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张湘茹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张湘茹

张湘茹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内蒙古 兴安 137400)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施行鸟巢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体质量增长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鸟巢式护理;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22-02

新生儿时期在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阶段的发育直接影响到人生之后的发展[1]。因此,加强对新生儿时期的护理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新生儿均不具有产伤、先天性病变及严重合并症;②新生儿母亲均不具有心脏病、糖尿病、肝胆系统及肺部等严重疾病;③新生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本组8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87±1.21周;出生时体重2.5~4.1kg,平均3.18±0.43kg。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23±1.34周;出生时体重2.6~4.3kg,平均3.41±0.52kg。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及出生时体重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①注意保暖,对暖箱室中的光线强度进行合理调节,保持光线的柔和,防止光线直射新生儿的眼睛。②抗感染护理:对于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如被子、衣服、毛巾、尿布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禁止混合使用。同时,每天为新生儿洗澡,洗完后给予爽身粉涂擦,以保证干燥,并给予75%浓度的乙醇对新生儿的脐带残端及脐窝进行消毒,并注意观察新生儿脐带及附近的皮肤是否有潮湿、红肿及出血等不良情况,消毒脐带的包扎绷带[2]。③新生儿洗完澡后,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对新生儿的眼睛进行轻柔仔细的擦拭,喂奶之后进行口腔护理,以确保口腔黏膜的清洁性,并对新生儿的鼻腔进行定期清洁,以确保呼吸道的清洁性和通畅性。④产后6h时,帮助新生儿进行早期吸允,并指导其目前进行母乳喂养,每次喂养成功后指导产妇将新生儿的头部伏在肩部上,并用手轻拍背部,以防出现吐奶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折叠浴巾方式,将浴巾对折2次后,将新生儿放置于其上,将浴巾两侧向下卷至新生儿的躯干位置。研究组施行鸟巢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将浴巾的对角采用角滚筒式卷为椭圆形状的“鸟巢”,采用胶布进行固定,“鸟巢”的长宽度需满足新生儿的长度和肩宽,高度约为10cm作用,将新生儿的头肩部枕在接口位置,使其呈屈曲状蜷卧于“鸟巢”中[3]。

1.3 观察标准

观察和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范围、血氧饱和度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x-±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体质量增长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范围、血氧饱和度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对比

组别 n 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质量增长(mg/10d)

研究组400.29±0.17 98.71±1.12 28.34±4.12

对照组400.77±0.21 94.12±1.79 19.89±3.64

t11.236013.74889.7210

P 0.0000 0.00000.0000

3.讨论

新生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及最关键的时期,新生儿的早期发育质量与其以后的发育情况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基础目标为帮助新生儿构建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是新生儿的机体功能发育不全,环境适应力也比较差,体温容易出现波动,因此,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外环境对于确保新生儿内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鸟巢式护理模式的目标是为新生儿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体外“子宫”,使其在暖箱中保持和母体中相同的姿势,从而明显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感和安全感,降低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刺激[4]。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研究组新生儿采用鸟巢式护理进行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体质量增长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雪莲,周雪贞,朱丽贞等.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19.

[2] 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红等.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24-1126.

[3] 陶桂霞,李志燕,谭晓清等.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8-990.

[4] 邵俊芳.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48-149,152.

论文作者:张湘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张湘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