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卫丽霞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 目的 分析与研究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4 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剖宫产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5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72 h 内乳汁分泌量、纯母乳喂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提升产妇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0 引言
剖宫产也被叫做剖腹产,是指通过手术方式切开产妇腹部与子宫分娩婴儿,但是在剖宫产以后,术后疼痛会造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正常睡眠和饮食情况,进而造成乳汁分泌量减少,影响母乳喂养的实际效率。另外,新生婴儿成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基本全部来源于母乳,母乳喂养效率低下将会直接影响婴儿的正常成长与发育[1]。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效率极为重要,本次研究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4 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分析对母乳喂养的护理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4 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剖宫产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45 例,年龄23-34岁,平均(27.6±3.4)岁,孕周38-41 周,平均(38.9±0.3)周;实验组45 例,年龄22-35 岁,平均(26.8±4.1)岁,孕周38-42 周,平均(39.3±0.5)周,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两组产妇均为足月生产并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分娩;②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研究知情书;③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排除具有其他重大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产妇;②排除不耐受手术患者。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的姿势、根据婴儿实际所需进行喂养、以及指导其合理进食等。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首先,要安排护理经验丰富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剖宫产结束以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产妇疼痛属于麻醉作用消退以后的正常现象,消除和缓解其对于疼痛的恐惧担心心理,同时将婴儿抱至病房让其与产妇进行接触,并开始早期吸吮,时间为30 min 左右。其次,当产妇与婴儿共室24 h 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产妇和婴儿的实际情况,发放产后问卷调查表了解产妇的实际情况,并传授产妇正确喂养姿势和技巧,指导其根据婴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母乳喂养,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其通过亲吻、抚摸等方式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向其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和好处,增强其母乳喂养的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产妇切口愈合和乳头情况,避免出现乳头皲裂等一些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同时帮助产妇掌握不同哺乳姿势,并向其与家属讲解乳汁分泌原理和相关知识,引导其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养成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再者,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出现涨奶情况,影响母乳喂养,护理人员要以专业的手法对其进行乳房按摩,缓解乳房涨奶情况,促进乳汁的分泌,同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热敷的方法,以此来降低涨奶的发生率。最后,护理人员要为产妇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其合理进食,少食多餐,进食维生素、蛋白质、铁、钙等含量高的食物,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让其能够分泌更多的乳汁,满足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产妇身体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翻身、下床、以及行走等运动训练,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和血液系统的循环,促进其身体的产后恢复。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及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企业间的经济往来主要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合同管理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管理行为,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合同管理的好坏,是关系到现代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工作。
K-means算法是无监督算法,一般使用性能评价函数对数据样本的聚类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若采用的评价函数不能准确反映聚类质量,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针对样本数据结构特点,重新定义一种新的评价性能函数应用到K-means算法中,对参数k进行优化。
2.2 常规组与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对比。常规组45例,纯母乳喂养22 例,非纯母乳喂养23 例,纯母乳喂养率=48.89%;实验组45 例,纯母乳喂养37 例,非纯母乳喂养8例,纯母乳喂养率=82.22%,卡方值=11.072,P=0.0008。实验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筹协调 加大投入 着力构建现代化水利职教体系……………………………………………………… 鲁 昕(22.5)
2.3 常规组与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规组45例,乳头皲裂3 例,乳房肿胀4 例,总不良情况发生率=15.56%;实验组45 例,乳头皲裂0 例,乳房肿胀1 例,总不良情况发生率=2.22%,卡方值=4.939,P=0.026。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实验组产妇术后72 h 内乳汁分泌量对比。常规组45 例,72 h 内乳汁分泌量充足13 例,中等10 例,较少18 例,无4 例;实验组45 例,72 h 内乳汁分泌量充足23 例,中等19 例,较少3 例,无0 例,常规组与实验组乳汁分泌量为充足、中等、较少、无时,卡方值分别=4.630、4.121、13.975、4.186,P=0.031、0.042、0.0002、0.041。实验组产妇72 h 内乳汁分泌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常规组与实验组产妇术后72 h 内乳汁分泌量,充足:可以满足婴儿的实际需求,喂养以后仍有乳汁;中等:基本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喂养以后无乳汁;较少:无法满足婴儿的实际需求,喂养后婴儿会哭闹;无:完全没有乳汁分泌。②观察常规组与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非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总例数×100%。③观察常规组与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乳头皲裂、乳房肿胀,总发生率=(乳头皲裂+乳房肿胀)/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表示为(%),用卡方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妇在妊娠完成后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会急剧下降,下丘脑与垂体会释放大量的催乳素合成乳汁,但是剖宫产产妇受疼痛的影响,会对催乳素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到产妇乳汁的分泌,造成乳汁分泌量无法满足婴儿的正常需求。另外,母乳喂养对婴儿的成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母乳中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蛋白质、糖类、以及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且初乳含有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的大量免疫物质,能够增强婴儿的抵抗力,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孩子很少得病,另外,母乳中还含有优质蛋白、脂肪酸、牛磺酸等促进大脑发育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快速发育,因此,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发展更为健康与重要。但是,在剖宫产过程中,产妇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术后疼痛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因素都会对产妇乳汁正常分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消除和缓解产妇术后影响乳汁分泌的影响因素,提升泌乳量,为婴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提供保障。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状况,缓解其负性情绪和不良心理,分泌大量的乳汁,并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与技巧,满足婴儿正常成长发育所需[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产妇72 h内乳汁分泌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改善了产妇的泌乳情况,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效率,还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说明护理干预在术后母乳喂养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护理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提升产妇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作用和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琼华.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255+257.
[2]侯静,李学慧.护理干预对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J].临床医研究与实践,2018,3(16):186-187.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97
本文引用格式: 卫丽霞.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94-295.
标签:剖宫产论文; 母乳喂养论文; 护理干预论文; 应用效果论文;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