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教学中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贯彻落实。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理的“课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验证过程,真正为学生培养终身学习、应用知识的学习能力,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会学,将是数学教学的一大幸事。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题学习;数学;应用能力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也已转向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时代明确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们的现代化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初中数学教学中对“课题学习”创新型学习方式的正确合理引入,将对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课题学习的本质
课题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用数学对未知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社会问题、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它在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等方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优秀学习品质。其中问题的提出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索。它强调淡化数学术语和纯粹的计算,重视学生的理解性学习,强调利用一些新技术,如鼓励使用计算器、计算机,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课题学习更应该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二、课题学习的特征
课题学习应该有一个主问题,然后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问题要求去搜集和整理资料,并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优秀的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无论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还是合作探究与评析,这个过程都能通过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核心素养。
1、课题展开时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探索,并且要给予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交流,共享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其中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2、课题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但是联系实际时,尤其不要忘了“数学”,要突出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的意义,体验数学知识技能在解决问题的作用。
3、课题学习强调问题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真实性,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发展空间提供方向和机会。
4、课题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核心素养发展。在此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能根据课题的提出,根据生活经验,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如果教师再加以合理、恰当的引领,学生就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升了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题学习与常规的教学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课题学习的学习材料来自问题,以问题引入,它要求老师提供资源,培养气氛,最后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常规教学的学习材料出自课本或者老师,在学习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要求老师清晰准确地讲解知识,最后通过习题或者考试来巩固知识。课题学习注重由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团结合作——搜集资源——反复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始至终参与数学知识从发现到应用的过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经历社会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为社会所用的过程体验。
但是,课题学习与常规教学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课题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如我们数学教材中的“折纸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等,它们都是以课堂教学知识为基础,更进一步的强调知识的一种综合性。
四、积极开展课题学习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
课题学习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真实性以及社会化的特点,因此,课题学习强调增强其它自然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与渗透,这必然要求老师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从NBA比赛到音体美知识的了解,都应该有所涉猎,数学老师也就成了一个“多面手”,这就要求老师应该不断学习,不仅仅是在数学领域里有自身知识的提高,还要扩展与物理、化学、体育比赛、社会环保等方面有关的知识。而关于课题学习的问题提出,老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适时的点拨。问题不能毫无目的性、漫无边际的提出,问题提出时,应使学生明确问题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解决。强调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放手去做,不是老师没有事情可做,而是老师要从高观点往下看这个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难度以及最后实现的程度。因此,老师在学生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引导。
另外,因为课题学习的问题开放性大,因此要求老师必须做到精心备课、充分备课,学生的安排也要面面俱到,包括人员的分组搭配、资源的搜集整理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老师必须投入较大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精心设计。
五、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题学习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更是为了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因此必须注重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的广泛联系;课题学习又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又赋予数学问题实际意义的过程,因此,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同时又能够理解形式化的数学结论的实际意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倾听,还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进行知识的分享;课题学习还强调科学新知识的应用,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科技在进步,学生在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操作体验活动中,可以帮助其对某些规律的探索,它起到了一种验证的作用,类似于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这样也使数学具有了与其它自然科学类似的特征。
六、课题学习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认真评价
无论何种学习方式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课题学习重视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收获程度,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程度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合理的评价,注重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积分册等形式,将学生的研究报告、学习体会总结等进行一一评价并存档,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成果自豪,真正达到终身学数学,终身用数学的理想状态。
论文作者:宋峰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学生论文; 课题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素养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