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山[1]2004年在《幽门螺杆菌免疫奶牛及其应答性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材料,采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和保存,并制备成完全抗原对妊娠后期的奶牛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探讨其免疫应答的规律。本试验对Hp的培养、保存、免疫应答规律和初乳的抑菌活性做了初步探讨,为制备高含量的抗Hp的免疫乳制品及相关生物制剂提供技术依据,也为牛初乳及免疫乳的开发应用和深入研究积累经验并提供借鉴。 1.Hp的培养与保存 本试验采用不同培养基对Hp进行培养并进行保存,结果表明:固体培养Hp,培养基为哥伦比亚琼脂基础加联合抗生素(10mg·L~(-1)盐酸万古霉素+10mg·L~(-1)两性霉素B+2500u·L~(-1)多粘菌素B+5mg·L~(-1)甲氧苄胺嘧啶),并分别添加6%脱纤维绵羊血、6%马血清,在5%O_2,10%H_2,85%N_2的微需氧条件下,37℃培养3d,均可培养出Hp;严格无菌的条件下,不添加联合抗生素,对细菌生长没有影响,且不会造成杂菌污染。液体培养Hp,布氏肉汤基础中加入联合抗生素和6%马血清,Hp增菌迅速,但如不及时更换新鲜的微需氧环境,极易形成球形体。菌株采取冷冻保存液法保存于-60℃低温条件下,可以成功复苏。 2.免疫奶牛及其应答性研究 本试验以Hp全菌抗原对即将分娩的奶牛进行免疫,收集血液和分娩后7天内的初乳,应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和初乳中的抗体效价,研究奶牛的免疫应答规律并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分娩前6、4、2、1周免疫的方案,菌量为4×10~9CFU/头次,可以有效的引起免疫应答。间接ELISA法检测乳清和血清中抗Hp抗体效价的最适反应条件为:细菌包被浓度为5×10~8CFU·mL~(-1),血清按1:640稀释,乳清按1:1280稀释,酶标兔抗牛IgG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0000,37℃孵育1h;底物37℃孵育20min,测得血清中的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并在分娩前后达到最大值,P/N值最高可达4.56,然后随着泌乳的进行缓缓下降。初乳中的抗体效价在分娩的当天出现最大值,P/N值最高可达5.465,然后也随着泌乳的进行迅速下降。成年牛比青年牛表现出了更好的免疫应答效果。免疫初乳和对照初乳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56℃30min灭活后,其抑菌活性消失。未免疫常乳无论灭活与否,均无抑菌活性。
张世联, 刘冉, 王薇[2]2005年在《牛幽门螺杆菌抗体中和菌体蛋白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Hpylori菌体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牛抗Hpylori抗体对Hpylori菌体蛋白的中和作用.方法:Hpylori超声全菌抗原接种奶牛,按多克隆抗体制备常规,腋下皮下接种,全程免疫后每1-2mo加强1次,琼脂双向扩散至1:32时可采集牛血制备抗血清,同期收集牛常乳.抗血清及牛乳低温保存备用.经500、330、330g/L饱和硫酸铵粗提后,沉淀用生理盐水溶解,对生理盐水透析24h,上DEAE-32柱,收集高峰蛋白,经SDS-PAGE鉴定后分装,-20℃保存,通过Hela生长曲线确定Hela细胞的接种密度.建立SS1及NCTC11637对Hela细胞生长增殖功能的抑制作用的MTT分析方法,以牛抗HpyloriIgG分别与SS1及NCTC11637共育2h后各自对Hela增殖功能的抑制率变化来评价牛抗HpyloriIgG对SS1及NCTC11637菌体蛋白的中和作用.结果:细胞毒模型发现SS1与NCTC11637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增殖(SS1:r=0.9594;NCTC11637:r=0.9371),Hela细胞圆缩、边界突显,胞质内可见较多颗粒,折光性差,至高浓度抗原孔,Hela多见碎片,或明显皱缩.但对于相同的细胞毒效应SS1所需浓度高于NCTC11637;中和模型发现牛特异性IgG可分别中和SS1及NCTC11637的细胞毒作用,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SS1:r=-0.9936;NCTC11637:r=-0.9627).结论:牛抗Hpylori抗体能够剂量依赖地中和Hpylori对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
康慧[3]2009年在《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性的牛乳蛋白的研究》文中认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与慢性B型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革兰氏阴性菌。幽门螺旋杆菌的黏附过程是其致病的关键,目前认为使用抗粘附物质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对组织感染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关于牛乳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性已有报道,但是有关牛乳具体有效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从牛乳中探索出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性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本项研究以血凝抑制试验结果为指标,利用超滤、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胺电泳、MALDI-TOF-MS及其它生物化学技术,研究牛乳中各种成分对幽门螺旋杆菌粘附性的影响,确定并分离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性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并对活性成分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本项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用血凝抑制试验,研究牛乳中各种成分对幽门螺旋杆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分子量乳清蛋白浓缩物(HWPC)具有抑制螺旋杆菌血凝作用。2)用凝胶过滤层析法按分子量大小依次将HWPC分为F_1、F_2、F_3叁个组份,仅F_2组份显示血凝抑制作用,且血凝抑制效价为1∶16,最低有效抑制活性浓度为2mg/ml。3)F_2组分经MALDI-TOF-MS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F_2组份的分子量在73 KDa到164 KDa之间,其主要成分是由分子量为14 KDa及18 KDa亚基形成的多聚体蛋白。以上结果表明,以特定形式存在的高分子量乳清蛋白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性作用。
佚名[4]1996年在《一九九六年度主题索引》文中研究表明本索引根据农业部情报所编制的《农业科学叙词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选用本专业的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制而成.索引款目由主标题词和副标题词及文摘顺序号组成.主标题词用黑体字表示,为检索入口词;副标题词另起一行排列.为方便读者检索,索引分成四部分.
卫美蓉[5]2016年在《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及EBV相关胃癌易感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TLR2(rs3804099、rs3804100),TLR4(rs11536889、rs10759932)和TLR9(TLR9-1486、TLR9-2848)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和EBV相关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C,EBVa G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用青岛地区EBV阴性的胃癌(EBVn GC)组织、EBVa GC组织及正常健康人群外周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结合RFLP的技术检测TLR2(rs3804099、rs3804100),TLR4(rs11536889、rs10759932)和TLR9(TLR9-1486、TLR9-2848)基因的多态性;对部分PCR产物进行测序,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验证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分析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EBVa GC组织和EBVn GC组织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TLR2 rs380409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χ2=5.617,p=0.018;χ2=6.467,p=0.011),胃癌组C等位的基因频率及C等位的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着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χ2=6.467,p=0.011;χ2=4.444,p=0.035),并且与野生TT型相比,CC基因型可明显增加胃癌的发病率(OR=3.554,95%CI=1.179-10.715)。(2)TLR2rs3804100位点各基因型的频率、C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在胃癌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TLR4(rs10759932)基因的多态性与青岛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携带TC和CC基因型可以减少胃癌的易感性(OR=0.483,95%CI=0.289-0.807),C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的保护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可以显着降低胃癌的罹患风险。(4)TLR4(rs11536889)基因型、等位基因的频率、携带者的频率在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5)胃癌组TLR9(1486T/C)和TLR9(C2848T)基因的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6)TLR2rs3804099、rs3804100;TLR4rs11536889、rs10759932;TLR9-1486、TLR9-2848基因多态性在EBVn GC与EBVa GC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TLR2 rs3804099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胃癌的发病率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为胃癌的高危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胃癌的罹患率。(2)TLR4 rs10759932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胃癌的发病率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为胃癌的保护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胃癌的罹患率。(3)TLR2(rs3804099、rs3804100);TLR4(rs11536889、rs10759932);TLR9-1486和TLR9-2848基因多态性与EBV的感染没有协同作用,与EBVa GC的易感性没有相关性。
黄金林[6]2008年在《我国部分地区鸡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运送fla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免疫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中99%的是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 jejuni),其次是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C. coli),其它弯曲菌偶尔致病。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重要前驱因子。近年来,许多国家人弯曲菌病的发生率呈指数增长趋势。弯曲菌是野生、家养动物的正常寄居菌,在肠道内有大量细菌,感染的动物通常无明显病症,但可长期向外界排菌,通过排泄物或分娩污染食物和饮水,从而引起人类感染。其中,家禽是弯曲菌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控制或清除禽类弯曲菌是预防和控制人空肠弯曲菌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是:(1)较为系统地调查与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鸡群中弯曲菌流行特点,并应用国标方法鉴定分离株的生化特性,以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使用的琼脂扩散法进行耐药分析;(2)鸡源空肠弯曲菌地方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及对HT-29细胞感染分析;(3)基于RAPD和PFGE技术的不同源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分子亚分型研究,探究鸡空肠弯曲菌在人弯曲菌病中的作用;(4)鸡空肠弯曲菌新型DNA疫苗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1我国部分地区鸡群中弯曲菌流行现状和耐药特性调查与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选取我国部分省市,采集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鸡群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流行病学调查,40个鸡群中空肠弯曲菌阳性的有34个,阳性率为85%、结肠弯曲菌阳性率40%。在4 891份鸡肛门棉拭样品中,共检测出773份空肠弯曲菌阳性、平均阳性率15.80%,55份结肠弯曲菌阳性、平均阳性率1.12%;其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混合污染的样品为19份,平均阳性率0.39%以上;鸡饲养环境样品217份,6份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2.76%。不同鸡群感染率悬殊较大,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从0到73.3%、结肠弯曲菌从0到7.4%。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表明,规模化饲养鸡群的感染率显着高于散养鸡群(p<0.01),品系鸡群显着高于非品系(p<0.01),不同品系鸡群的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地方品种鸡的鸡群感染率较低,祖代鸡群的感染率显着高于商品代和父母代(p<0.01)。240株鸡源空肠弯曲菌、34株结肠弯曲菌的生化特性和耐药性研究显示,空肠弯曲菌对8大类21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的是:阿莫西林(AMC)96.67%、庆大霉素(CN)90.00%、阿齐红霉素(AZM)91.25%、链霉素(S)87.92%、红霉素(E)85.42%,高度耐药的是:头孢拉定(CE)98.33%、头孢哌酮(CFP)100.00%、头孢克罗(CEC)92.50%、诺氟沙星(NOR)92.08%、恩诺沙星(ENR)95.68%、环丙沙星(CIP)92.08%、左悬氧氟沙星(LEV)91.25%、复方新诺明(SXT)99.58%、四环素(TE)89.58%、强力霉素(DO)88.33%;耐药谱主要集中在8耐至14耐,达90.00%。34株结肠弯曲菌只对阿莫西林(AMC)高度敏感,91.18%。结肠弯曲菌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较空肠弯曲菌更为严重。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鸡群分离株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存在差异。我国鸡群的空肠弯曲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和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结肠弯曲菌的耐药性更为严重,值得关注,必须加强各地弯曲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公共卫生策略。2鸡源空肠弯曲菌地方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及对HT-29细胞感染分析282株鸡源空肠弯曲菌地方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显示,黏附相关基因cadF、peb1A、racR的平均携带率分别为90.07%、95.04%和97.87%,趋化性调节基因cheY、docA的平均携带率分别为95.39%和92.20%,侵袭蛋白基因iamA的平均携带率为87.94%,鞭毛蛋白基因flaA的平均携带率为86.17%,毒素调节基因cdt、wlaN和virB11质粒基因的平均携带率分别为71.28%、48.94%和7.08%;86.75%的细菌含有6个以上的毒力相关基因。结果显示,不同来源鸡分离株的毒力相关基因携带无显着性差异。分离株对HT-29细胞的侵袭力试验表明,119株分离株中,65株细菌无侵袭能力,占总数的54.62%;44株细菌的侵袭能力比较低,在0.0001%-0.1%之间,菌株所占比例为36.97%;10株细菌的侵袭能力较高,在0.1%-2%之间,比例为8.40%。不同侵袭能力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显示:随着侵袭力的不同,分离株的基因携带有一定变化,flaA、cadF、docA、racR、iamA、peb1A和cheY的携带率随侵袭力上升而下降,而wlaN和cdt随侵袭力上升而上升。侵袭力与相关基因有密切关系,但非一一对应关系,而是相互作用,互为交叉的关系。不同谱系分离株对HT-29的黏附率和侵袭率表明,谱系Ⅳ分离株高于谱系Ⅰ、Ⅱ、Ⅲ分离株,相关毒力基因分析显示,在空肠弯曲菌侵袭HT-29上皮细胞过程中,黏附相关基因cadF、peb1A、racR,趋化性调节基因cheY、docA和侵袭蛋白基因iamA起重要作用。3不同源空肠弯曲菌分离株RAPD和PFGE分子亚分型研究337株不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PCR-RAPD分析表明,共得到27个基因型别,主要型别有5、6、7、9、12、14、15、22,占83.09%,其中菌株分布最集中的是型别5、9、14和15,所占比例分别为14.84%、17.51%、11.28%和12.76%,而在型别1-4、8、10、13、17、20、21和24-27中出现的菌株较少,比例均低于1%。此外,在不同来源分离的菌株中均含有5、7、9、14和15基因型别,占63.51%。276株不同源分离株PFGE图谱可分为4个遗传谱系、46个克隆组群,且我国空肠弯曲菌分离株主要属于PFGE遗传谱系Ⅲ和Ⅳ。不同源分离株在Ⅰ、Ⅱ、Ⅲ和Ⅳ遗传谱系中,不同源分离株在各克隆组群中呈交叉分布,鸡源分离株均占有优势,分别为50%、65%、70.59%、64.10%,而腹泻病人、牛群和市场食品分离株遗传谱型分布于各型中,表明鸡是空肠弯曲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分子亚分型研究分析表明,PCR-RAPD和PFGE可作为研究空肠弯曲菌来源和传播途径的有力工具,且PFGE的分辨力强于PCR-RAPD。我国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存在优势的遗传谱系,不同源分离株呈高度交叉分布,人弯曲菌的感染与市场食品、动物源弯曲菌感染密切相关,可能存在着相同的传染源,而且鸡源弯曲菌是人类弯曲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4运送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免疫生物学特性根据GenBank登陆序列(gi:30407139),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按正确的阅读顺序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空肠弯曲菌鞭毛蛋白基因flaA,将PCR产物回收、序列测定后,与pGEM○R T easy vector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T-flaA,用EcoRⅠ和XbaⅠ双酶切回收后插入经同样双酶切的pCAGGS载体,构建成pCAGGS-flaA。将重组质粒pCAGGS-flaA转染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重组质粒pCAGGS-flaA在转染的COS-7细胞中能检测到表达蛋白。应用现代纳米技术研制壳聚糖-重组质粒,1%琼脂糖电泳检测表明壳聚糖已经包裹了质粒,包裹率达91.9%,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壳聚糖已将质粒包裹形成直径100 nm左右的圆球形颗粒。白莱航鸡动物试验显示,二免后14天均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但抗体滴度较低;叁免后14天抗体水平上升明显,能诱导鸡产生针对空肠弯曲菌鞭毛蛋白的体液、黏膜免疫应答,且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鸡脾脏和盲肠扁桃体CD4+/CD8+细胞的数量变化表明,CS-pCAGGS-flaA叁免后导致脾脏和盲肠扁桃体CD4+/CD8+细胞数量比值的升高,CD4+细胞的数量高于CD8+细胞。RT-PCR测定鸡脾脏细胞IL-4、IFN-γ可知,二免、叁免后14天脾脏细胞IL-4的量强于对照组,且IL-4的量强于IFN-γ。口服攻毒后,疫苗组在测定的时间内泄殖腔排毒率呈现下降趋势,21d后的排毒率为0,而对照组的排毒率保持相对稳定、高排毒水平;空肠弯曲菌在疫苗组小肠、大肠、盲肠和血液中的细菌量大致呈抛物线状,大约在9d-15d间达到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在各脏器的分布呈上升趋势。免疫组小肠、大肠、盲肠和血液中细菌的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 18d后能有效清除小肠内空肠弯曲菌,免疫组大肠、盲肠和血液的细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lg-3 lg、2lg和2lg-3lg数量。
李秋玲[7]2014年在《重组人乳铁蛋白奶粉对仔猪免疫应答和骨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的分子量是80kDa,它是一种铁结合性的糖蛋白,是转铁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免疫、铁离子平衡、调节肠道菌群、骨形成以及抗菌、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LF作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LF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外分泌腺的上皮细胞分泌,其含量在人类母乳中为1-5mg/mL,而在婴儿奶粉中只有0.02-0.2mg/mL.本实验室利用含有人LF基因的BAC成功获得了能够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的转基因克隆奶牛,乳中rhLF的表达量高达3.4g/L。而该hLF对婴儿免疫和骨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新生仔猪作为婴儿的体内实验模型,研究含有该rhLF的奶粉对新生儿免疫应答和骨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18头出生7天的长白公猪分为3组进行rhLF转基因奶粉30天饲喂实验,OM组饲喂普通奶粉作为对照,MM组饲喂普通奶粉和rhLF奶粉1:1混合的奶粉,LFM组饲喂rhLF奶粉。饲喂过程中每天观察记录自然条件下仔猪发生腹泻的情况。饲喂实验结束后对仔猪进行宰杀,采集各种样品进行后续分析,包括仔猪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免疫应答和骨骼发育情况。腹泻率统计结果显示,LFM组仔猪腹泻率显着低于OM对照组(P<0.05)。利用ELISA法测定血浆、空肠、回肠和结肠IgE含量,结果未发现IgE升高。肠道组胺分析结果显示,3组仔猪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组胺释放无显着差异(P>0.05),另外,对IgE受(?)FCER1B和FCER1G mRNA进行荧光定量分析,均未发现仔猪出现过敏反应。对血浆、脾脏和肠道中IgG、IgA和IgM进行分析,发现LFM组仔猪血浆(P<0.05)和结肠中IgG(P<0.01)以及血浆中IgA(P<0.01)的含量显着高于OM对照组。对血浆和脾脏中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显示,Th1/Th2细胞免疫平衡未发生偏移。在血浆中Thl型细胞因子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显着升高(P<0.01)。在脾脏中Thl型细胞因子IL-2(P<0.01)和Th2型细胞因子IL-5显着升高(P<0.05),说明Thl和Th2细胞应答增强。对肠道免疫应答分析结果显示,在回肠中LFM组仔猪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着升高(P<0.01),而隐窝深度显着降低(P<0.01)。对肠道免疫相关基因进行mRNA荧光定量分析,发现LFM组仔猪回肠中TLR2mRNA水平升高(P<0.05),结肠中NF-κBp65mRNA水平升高(P<0.05)。在骨形成方面,LFM组仔猪血清钙含量、骨密度(BMD)、骨矿物盐含量(BMC)和骨强度比OM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33%、14.81%、28.57%和38.39%。另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rhLF在200和400μg/mL的浓度下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且rhLF在200μg/mL时能使ERK1/2的磷酸化增加。以上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rhLF对仔猪免疫应答和骨骼发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幽门螺杆菌免疫奶牛及其应答性研究[D]. 崔山.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 牛幽门螺杆菌抗体中和菌体蛋白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J]. 张世联, 刘冉, 王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3]. 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性的牛乳蛋白的研究[D]. 康慧.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4]. 一九九六年度主题索引[J]. 佚名. 中国农业文摘.兽医. 1996
[5]. 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及EBV相关胃癌易感性的研究[D]. 卫美蓉. 青岛大学. 2016
[6]. 我国部分地区鸡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运送fla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免疫生物学特性研究[D]. 黄金林. 扬州大学. 2008
[7]. 重组人乳铁蛋白奶粉对仔猪免疫应答和骨形成的影响[D]. 李秋玲. 中国农业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