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VEGF的下降幅度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沙利度胺;常规化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效果
急性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从而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的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治疗难度大,易复发。有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及血管调控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抑制血管调控因子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中之重[1]。沙利度胺是一类血管新生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实体肿瘤的治疗,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经细胞学检查、骨髓活检等临床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7,女13例;年龄12-51岁,平均(38.1 ± 1.2)岁;平均病程(10± 0. 5)月。对照组患者中男16,女14例;年龄11-53岁,平均(37.9 ±1.3)岁;平均病程(10± 0. 8)月。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已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化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DA 方案,连续3天静脉输入柔红霉素;从第1天开始静脉输入阿糖胞苷,持续一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DVP 方案,持续3 天静脉滴注柔红霉素;每间隔6日静脉输入长春新碱,连续4次;每日口服泼尼,松30—40mg/m2,持续2周。
1.2.2 观察组:
给予沙利度胺联合5个疗程(7 天为一疗程)的常规化疗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第5周开始加量,每周增加10mg,最大量维持在150mg,4 个月内持续给药。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空腹采血检测血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浆中VEGF、bFGF两种调控因子水平和骨髓MVD,每周检测肝功能、凝血4项、电解质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白血病细胞浸润产生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基本正常;有效:白血病细胞水平逐渐下降,症状、体征缓解;无效:各项检测指标基本不达标,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3.讨论
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表明:抗血管生成在治疗白血病方面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沙利度胺应用和研究的深入,证明了其良好的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沙利度胺确实对VEGF血管生成调控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bFGF因子无明显作用;同时也表明该药物使VEGF因子大幅下降,抑制了疾病的发展转移,对急性白血病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率,降低复发率[4]。而且该药物未增加疾病治疗的不良发应。
综上,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维,张庆娟.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102-104.
[2]蔡植华,郑乃莹,柳子川.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1632-1633.
[3]朱宝玲,何牧卿,林晓骥,等.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
作用机制[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9):649-652.
[4]杨敬敬,李焱,杨志峰.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8):639-640.
论文作者: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白血病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血管论文; 白血论文; 因子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