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市场价格过度竞争的现状及对策_旅游产业论文

我国旅游市场价格过度竞争的现状及对策_旅游产业论文

我国旅游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现状和相应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市场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竞争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数目不断增加,但平均利润却不断下降。以旅行社业为例,1993年行业利润率为11.79%,1996年已降为2.72%。饭店业情况与此相似,1998年行业利润率仅为1%,1999年更是全行业亏损。旅游行业的这种低利润现状和其朝阳行业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旅游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过度价格竞争不仅降低了旅游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而且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接待质量,对旅游业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极有必要对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旅游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现状

我国旅游市场价格体系主要由旅行社价格、旅游饭店价格、交通价格等相关价格组成。本文主要讨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辖管理的旅行社和旅游饭店过度价格竞争问题。

(一)旅行社市场

不少旅行社为争夺市场份额,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以广州市东南亚出境旅游为例,许多旅行社已将泰国接待费用定为零团费,甚至不但不收取费用还有钱退还。这种操作方式只会导致旅行社为维持经营只能采用降低餐饮标准,减少旅游景点、压缩游览时间、增加购物次数等经营方式,或者靠各种回扣和人头费来充利润率,甚至部分旅行社还克扣旅客保险费来增加收入。各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使游客投诉明显增多。

(二)饭店市场

饭店市场为保客源,降价让利现象比比皆是。以杭州市为例。据杭州市饭店协会对100余家会员单位进行的调查,1998年杭城饭店业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5%,同比下降不大,但效益下降为30%,幅度明显。究其原因,是房价下跌过多。约有一半的店家房价下降在40%以上,淡季甚至跌至保本点以下。1999年情况未见好转,一季度杭城6家高星级饭店平均房价在500元以上的仅一家,有的已跌破300元。降价成风,使旅客进店即讨价还价,为数不少的店家还给带客进店的司机以佣金。

应当承认,价格竞争本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适度的价格竞争不仅可以抑制价格上扬,而且给旅游企业以压力和动力,促使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但过度的价格竞争则背离了价值规律,也背离了竞争的基本原则,扰乱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互相残杀的结果降低了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国家税收,而且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旅游者无法弄清哪家饭店的价格合理,哪家旅行社的降价真实。过度削价造成旅游企业经济困难,没有充足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服务设施和质量。合理的市场价格是旅游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

二、旅游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成因分析

(一)宏观的行业环境因素

1.供给大于需求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随市场供求状况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供大于求时,买方在市场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卖方为了售出其产品,不得不向买方作出让步,降价从求。所以供大于求时价格背离其价值向下跌落,直到供求关系重新获得平稳为止。

导致供需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是较小的进入壁垒所导致的旅游市场的过度进入。旅游产品是公共性产品,无高技术含量,亦无专利,行业壁垒较小。以饭店业为例,最大障碍就是建造的资金需求和政策限制。对资金问题,有实力的部门靠自有资金,实力稍弱的靠权力关系及借贷资金可以解决。再看政策限制。国家1998年开始制定政策法规控制楼堂馆所的建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避障碍最常见的办法是以建培训中心为名,后转为饭店经营。另外房地产不景气导致大量积压的写字楼、大厦等也纷纷转成饭店。加之外资饭店集团等凭借其品牌、资金、管理优势抢占市场,进一步加剧市场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张。

2.市场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完整

我国旅游市场是改革开放后才正式成长起来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又加上是在传统计划体制上衍生成长的,管理的空白点甚多,摩擦冲突相应较为激烈。过度价格竞争所反映的就是市场机制的扭曲,其深层原因在于现实中畸型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我国的旅游企业均有各自的主管部门,有一部分企业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仍然可吃财政的大锅饭;有的企业政企不分,有强硬的行政背景,主管部门往往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为所属企业谋求种种政策性优惠。市场条件的差异性产生了无数不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造成有的企业在价格战中有更大的承受力,热衷于通过降价拉客,扩大客流来源。

(二)微观的企业决策行为

1.旅游的特性促使降价行为的产生

旅游产品的特点之一是不可存储。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交付旅游产品使用权,旅游产品的效用是不能积存起来留待日后出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会自然流失并且永远不复存在。所以旅游企业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将尽一切努力销售自己的产品,降价相应成为促销的重要手段。另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也是发动价格战的主要缘由。我国旅游业自进入市场以来竞争激烈,手段却很单一,都在削价上做文章。这种竞争手段的单一是和产品的单一相联系的。就旅行社而言,我国现有旅行社对外销售的产品几乎都是团体包价观光旅游这一种产品,路线大多限于几个热点城市,档次除选用饭店、交通工具有所差别外,其它项目基本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卖的基本上是一种产品,相互之间没有别的好处。就只能靠削价争客。

2.企业竞争策略的单调划一是价格竞争的重要原因

企业竞争策略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所采用的经营手段和销售方式。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体制束缚,面对开放的市场,竞争乏术,普遍倾向于浅层次的价格竞争,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价格战况。

三、针对过度价格竞争的相应对策

(一)严格进入市场的资格约束,规范市场行为,把旅游市场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上经济主体的行为。法律对不规范行为的惩戒可改变企业的收益矩阵,迫使企业规范交易行为。对旅游市场的价格竞争行为,应按《价格法》有关条款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其内容包括价格竞争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行为方式以及动作规则等。针对旅游市场供需失衡状况,旅行社管理应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和相关实施细则,切实做好业务年检和审计工作,坚决取缔不够开办条件或违法经营的旅行社,让进入市场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建立行业自我保护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引导作用。

政策对行业的监督作用成本过高;且不能面面俱到。最了解情况的始终是同行,可考虑成立行业价格协会,政府赋予其相应价格管理职权,帮助其建立同行业价格协议。协会及时收集行业价格信息,确定相应的价格浮动标准,供同行参照执行。同时,可实行降价申报,对一次性降价幅度较大的定价地为经协会批准后可实施。

(三)运用多种竞争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层次。

企业经营者应跳出简单价格竞争的桎梏,综合研究产品、质量、信誉、企业形象等多种影响市场的因素,不仅考虑如何分到大蛋糕,还应着眼于“如何把蛋糕做大”。应仔细研究市场需求的趋势,找准目标市场,准确市场定位,同时进一步更新改造现有产品,积极设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以质量竞争、产品和服务的差异竞争、附加值竞争等全方位的竞争取代单一的价格竞争。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而两败俱伤。

标签:;  

我国旅游市场价格过度竞争的现状及对策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