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羊常见群发病的诊断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论文,舍饲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年春季是羊疾病多发的季节,多年的实践证明,疾病对羊养殖业的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因此,每年抓好春季羊群的疫病防治工作,尤其是舍饲羊群发病的疾病防控工作,对羊养殖能否获利至关重要。
巴氏杆菌病
临床特点:春季多发,主要是羔羊发病,症见高热、呼吸困难、腹泻、大叶性肺炎、见黄豆或胡桃大小化脓灶、脾脏不大。
1.抗菌治疗:可选择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头孢类、酰胺醇类、喹恶啉类或磺胺类抗菌药物。有条件者,可做药敏试验。
2.抗炎抗休克: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3.对症治疗:解热:可选用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柴胡等。体温高于40℃时用药。止血:可选用维生素K3。
4.支持疗法:病危羔羊对症补液,以糖为主,注意调整水盐代谢平衡和酸碱平衡。
羔羊大肠杆菌病
临床特点:羔羊发病,大羊不发病;病羊新生羔羊高热,剧烈腹泻,排黄或灰白色、带气泡或血液稀便,常在1天至2天内死亡;4周至6周龄羔羊高热,神经症状,急性死亡,部分病例体腔及肘腕关节腔内积液,有纤维素脓性絮片。
1.抗菌治疗或预防用抗菌药物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氨基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酰胺醇类或磺胺类抗菌药物。
2.对症治疗:主要是防止脱水,排毒抗毒,补充维生素,病愈初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加用益生菌制剂。
羊沙门氏菌病——流产型
临床特点:母羊流产、腹泻,病初体温升高;流产弱羔腹泻、卧地,于7日内死亡;疫病爆发持续2周后停止;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麦康凯琼酯上长出无色、半透明的小菌落——沙门氏菌。
1.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有效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氨基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酰胺醇类、氟喹诺酮类或磺胺类等抗菌药物。
2.采用抗菌药物(参考预防)治疗,口服或注射给药,同时应重视对症治疗措施。
羊李氏杆菌病
临床特点:天转暖时发病,羔羊敏感;病羊体温升高,转圈运动,以神经症状为主;剖检见脑和脑膜病变为主;血液常规检查显示单核细胞升高。
1.对李氏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增效磺胺类等。青霉素无效。
2.可选用氯丙嗪。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临床特点:绵羊不易感,主要是3岁以下山羊发病;干咳痛苦,流铁锈色黏性或脓性鼻液;病变多为单侧,肺切面呈大理石样;肺胸膜、肋胸膜和心包膜相互粘连;胸腔内积液量大,遇空气易凝固成胶冻样。
1.同群未发病羊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适用药物有四环素类、氟苯尼考等。
2.发病羊可选用新胂凡纳明(914)、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红霉素、北里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布氏杆菌病
临床特点:妊娠3个月至4个月的母羊流产,母羊体温升高,继发慢性子宫内膜炎;个别病例发生慢性关节炎;公羊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科兹洛夫斯基染色镜检见红色小球杆菌——布氏杆菌。
一般病畜不治疗,采取淘汰屠宰处理方法,但对贵重种畜,可在隔离条件下治疗。可选用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庆大霉素、增效磺胺+庆大霉素或利福平+庆大霉素等,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特点:7日龄以内羔羊发病,大羊不发病;病羊持续性腹泻,粪便或粘稠如糊,或稀薄如水;后期病羔大便失禁,脱水,呼吸急促,昏睡,多于发病后1天至2天死亡;剖检见回肠呈出血性肠炎变化(红肠子病);镜检发现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
1.抗菌治疗有效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硝咪唑类和磺胺类。
2.对症治疗:如强心、补液、镇静等。
临床特点:春季、秋季天气多变时发病,一岁左右的健壮羊突然死亡;病羊尸体迅速膨胀;剖检见胃底出血,并见溃疡和坏死灶;肠内容物充满气泡。
1.立即给病羊灌服10%石灰乳,每只每次50毫升至100毫升,连用2次,间隔12小时。
2.可选择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硝咪唑类或磺胺类治疗。
羊肠毒血症
临床特点:肾脏质软如泥,触压即朽烂。胸腹腔积液,心包液增多。小肠黏膜严重出血;突然发病,病羊以抽搐为主耍症状,很快死亡;雨后青草丰茂时一岁左右绵羊散发。
1.灌服10%石灰乳200毫升(羔羊每次50毫升)。
2.选用青霉素类、林可胺类、三代头孢菌素、四环素类及磺胺类等药物,或可有效。
3.灌服硫酸镁轻泻,结合强心、补液、镇静等辅助疗法。
联系电话:0991-366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