协调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变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能及时整理索赔资料、完成索赔管理,对提升项目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对变更内容最了解,因此在清单计价模式模式下,由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索赔工作,更趋合理化。当工序完成变更之后,就应该整理工作联系单、变更证明、工程量、投标报价单等资料,及时开展索赔工作。另外,各个专业也要积极提供项目变更资料及工程量,由项目部门进行汇总,避免出现相关专业重复报项或者漏项问题。
由上可见,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并逐渐成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涌现出来,给施工带来更高要求,因此做好各工种之间的配合,从管理、技术、组织、索赔等多个环节着手,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昌宇.建筑施工过程中四大控制目标及项目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2]曾超军.探析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协调管理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1(13)
[3]崔葛芹.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4)
[4]康铭.浅谈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J].山西建筑.2009(19)
论文作者:关大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建筑施工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责任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