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607)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选择医院中医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诊的慢性盆腔炎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059-01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治愈,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盆腔组织长期充血水肿、炎症组织机化增厚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慢性盆腔炎体现出病情易反复、经久不愈的特点[2] 。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腹部疼痛、坠胀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并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长期疗效优于抗生素,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受到了推崇与推广,笔者对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盆腔炎患者采取西医治疗及中西医治疗方法,而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中医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诊的72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40例。其中,患者年龄在22-46岁,平均年龄为(33.61±4.24)岁,已婚妇女有59例,未婚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类型等情况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选择头孢曲松钠进行静脉滴注10d,同时口服甲硝唑,每天三次,一次两片连续应用20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中药处方:红藤 20g、丹参15g、丹皮15g、赤芍15g、茯苓15g、香附15g、木香15g、牛膝15g、延胡索15g、败酱草15g。给药方式以煎服为主,每天2次,一疗程为一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皆正常;月经规律;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改善明显;包块缩小≥7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好转;包块缩小≥30%;无效:患者原有症状、体征以及妇科检查均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中进行处理和统计,计量单位用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取均数t检验,结果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单位用%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取X?检验,结果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3%,痊愈率50%。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复发率较低,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所致,盆腔长期受炎性反应刺激,致使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素及炎性细胞渗出、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粘连。该病起病隐匿、缓慢,极易误诊为其他慢性下腹痛的相关疾病,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尚不理想,导致该病久治不愈、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带下”、“痛经”、“腹痛”等范畴,多为身体虚弱,寒湿之邪侵及下焦,导致气血经络受阻而发病[3],日久胞脉瘀阻不通,形成粘连的包块,不通则痛[4]。单纯的西医治疗可能会使抗生素的治疗疗程加长,增加耐药性发生的风险。并且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更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几率,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
近年来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以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因中医治疗简便易行、方法灵活多样,且其效益高、成本低,广大患者乐于接受。在中医施治时应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组织营养、促进炎性反应的吸收为根本[5]。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针对中医调理气血的机理,中药治疗中,方药中的红藤、败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木香行气效果显著;香附具有疏肝理气之效;茯苓对健脾渗湿效果良好。因此,采取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盆腔组织粘连,促进炎症吸收,同时也保护了肝脏,强化了药物进入盆腔血液的浓度,充分发挥局部用药效果,让药物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药效维持时间较长,减少复发。该组研究发现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能较快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中药治疗具有理气活血、温通血脉之功,即可以改善患者血循环,增强其对增生性疾病的转化与吸收;同时再结合西药的抗菌效果,极大地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与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世英.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 4 (22):83-84.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5-249.
[3] 刘素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6):82—84.
[4]赵慧琴.红藤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45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0,24(4):41.
[5]何伟明,黄金平,郑凤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421-2422.
论文作者:杨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盆腔炎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盆腔论文; 对照组论文; 西医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