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设备维修改造及更新论文_殷迎

浅谈机械设备维修改造及更新论文_殷迎

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机械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具备良好的性能,为此,要想保证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一定要重视机械设备维修改造和更新。文章阐述设备维修,维修模式及发展趋势;设备改造、改造主要方式及基本方向;设备更新,更新决策;实际工作中合理界定设备维修、改造与更新。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改造;更新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备不仅是商品,而且是重要的物质资源、资产和资本。设备管理的功能,也由单一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转变为既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又要保证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双重功能。解决设备技术状态劣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是设备维修,第二是设备改造,第三是设备更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设备的维修、改造与更新在设备管理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科学维修是保持或恢复设备正常高效运行,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根据设备运行实际情况,对设备技术状态劣化程度进行经济指标评估,有计划有步骤地用先进的技术改变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设备取代陈旧落后的设备以改变企业的生产面貌,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能降耗,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加速设备更新改造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任务,

1、设备维修

维修是对机械设备有形磨损的一次全面补偿。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摩擦,震动,疲劳导致相对运动的零件实体发生磨损,使零件尺寸,几何形状发生改变,零件之间公差配合产生误差导致设备精度性能下降,对于这种使用磨损预防除了及时对相对运动部件充分加油润滑还要及时对运动配合部件进行间隙调整。设备还受到本身质量,负荷程度,工作环境,操作员技术水平和维修等因素影响。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对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化技术化。加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维修设备要按规定操作程序和工艺步骤进行,不能强拆强装,拆下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安装时零件要清洁干净,润滑,减少出错。在维修过程中,根据维修的内容及范围区分为小修、中修、大修、项目维修及计划外维修等方式。

1.1小修

更换和修复在修理期间内磨损严重或即将失效零部件或器件为目的,不涉及对设备基础件的维修。例如检查紧固件,检查更换易损件,检查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清洗换油等。小修一般在生产现场由车间专职维修人员执行。

1.2中修

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调整间隙校正基准,保证设备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修含小修全部内容。例如修理个别部件或更换零件,维修更换轴承,检查修理缸套及更换活塞环,安全附件试验等。大部分工作由车间专职维修人员在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项目可由机修车间或外协单位承担。

1.3大修

是一种复杂工作量大的维修,目的是全部恢复或基本恢复设备功能。为了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大修时有时也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大修包含中修、小修全部内容。

1.4项目维修

在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状态监测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即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或技术项目进行事前计划的维修。项目维修是穿插在大中小修之间没有固定周期的一种计划维修。

1.5计划外维修

是由于突发性故障或事故而进行的一种维修。设备管理水平越高,计划外维修的次数和工作量就越少。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日益朝着自动化、大型化以及精密化等方向发展,设备维修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主要通过各类故障模型为基础,通过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为手段,来不断提高设备可靠性。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传统的维修方式以不能满足现代生产要求,必须建立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体制,来增强设备维修效率,减少设备使用单位备品备件的储存及维修人员过多配备,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资金占用。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的改变。设备的预知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状态的监测及诊断,来确定设备的运行状态,防止设备的意外损坏,增强设备的使用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机械设备改造的原理

机械改造的原理设计方方面面,包括机械结构分析、材料结构分析、物理化学分析等,其中机械结构分析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机械改造中首先要分析结构的运动形式,因为整个一个机械所承受的载荷,所实现的运动形式,以及现在需要其实现的运动方式。一个机器是用来完成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或者功之间的转换的。这就要分析直线传递、旋转传递的方式,以及中间齿轮机构、连杆机构还有一些齿轮齿条机构等的组成方式以及综合组成原理分析。同时运用先进是设计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确定机器的运动性能、运动规律以及机械效率等,分析其约束条件,实现在要求目标下的可行解,这是做好设备改造的重要基础。机械设备改造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机械材料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分析材料的成分、性能等在设备中的应用,找到符合社会发展的适合于企业用途的材料。

3、设备改造

设备技术改造,就是应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对现有设备的结构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使其完全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其可通过对现有设备零部件进行更新,或安装新装置,或增加新的配套设施及附件等方式实现。技术改造可以有效地消除现有设备因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无形磨损。在企业现代设备管理中,设备技术改造的基本方向:

3.1提高设备生产率

采用新技术新成就,提升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效率。减少企业用工人数,降低人工成本。

3.2提高产品质量

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提高设备精度、可靠性及性能,保证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3.3扩大设备工艺性能

增加新部件、新装置适应不同工艺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例如组装机增加产品功能检测装置,直接对产品进行分选,剔除不合格产品;工艺设备间增加匹配的传动装置联动,延长生产线等。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设备生产能力,稳定或提高产品质量

3.4改善设备操作条件和维修条件

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及环境,增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提高安全保障。推广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实现设备可诊断化,改进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

4、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是指用技术性能更加完善、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的新型设备来替换老旧的设备技术。设备更新能彻底化解原有设备的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变形,不断提高新技术。通过设备更新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率,降低消耗,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在对设备进行更新决策时,要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在有形磨损作用下,设备技术状态劣化乃至部分或全部丧失其功能,使设备不堪再维修时,就必须选用新设备更换原有设备;当高新技术设备大量出现,并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有设备,继续使用原有设备将导致经济性能劣化,从无形磨损角度考虑对设备进行更新。设备更新是一项经济性很强的工作,重点要考虑经济效益。确定更新方案时,要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设备提出新的要求。设备维修、改造与更新是现代设备管理的中心工作,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在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市场、行业及企业现状等情况合理界定设备维修、改造与更新,做到三者有机结合。结合我国国情及行业现状,对耗能高、性能差、排放污染严重的设备应限期淘汰更新。理性的修改设备,不断提高技术,最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来使设备的价值更好的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刘兴玉.浅谈机械设备维修改造与更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7(01).

[2]罗映辉,刘祖坤.工程机械维修和保养现状及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

[3]张新浅谈机械设备维修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论文作者:殷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浅谈机械设备维修改造及更新论文_殷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