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入手,探讨了因阳气虚损所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基础,提出温阳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法,为中医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阳虚证型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温阳法;阳气虚损;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58-0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AS)是因动脉血管壁的退行性、非炎症性和增殖性改变,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因各种原因引起动脉血管内膜下的脂质沉积,以及血管壁纤维基质成分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在血管内壁上逐步形成脂质斑块,最终出现血管堵塞或血管破裂引起重大血管事件。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作为头面部供血的主要血管,可间接反映全身大血管病变的趋势,其病变情况可反映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的病变趋势。CAS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1],尤其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导致急性卒中的常见诱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干预治疗可减少急性卒中的发病[2]。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A型性格、遗传等;生活环境因素如高脂饮食、熬夜、吸烟、运动少、肥胖、精神压力大、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疾病因素如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病毒感染等。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CAS发病以老年人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复发率居高不下。因此早期预防CAS发生进展,对降低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又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CAS患病率为84.28%,92.3%心梗患者合并CAS[3]。所以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治疗上西医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还存在风险及费用高等问题制约其发展。目前现代医学治疗CAS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的调节血脂、稳定斑块,临床上多与阿司匹林以预防脑卒中形成。中医药治疗CAS强调辨证论治,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对其进行干预,其机理一般是通过软坚散结、化痰逐瘀,减小斑块面积。并为中医药研究治疗CAS提供理论依据。
在中医学中并无CAS的病名,依其临床证候表现及演变过程,其分属于“中风”“头痛”“眩晕”等范畴,是多种疾病的合病。亦有称其为“脉痹”“脉浊”。“脉痹”证候描述始见于《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又《明医杂著》云:“脉者,血之隧道也,血随气行,周流无停”,而《四诊抉微·管窥附余》云:“人身之脉,由后天血气而为体,先天神气而为用”。由此可见历代医家早已认识到脉为血液运行的通道,其生理特性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且对于CAS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中医学理论,CAS应属于中医“瘀血”“痰浊”的范畴。其病理机制多由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运化不足引起脏腑气血亏虚,出现瘀、痰、湿为标实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多以:祛湿化痰、化痰泻浊、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临床研究疗效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AS大都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从中医理论来说,痰瘀均为有形之邪,其形成主要由于脏腑的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不能正常运行,聚而为瘀为痰。痰瘀是一种病理产物,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有形之邪的产生是由于阳气的不足,五脏虚衰,“阳虚生内寒”,导致气血津液不能正常温通运化,成形太过,形成有形之邪痰瘀为患。又有,AS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随之升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阳气是一个从逐渐增长到逐渐衰弱的过程,人体内的阳气其生理功能具有温养、推动、兴奋等作用,通过温煦气化、推动津血运行,从而温养全身组织器官、推动脏腑功能活动。阳气是抵御疾病的的主要条件,是生命的根本,阳气不足,百病丛生。到了老年以后因阳气的逐渐衰弱,运行气血津液的功能减退,进而痰湿、瘀血有形之病理产物堆积。最终出现到了痰瘀互阻,浊毒内生,疾病进一步加重。所以阳气虚损是老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温阳化痰通络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早在内经提出“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主功能,阴气主有形形体,阳气化气之后才能成形。《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强调了阳气的重要性。张仲景提出:阳非有余,并指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千金翼方》言: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卢崇汉[4]在《扶阳讲记》云:“心无阳则血不行,脾无阳则水谷不化,肝无阳则疏泄不行,肺无阳则宣降失司,肾无阳则浊阴凝闭”。
总之阳气衰弱,如脾阳不足,则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进而水津不布,聚而为痰,痰浊内生,阻塞脉络,进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阻脉络而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五胜六腑,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脾虚失健,痰浊内生,脂浊内停瘀阻脉络而发为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上温阳化痰通络为大法。陈广进[5]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温阳活血解毒方(人参、桂枝、法半夏、川芎、柴胡、黄芩各10g,连翘、丹参、薤白各15g,炙甘草5g)可稳定斑块抗AS。赵氏等[6]对实验用家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健脾法能降低IMT。唐丹丽[7]应用温阳活血化痰法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发现实验组大鼠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王志强[8]等采用通络化痰汤治疗CAS斑块,研究显示,中药制剂通络化痰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主要是延缓或控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稳定和消退部分斑块。麻莉[9]等认为A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并认为其中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出现痰瘀互结,治疗上应以温阳补虚为主,配合活血、化痰、祛瘀疗法,从而达到进一步防治AS的目的。张斌霞等[10]也认为本病以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张天明[11]等运用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显著。总之,老年人因阳气衰微,命火不足,出现脏腑、器官等的功能衰退。阳气虚弱,推动无力,从而导致五脏六腑失养,气血津液运花失司,气为血之帅,血管硬化,进而出现痰瘀阻滞现象。历代医家多重视温阳法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经方/验方至今在临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曹赤颖等[12]以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后IMT、斑块Crouse积分、TC、LDL-C均降低。
总之,中医药治疗CAS可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稳定斑块,抑制炎性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转移,保护血管内皮等有关。相对于西药而言,其优势在于费用低廉,具有一定疗效,中医疗法不良反应少,联合西药可减少脑卒中的风险。中医药在替代或者辅助治疗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索。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CAS,为中医药治疗CAS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及方向。但现有的中医药治疗CAS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有效方药作用机制的探索不够深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对临床上已证实的有效方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多环节的深入研究,以中西医相结合为桥梁,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扩大其中医药治疗CAS的临床应用范围,从而为防治CAS及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谭铁红,王艳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0-41.
[2]张留福,朱幼玲,汪国宏.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9):1056-1058.
[3]孙毅,张琪.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07-209.
[4]卢崇汉.扶阳讲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5]陈广进.温阳活血解毒法对AS模型斑块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和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6]赵学军,李任先,刘国普.理脾化痰方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2):144-148.
[7]唐丹丽.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抗炎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8]王志强,张学平,张伟等.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0,1(25):28-30.
[9]麻莉,杨迎飞,童晓云.《金匮要略》“阳微阴弦”病机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1):855-859.
[10]张斌霞,张琪.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15-16.
[11]张天明,王志刚,蔡勇,李明明,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12(30)69-71.
[12]曹赤颖,李相述,王志刚.温阳活血化痰方干预颈动脉斑块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6):22-25.
论文作者:张海燕,全亚萍,王念,吴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阳气论文; 粥样论文; 颈动脉论文; 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中医药论文; 脏腑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