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音乐学院,236136)
摘要:四川山歌作为四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类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其艺术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引入四川山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有助于传承中国民族地域特色文化。
关键词:四川山歌;艺术风格;音乐教学
四川山歌是四川古代音乐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古代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独创的精神文化,是和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歌唱艺术。四川山歌的艺术形式、表演方式和文化积累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且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独特的审美情趣,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川蜀地区音乐文化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关于四川山歌的艺术风格及教学实践的应用。
一、四川山歌概述
四川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诗人写的“山歌闻竹枝”的诗句就能看出其历史久远。关于山歌的分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根据地区,有的根据功能,有的根据曲调的特点,依据第三种情况,将四川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和矮腔山歌。
1。高腔山歌是四川民歌中常见的山歌曲调之一。一般来说,这是男人用假声唱的一种形式。它音调高,音量大,穿透力强。旋律范围广,跳跃旋律较多,旋律波动较大。长长的拖腔声调和节奏自由多变,旋律前后经常有吆喝声或衬词、衬句、衬段。据调查,高腔山歌的歌唱以“对歌”为主。对歌的内容大多是随口便答,出口成章,全靠人的反应灵便。代表性曲目有《槐花几时开》 、《郎从高山打伞来》等。
2。平腔山歌是一种真声演唱、旋律优美、旋律流畅、平稳、节奏自由、拖腔音调短的山歌。代表性曲目《晾衣裳》等。
3。矮腔山歌具有曲调优美柔和、旋律流畅、音域窄、拖腔音使用较少、节奏较规则、结构较短和真声演唱使用较多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们才受到观众中妇女和儿童的青睐。代表曲目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二、四川山歌的艺术风格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汉族、藏族、彝族、羌族的聚居地。四川的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主要还是以山地为主,那里交通不是很便捷,所以四川山歌与其他地区的山歌相比,不论是歌词本身还是曲调,四川山歌拥有自身特有的风格和魅力,皆呈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古老文化,更是具备了民间音乐的本质。
1、歌词特点
四川山歌歌词精炼简明,体现了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方式,歌词所表达的情感较为朴实、真挚,而且大多数山歌的歌词是即兴创作的,并非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常与户外的自然景观相联系,故常见的有“高高山上哟、、、、、、”“太阳出来喽、、、、、、”“月亮出来喽、、、、、、”等。还有歌曲中衬词运用的较多,常见的多以七字句为主的词句基本结构形式。就《槐花几时开》来看,每句歌词句尾都添加了衬词,用来修饰正词、补充语气、深化感情,这种形式的拖腔或腔调的自由拉长正是四川山歌所特有的歌曲特色。
2、调式调性
四川山歌在调式和调性上具有单一调性的特点,而羽调式和徵调式是四川山歌中最常见的两种调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羽调式是应用最广泛的调式之一,在羽调式内所强调的主干音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四川山歌中羽调式最多见的是以角音和商音为主干音;徵调式在四川山歌中也常见,徵调式是以商音和宫音为主干音的,但大多数是以强调商音为主干音的徵调式最为常见。四川山歌除了单一调外,还有另一种调式:羽与徵的交替调式。在歌曲的结尾,交替到新的调式上,这将给歌曲带来色彩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听觉效果。
三、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的教学实例分析
四川山歌在我国雄厚的地方民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演唱方面具有悠久的、独特的、浓厚的艺术特征。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语言环境就会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演唱四川民歌,演唱者要用独特的四川人民的生活方式对音乐进行感知、感受四川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语言特点,了解四川这个美丽的地方。
四川山歌在教学实践中,同时也发挥着较大的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将结合《槐花几时开》阐述这个观点:《槐花几时开》是川蜀地区的经典歌曲,是川蜀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产生的年代较为久远,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流传着它的歌词。这首歌只有短短的四句歌词,词句精炼,只言片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表面平淡、内心火热的农村姑娘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语言朴素直白、旋律朴实优美、节奏多变、结构简短、感情表达直截了当、朗朗上口。细节的描写凸显出了四川人的幽默和机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槐花几时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结构有四、六或多句体三种,节奏多变,大多是由混合拍子组成,演唱者在演唱该歌曲时有时要做即兴处理,让该歌曲富有地域特色,所以要想把这首歌演唱的感人,应该在语言表达、演唱技巧、情感风格等方面做细致的处理,方能把《槐花几时开》这首歌的地域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若演唱者能用四川的方言来演唱此歌曲,那四川民歌的地域特色将被深深的展现出来,让听众仿佛就置身于四川那个美丽的地方。歌词“高高山上呦”是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四川山歌常常与户外自然景物联系在一起的特点。一下就把人带到了秀山秀水的四川。歌词很口语化。唱歌时我们应该加入一些说话成分在里面。唱歌时,要咬准字头、要坚定有力、字尾收声归到位、字的音调都发“三声”。四川人会把翘舌唱成平舌,如“手把栏杆(啥)”中的“手”应读为“sou”,“啥”应读为”sei"。该歌曲中还使用了极多的衬词或衬腔体现出了川蜀地区音乐的一大特色,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几乎每一首四川民歌都会有衬词出现。歌词中出现的衬词“噻”是四川方言里最常见的语气词,一般表示肯定的意思用在句子的结尾,“呦喂”也是一种语气词,抒发了一种感慨的情绪,“啥子”就是指什么“表示疑问的意思,是具有疑问的语气词,这些衬词的使用符合四川方言的习语习惯,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起到了歌词的填充效果,增加了歌曲的完整性,衬托了歌曲的旋律,加强了歌曲的抒情性和情感表达。
结语
民歌是一个民族地域文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等,将民歌教学应用到课堂上,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特色民族地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地域文化的精髓。民歌是受人们喜爱的歌唱形式之一,不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发声和气息,最主要的是它自身的语言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四川山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独特的地域性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探讨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杜亚雄、王同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华明玲、刘玉蓉.四川汉族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J],四川戏剧,2006(1)
[4]姚静.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语言特征[J].音乐时空,2015(4).
论文作者:董贝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山歌论文; 调式论文; 槐花论文; 民歌论文; 地域论文; 歌词论文; 特色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