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T模式下市政工程合同风险管控论文_于洋

浅析BT模式下市政工程合同风险管控论文_于洋

(身份证号码:12010419840121XXXX)

摘要: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应运而生,在我国正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合的范本和参照规定,虽然其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转移了政府风险,,激励了市场竞争,然而,它在项目的管理和运行上同样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如何在参与主体多元化、合同内容复杂化的背景下找到控制风险的方法,已经成为项目参与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BT融资模式;市政工程;合同风险管控

前言:

BT模式主要是指业主与投资人签订特许合同,将特定工程交给投资人成立的BT项目公司筹资、建设。在BT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投资人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收回投资及回报,并将BT项目移交给业主。在今天,由于BT模式的优越性及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采用。但是,在优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将BT项目动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避免其发展,以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1 BT模式简述

“BT”是Build-Transfer的简写,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社会资金来进行基础非营运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即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项目的投资人,由投资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后按合同约定将工程移交给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并收回投资及回报。

目前我国采取BT模式的一般都是公益性或者准公益性的项目,所有权归属于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单位,政府把项目的融资和建设特许权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是依法注册的国有企业或私人企业,金融机构根据项目的未来收益情况及投资人经济实力等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

2 BT模式下市政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在我国许多地方市政相关合同虽采用了BT管理模式进行运作,但大多仍停留在最表层的文件内容管理上,并没有做出深层次的要求,缺少一定的法律性能。另外,市政合同中对于工程价格的规定并不明确,使BT项目的合同文件仍停留在原则性的层次,不能够提供进一步的适合BT项目建设的具全参考标准,对合同中较为重要的合同款项内容做不到指定性的规定。同时,市政合同中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范本,在很多BT项目中,直接采用的是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范本,使许多BT项目合同条款得不到具体的亮化。

(2)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的模式选择并不适合,在选择时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对BT项目的适用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双方对BT项目合同的熟悉程度、合同风险意识及风险控制等因素。另外,许多市政部门存在着对合同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合同的风险意识不强,在我国许多地方工程建设中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而BT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就更为不完善了,这种情况导致了市政对合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及对遵循合同各项原则的意识不足,缺乏对合同的理解能力,从而忽视了合同中风险的控制。

(3)BT模式下的合同体系不完善,对于市政工程建设复杂性高、造价高、建设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等现象,导致市政工程合同的管理及风险控制环节也较多,而目前BT模式下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至使合同风险无法真正得到控制。另外,BT模式下合同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BT模式做为一种的投资建设模式,其立法比较困难,且相对的法律支持也较少,由于BT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且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又比较大、影响范围十分广泛等多方面制约,使目前我国无法对BT模式做出针对性的专门法律支持,并且由于BT模式运营比较混乱,因而对其的相关理论与研究也并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BT模式下市政工程合同风险控制的措施分析

3.1制订出完善的BT项目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一般的BT项目工程规模都相对较大,且建设周期又比较长。因此,应该在工程施工前期设立起一个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部门,选用业务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工作,并且做好合同的目录编写与编码等的存档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有效减少工程合同的风险。

3.2加强BT项目工程合同的管理

要加强BT项目合同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规范化程度。工程合同是BT项目参与方各自履行职责与协调关系的有力依据。因此,加强BT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确定工程合同签订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组建一支专门的工程合同管理小组,制订工程合同的规范化进程、标准化流程,以确保工程合同在管理风险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要对工程合同的合理变更做出有效的管理,BT项目工程由于一般规模都较大,且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当原材及价格、人工成本、机械成本有所增加时,建设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工程合同的变更就成为了减少工程资金投入及工程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运用合理的工程合同变更方式,寻找合理的索赔依据是保证工程利润的有效手段。

3.3加强BT项目合同潜在风险的管控

对于这一点要求,首先要强化合同风险管理,对于BT项目合同中所涉及到的承包范围、工期、项目定价、质量要求、融资费用、设计变更、材料价差、人工价差、计价依据、机械价差、违约责任、担保方式等方面都要有一个明确约定;其次,要规避合同中的回购风险。在合同签订后要求业主提供足额的回购担保证明;最后,根据现在所持有的建筑法规和工程合同约定的相关规定,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应及时办理分包手续,要进行公开的招标和应结合BT项目编制标书,以减少风险和预留空间。

3.4加强对BT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建设模式,对其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求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快速地掌握住BT模式的相关理论,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同时,工程合同的管理人员还应不断的学习BT模式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对工程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专题学习和讨论等,全面提高BT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建设也日益加快,资金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这就使得对于市政建设的管理任务也在不断的增加。BT模式对于政府资金紧张的现状、工程建设的质量、减少业主的协调及管理的工作量、投资成本的节省、项目运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等都有很明显的作用。市政工程的合同管理是对整个市政工程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核心,对整个市政工程建设中各个相关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方的职责,提高对于风险的抗御能力,减少对于风险的潜在损失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彭建伟,李多修.BT模式投资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23(21):19-21.

[2]吴苏,沈杰.浅议BT项目合同条件及合同价款的确定[J].建筑经济,2011,34(01):70-73.

论文作者:于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浅析BT模式下市政工程合同风险管控论文_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