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多维探析
邱 翔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为全球治理开辟了全新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价值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步履维艰,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挑战。 21世纪以来,国际体系长期处于深刻变动之中,对抗性、复杂性与多变性日趋明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要大国之间战略博弈由局部性的分歧转向实质性对抗。重要大国是国际体系构建的主导力量,他们重视国际体系的构建,并将其作为占领各领域话语权制高点的重要路径。从历史上看,每当国际力量、利益格局进行重大调整的时候,往往导致战争与动乱。某些国际霸权主义大国为了实现对其潜在竞争对手的战略压制目的,不惜把国家之间的合作性竞争转向排他性竞争,由局部性的分歧转向直接全面的战略对抗。二是经济增长乏力,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国家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间共同利益逐渐让位于排他性利益,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缺乏新领域、新动能、新亮点。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日趋保守,不断推卸、逃避国际责任,使得经济失速、发展失衡、环境恶化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恐怖主义土壤尚未铲除,社会发展带来的非传统的新热点问题不断增多。当下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反恐任务任重道远。尽管“9·11”事件已经过去将近20年,但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在一些热点地区依然大量存在,同时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类型的恐怖事件层出不穷。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系列新的问题不断滋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气候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核安全和防扩散、粮食安全和人口老龄化、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全球性议题显著增加,这些成为影响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已陷入了“囚徒困境”,在这个框架下,国家之间的利益调和日趋艰难。有鉴于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一个更包容,更能体现全人类核心利益和普遍价值的新的治理理念,以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和谐有序的发展,缩小国与国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如久旱的甘霖,为即将枯竭的全球治理体系,带来了一股清流。
全部患者接受手术病理检查后均证实。肿瘤平扫T1WI为高或略高信号,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和MRI表现可以将其分成结节型5例,广基肿块型15例,浸润型3例。有8例发病部位在三角区,有5例在侧壁,有4例在后壁,有2例在前壁,有1例在底壁,还有3例多壁分布。使用MRI诊断的定位准确率是100%,定性准确率是91.3%,术前诊断和TNM分期符合率是87%。MRI的病理分期偏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执业,禁止出租或变相出租科室,禁止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可见仍有一些医院以“无中生有”的病情和虚假宣传的套路,使前来就诊者落入“医疗陷阱”之中。
风景独好,改革开放再深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0年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40年来,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让世人瞩目、让中国梦熠熠生辉。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改革开放再深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为了努力开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全球治理新局面,作为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在总结中国经验,实现中国价值的基础上,愿意无条件的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方案,并竭尽所能的给予有需要的国家以中国关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植中国、放眼未来、心系世界。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源泉
继往开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飞跃。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使用了“共同体”的表述,如“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等概念。他们主要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阐释共同体,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的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实现全面的自由。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在人类社会千年未有之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时间节点上,创新应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人类观,使之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大国担当和国际责任的伟大实践中去,赋予了其鲜明的人文关怀和时代使命,创新提出了全人类面临发展困境中的中国解决方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思想的新飞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完全注重人类解放发展的,呼应人类关切的世界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给全人类实现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反哺世界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普遍认同,是实现世界和平稳定、共担共享、持久繁荣的中国答卷。
安全稳定上,坚持以对话协商解决意见分歧。 广泛形成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合力,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当今世界正面临单边主义、激进民族主义、恐怖主义、全球分配不公、大规模非法移民等五大威胁,实现和平稳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而当前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基础之上,强权政治、零和博弈,已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已经是一个广泛联系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安全,都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安全稳定。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的情况下,必须放弃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和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的狭隘安全观,树立协同合作、共同安全的新理念。
三、全面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鲜明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方案是“新的更大的贡献”的重要体现。
彩排时,我们还惊喜地收到了演出服——这些和服真好看呀,每位小演员的服装花色都不一样呢!演出当天,好心的日本阿姨帮我们整理演出服、梳妆打扮,天气热了还给我们扇扇子,让人心里觉得暖暖的。
在唐小果的想象中,糖人国不应该到处都是糖吗?房屋、墙壁、灯泡、地板,甚至连植物都应当是糖做成的……可这里反差也太大了吧!
政治外交上,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形成符合世情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全新发展观。 着眼于把中国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实现中国梦和实现世界梦融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同向而行、合作共赢的诚挚愿景,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情怀。只有发展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清朗的国家间交往方式,才能根本上阻止国家之间的纷争战乱,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发展的安全世界。
使命担当,全人类共同自由发展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2月1日会见美国客人时表示:“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在古代我们做得不错,对人类有突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理念,才使得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深切关注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袖,创造性地把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运用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来,为人类新发展,贡献新作为。
生态文明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新的环境问题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在新时代,中国要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一样,在全球环境治理、生态安全有更大的作为。
文化交流上,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自觉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要以文化交流代替文化隔阂、文化互鉴消弭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历史,不能正确地对待不同的文化,就不能树立正确的人民观点,就会给民粹主义带来生存的土壤。每个国家、民族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差异不应成为国家、种族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包容并举的文化交流,在碰撞融合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从而增强相互认同,夯实民意基础。
斯库特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她站在拉德利家的前廊上第一次从拉德利家的角度环顾她再熟悉不过的街区。真正体会到了父亲的话。那一刻,她真正成长了,拉德利不再是怪人,而是那个在寒夜里悄悄为她披上毯子的热心邻居。他偷偷缝好了杰姆试图偷窥他被发现而不得不丢弃的裤子,虽然针脚歪歪扭扭,他送给孩子们他自己用香皂精心刻成的长得像杰姆和斯库特的娃娃,一只心爱的怀表,两枚自己珍藏的古董吉祥币,还有他最最宝贵的生命。在她眼中,拉德利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合作发展上,求同存异,携手并进。 推行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共同推动经济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在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的影响下,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步履维艰。而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实现自身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中国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在发展中构建人类的美好生活。各国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提升经济、改善民生;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各国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健全发展协调机制,积极为共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要在世界贸易和地区合作组织的规则框架下展开合作,根据各国的禀赋特点,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要更加关切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优惠帮扶政策手段,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
四海一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散发中国光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是对人类社会总体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只有厚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和贯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才能完成体系的构建。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华文明处处体现着无尽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情怀,这些理念与“人性本恶”“物竞天择”等西方哲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被优秀文化滋养的中华文明,时时刻刻规范着中国人民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也造就了国家与国际责任担当的双重自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着眼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又更自觉地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来审视与考察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突破与超越了民族、国家、区域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完全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四、全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只有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运用到具体实践,才能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尊重差异、扩大共识、聚焦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的共同思想基础。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主旨讲话中指出:“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必须首先要广泛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通过促进各国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达到走不同道路,用不同发展方式,亦能实现共同愿望的目的;聚焦各国利益交汇点,努力构筑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厚植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理念,按照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努力维护和扩大共同利益。
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的重要路径。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论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智慧,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中外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际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共识和响应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经历了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感受到积极推动的转变。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累计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这一系列协议、活动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正从中国方案成长为国际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倡,为各国共享,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价值观,不仅提供了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思路,还使得全人类从未如此全方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中国方案的伟大实践,是人类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共赢的典范。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改革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的大国担当。 向世界提供治理方案,彰显了中国的理论自信。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发表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国际社会要破解四大“赤字”,其中第一条就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当今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严重冲击。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对“怎么了”和“怎么办”作出回答和选择。传统的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西方模式”全球治理体系,在其自身发展亦陷入困局的情况下,影响力逐渐式微,由于不能适应和解决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说服力和公信力亦大不如前。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求索,实现了从饱受“三座大山”的苦难压迫,到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再到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跨越,国家治理现代化、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康庄大道,焕发出中国道路的勃勃生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理念,遵循全球治理体系演变逻辑,呼应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需求的合理关切,将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治理紧密结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新全球治理观。中国成就凝聚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光芒独显,给迷途中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处在困局中的全球治理呈现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价值,是中国张开双手拥抱世界掷地有声的实际行动,是一种心怀天下的真正的国际观,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中国理念传播到世界,并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散发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耀眼的光芒,它将照亮全人类最终实现全面自由解放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 杰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持久和平论文; 全球治理观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论文;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