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时俱进的“季华”铝业(论文文献综述)
唐昕[1](2020)在《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80年代高新区启动建设以来,一直肩负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使命。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载体被任命为落实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担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任。而传统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发展动力的“经开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当下高新区的发展,“重产轻城”的建设直接导致高新区难以集聚创新型人才及研发团队,因此为解决这一难题,产城融合会是大多数高新区的未来趋势。本文选取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案例研究对象,园区从镇级工业园逐步发展跃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园,是典型以“经开区开发模式”推动、政府主导建设的园区。发展至今,园区已经获得巨大经济成就,培育了特色产业集群和数量可观的高新技术企业,但作为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之一,园区面临诸多发展困境。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为此类园区寻找一条破解之道,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国家赋予的重任。本文梳理了高新区的发展阶段及其阶段特征,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新区创新发展中遭遇的困境,分析了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及空间响应,构建了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并结合代表性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归纳出具体的规划路径。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结合园区发展历程、实态特征、发展阶段研判和调研访谈对园区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识别,并以此逻辑和路径为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产城融合是针对当前高新区创新发展瓶颈的一种响应措施,面对当前创新发展阶段高新区难以吸引、留住、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困境,产城融合可以通过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高品质的空间支持,从而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吸引和集聚对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有较高空间品质需求的创新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产城融合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是从空间、产业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展开,空间上加强园区和城区在区域层面的互联互动,实现一体化发展,园区层面上推动园区创新服务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高度融合;产业上深化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管理体制上实施市场化管理制度。对于创新导向下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的产城融合主要从区域协调上和空间修补两方面开展,通过狮山核心区联动佛山西站新城发展融入佛山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园区内部“科创服务中心+创新产城组团”空间格局,集聚园区各独立发展功能组团的资源,通过三旧改造的更新方式,促进狮山核心区功能融合发展。
刘宁[2](2019)在《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分析 ——以焦作万方并购万吉能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并购,向来以资本市场的晴雨表而着称,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资本市场中已发生3446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达4000多亿元,其中2404起为国内并购。特别是2008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更是风起云涌,在案例数量和金额上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如何保障并购活动的有效进行,减少并购风险,业绩承诺与补偿制度应运而生。自从业绩承诺与补偿制度产生以后,就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并购活动都少不了业绩承诺与补偿协议的身影。但是签订业绩承诺协议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近年来许多企业由于无法完成业绩承诺,触发业绩补偿,甚至导致并购失败。本文以焦作万方收购万吉能源为研究案例,从收购方焦作万方的角度出发,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并购案例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原因。分别介绍了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标的资产的估值定价、业绩承诺及其履行情况以及业绩补偿结果及处理方式,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业绩设定原因,得出并购双方做出高额业绩承诺和虚高业绩目标的既定事实。再从估值原因方面入手,用二叉树估值模型对标的资产进行合理估值,也指出了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制度原因,最后做出总结。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签订业绩承诺协议时,既要重视标的资产的估值,选择合理、准确的估值方法,尽量做到不高估计资产价值,也不过低估计资产的价值。并且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业绩承诺,最后,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也应该密切监管。通过此案例,希望可以给其他并购交易中采用业绩承诺协议的企业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井东[3](2016)在《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视角也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社会根植性是构成产业集群的基础,扎根于本土化的社会网络关系当中,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性和价值性,在产业集群中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关系到整个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以社会网络根植性为视角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寻求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路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理论以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征。然后从员工-员工网络机制、企业-企业网络机制和企业-服务机构网络机制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了其形成机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获取相关指标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根植性网络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从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政策调整、资本市场发展和区域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关于促进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文章共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了铝型材、铝型材产业、产业集群、铝型材产业集群等概念以及论述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和社会根植性相关理论。第三章梳理了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历程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的特征。第四章首先从员工层、企业层和相关服务机构层等三层网络深入分析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然后对社会根植性网络结构与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第五章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与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尚需探讨的问题。
王欣[4](2013)在《长湖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下,生态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对产业经济理论将有极大的拓展作用。生态环境既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因此,寻求生态环境在开发利用中的保护模式与产业发展在生态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湖作为湖北省第三大湖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功能的逐渐增多,加上对长湖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湖泊功能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流域的产业状况产生了相应的阻碍,严重制约了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湖生态环境状况和长湖产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生态系统耦合理论以及能值价值理论为指导,对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对分析,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长湖流域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全文共包括三部分,分为六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是绪论,描述了当前世界水资源以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情况,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针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长湖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法、创新点。第2章是对相关概念的总结和理论综述,介绍水资源、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概念,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系统耦合、能值价值的经济理论。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3章介绍了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丰富的水资源概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长湖流域生态污染的来源,并且对长湖流域近几年农业及工业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4章通过长湖流域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自在流域中所发挥的优势,通过能值分析建立图表,估算出长湖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各项状况,并就对长湖中的状况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长湖流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结论。第三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第5章是通过文章的研究分析,对生态保护与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建议的主旨是在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通过规划实施综合保障措施、建立长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长湖生态产业发展以及大力推进长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长湖流域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在的文明轨道。第6章是对论文的结论作出总结,以及对带来的不足和有待研究的地方进行阐述。
沈荟云[5](2010)在《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在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到价值管理理念。而VBM作为一种价值管理理念,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对企业管理模式和财务控制流程产生根本性变革;也将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将VBM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因为业绩评价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改变时,它的各个经营活动都要为企业的管理理念服务,业绩评价活动也不例外。同时,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存着诸多缺陷,如过分偏重财务指标、忽视股权资本的利用效率、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业绩的评价等。面对这些缺陷,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应该建立怎样的一个业绩评价体系,使其能够真正起到评价企业业绩的作用。鉴于此,本文试图从VBM的视角,构建基于VBM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在对VBM及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的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VBM和业绩评价的关系,并深入剖析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建立一个能够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优势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VBM理论的相关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基本理论,主要阐明了学术界对VBM概念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提出了VBM的框架体系,以及VBM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同时,论述了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深入分析了VBM与企业业绩评价的关系,从而为基于VBM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在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发展历程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入剖析了现行模式的局限性。第四部分为基于VBM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该部分是论文的写作重点。从价值创造角度出发,以BSC为该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采用EVA为财务核心指标构建具体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该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实施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李嘉明[6](2010)在《在数字印刷技术冲击下,看胶印版材的发展前景》文中认为目前,在一般照相领域内,数码照相机已经基本上取代传统的照相机和胶片;在印刷行业中,已经新出现了各种不用胶片的数字印刷技术,甚至不用印刷版材。本文通过对于2009年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的综述,展望今后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认为面临数字印刷技术的挑战,印刷工艺主要还是采用胶版印刷,版材则用PS版;CTP设备和版材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广CTP技术的应用范围,传统的印刷胶片市场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温县委宣传部[7](2006)在《温县:大谋略策划 大举措突破 大跨度超越》文中研究说明■县委书记:董安民 ■县长:魏曰高 ■经济:2005年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二十二位 ■名胜: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司马懿故里安乐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 ■产业优势: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制鞋、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建成了工业原料
陈爱军[8](2003)在《与时俱进的开拓者——记广东佛山季华铝业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李国有》文中指出 11年前,季华铝业公司只是一张图纸。11年后的今天,季华铝业公司已是中国铝型材加工行业的一颗璀璨明星。公司曾被中国建筑材料总公司核准为国家惟一的铝材定点生产企业。到目前为止,季华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80多项,其中“粉末喷涂热转印(木纹、石纹)金属装饰材料”已通过广东省有关部门的产品鉴定,被列入2002年度广东省成果推广计划和2002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季华铝业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杨旭[9](2002)在《与时俱进的“季华”铝业》文中认为现代家居、宾馆、写字楼的装饰,为了追求返朴归真的自然情趣,往往耗用大量名贵木材,不惜掠夺性地砍伐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二、与时俱进的“季华”铝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时俱进的“季华”铝业(论文提纲范文)
(1)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火炬计划”下的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地 |
1.1.2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高新区,产城融合势在必行 |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基于Citespace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图谱分析 |
2.1.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2.1.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究知识图谱及特点 |
2.2 高新区的研究热点 |
2.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
2.2.2 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 |
2.2.3 产城融合的相关研究 |
2.2.4 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 研究评述 |
2.4 国内外产城融合促进园区创新发展的案例研究 |
2.4.1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
2.4.2 苏州工业园 |
2.4.3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
2.4.4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
第三章 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构建 |
3.1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
3.1.1 要素驱动:生产要素集聚阶段 |
3.1.2 投资驱动:产业集聚阶段 |
3.1.3 创新驱动:创新发展阶段 |
3.2 当前创新驱动下高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 |
3.2.1 发展困境:产城分离的创新环境导致创新人才难以集聚 |
3.2.2 需求特征:以吸引创新人才集聚为目标 |
3.3 产城融合:高新区创新发展空间需求的响应 |
3.3.1 产城融合的内涵:以人为本,实现产、城空间融合 |
3.3.2 产城融合通过塑造高品质空间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 |
3.4 创新导向下高新区产城融合的路径构建 |
3.4.1 区域联动,促进城市与园区空间融合 |
3.4.2 功能完善,推动园区创新服务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高度融合 |
3.4.3 产业结构优化,深化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 |
3.4.4 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市场化管理制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历程与实态研究 |
4.1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概况与阶段划分 |
4.1.1 狮山镇的发展概况 |
4.1.2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概况与阶段划分 |
4.2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历程 |
4.2.1 分散发展阶段:从“农村社区工业化”到“园区工业化” |
4.2.2 整合发展阶段:从“一园多镇”到“园镇合一” |
4.3 佛高区核心园的实态特征 |
4.3.1 空间:粗放利用,功能结构失衡 |
4.3.2 产业:集聚现象较明显,粗放型与高级化并存 |
4.3.3 管理体制:“市统筹、区建设”,缺乏社会事务管理 |
4.4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阶段研判 |
4.4.1 经济成就巨大,制造业发展迅猛 |
4.4.2 产业集聚已形成,高企培育数量可观 |
4.4.3 创新引领正在进行,传统制造业产值占主导 |
4.5 基于企业访谈的佛高区核心园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识别 |
4.5.1 佛高区核心园创新环境的构建 |
4.5.2 产城脱节的园区环境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创新导向下佛高区核心园产城融合策略研究 |
5.1 战略谋划:从“园区”向“城区”的空间战略演进 |
5.1.1 市级层面规划:从“城市组团”到“城市副中心” |
5.1.2 区镇级层面规划:从"承接东部"到"产业中枢+交通枢纽" |
5.2 空间修补:功能补强,优化园区内部空间 |
5.2.1 重塑园区内部结构,构建“科创服务中心+创新产城组团”空间格局 |
5.2.2 集聚园区各组团资源,以三旧改造促进核心区功能融合发展 |
5.3 区域协调:核心引领,联动新城融入城市发展格局 |
5.3.1 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 |
5.3.2 融入区域生态格局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狮山镇政府访谈提纲 |
附录2 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3 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企业访谈记录 |
附录4 狮山镇村、社区访谈记录 |
附录5 狮山镇政府部门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分析 ——以焦作万方并购万吉能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 论文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 文献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PEST分析模型 |
2.3.3 实物期权理论 |
3 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的应用现状 |
3.1 企业并购的市场现状 |
3.2 并购市场中业绩承诺协议的应用情况 |
3.3 业绩承诺协议中的标的资产估值方法 |
3.3.1 传统估值方法 |
3.3.2 期权法及期权法下的二叉树估值模型 |
3.3.3 传统估值方法与实物期权法的比较分析 |
4 焦作万方并购万吉能源的案例分析 |
4.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4.2 并购前标的资产的估值定价分析 |
4.2.1 万吉能源实际情况 |
4.2.2 万吉能源资产评估依据 |
4.2.3 万吉能源最终估值 |
4.2.4 万吉能源定价 |
4.3 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及其履行情况 |
4.3.1 万吉能源资产价值与业绩目标对比 |
4.3.2 高业绩承诺及高并购溢价被接受 |
4.3.3 高业绩承诺拉升焦作万方股价 |
4.3.4 万吉能源业绩目标履行情况 |
4.4 并购后业绩补偿结果及处理方式 |
4.4.1 万吉能源业绩承诺补偿约定 |
4.4.2 业绩承诺结果 |
4.4.3 业绩承诺违约处理方式 |
5 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原因分析 |
5.1 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业绩设定原因 |
5.1.1 对万吉能源业绩承诺与业绩目标的PEST分析 |
5.1.2 对万吉能源PEST分析的总结 |
5.2 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估值原因 |
5.2.1 营业收入二叉树的构建 |
5.2.2 自由现金流量二叉树的构建 |
5.2.3 折现率的确定 |
5.2.4 二叉树模型下的万吉能源估值结果 |
5.2.5 估值结果差异的比较分析 |
5.3 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制度原因 |
5.3.1 并购交易监控机制不完善 |
5.3.2 标的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 |
5.3.3 业绩承诺协议自身存在遗漏 |
6.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的措施 |
6.3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
1.3.2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
1.3.3 铝型材产业集群研究进展 |
1.3.4 产业集群社会根植性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铝型材及铝型材产业 |
2.1.2 产业集群及铝型材产业集群 |
2.1.3 社会网络根植性 |
2.2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相关理论 |
2.2.1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
2.2.2 克鲁格曼的空间集聚理论 |
2.2.3 韦伯的古典区位理论 |
2.2.4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2.3 社会网络根植性相关理论 |
2.3.1 企业衍生理论 |
2.3.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章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 |
3.1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概况 |
3.1.1 地理区位 |
3.1.2 集群发展现状 |
3.2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
3.2.1 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初始阶段 |
3.2.2 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 |
3.2.3 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阶段 |
3.3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特征 |
3.3.1 集聚水平较高,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
3.3.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
3.3.3 集群网络结构完整,部门间联系密切 |
第4章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 |
4.1 社会网络根植性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
4.1.1 促进社会网络结构的形成 |
4.1.2 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 |
4.1.3 促进产业集群竞争氛围的形成 |
4.2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社会根植性网络机制 |
4.2.1 员工-员工网络机制 |
4.2.2 企业-企业网络机制 |
4.2.3 企业-服务机构网络机制 |
4.3 社会根植性网络结构与集群内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4.3.1 分析和假设 |
4.3.2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式 |
4.3.3 变量度量 |
4.3.4 指标体系构建 |
4.3.5 结果分析 |
第5章 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与建议 |
5.1 重视人才培育和高端人才资源引进 |
5.2 推进金融资本市场改革,完善集群融资环境 |
5.3 优化集群内部文化环境,提高集群创新能力 |
第6章 结论和尚需探讨的问题 |
6.1 基本结论 |
6.2 尚需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长湖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水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
1.2.1 世界水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
1.2.2 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水资源 |
2.1.2 生态保护 |
2.1.3 产业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域产业发展理论 |
2.2.2 生态系统耦合理论 |
2.2.3 能值价值理论 |
第3章 长湖流域生态环境及产业发展概况 |
3.1 长湖水资源自然环境 |
3.1.1 地理位置及水域情况 |
3.1.2 地形与气候 |
3.1.3 土壤及植被 |
3.2 长湖流域生态污染的来源 |
3.2.1 自然环境污染 |
3.2.2 农业及工业面源污染源 |
3.2.3 城镇排水污染源 |
3.2.4 区域旅游污染源 |
3.3 长湖流域产业发展状况 |
3.3.1 长湖流域农业发展状况 |
3.3.2 长湖流域工业发展状况 |
第4章 长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4.1 长湖流域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
4.1.1 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4.1.2 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4.2 长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优势 |
4.2.1 长湖生态保护的优势 |
4.2.2 长湖产业发展的优势 |
4.3 长湖流域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能值分析 |
4.3.1 能值分析方法 |
4.3.2 长湖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能值估算 |
4.4 小结 |
第5章 长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5.1 建立长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
5.1.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
5.1.2 加强开发利用与保护 |
5.1.3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
5.2 加快长湖生态产业发展 |
5.2.1 生态农业 |
5.2.2 生态工业 |
5.2.3 生态旅游业 |
5.3 大力推进长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5.3.1 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 |
5.3.2 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水平 |
5.3.3 推动绿色 GDP 核算与建立公众教育机制 |
5.4 规划实施综合保障措施 |
5.4.1 组织保障 |
5.4.2 科技保障 |
5.4.3 资金保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评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基于文献的评述 |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创新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创新 |
2 价值管理及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 |
2.1 价值管理的内涵 |
2.1.1 价值管理的概念 |
2.1.2 价值管理的特征 |
2.2 价值管理的框架体系及理论基础 |
2.2.1 价值管理的框架体系 |
2.2.2 价值管理框架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2.3 价值管理的应用价值 |
2.4 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 |
2.4.1 业绩评价的含义及功能 |
2.4.2 业绩评价的构成要素 |
2.4.3 业绩评价体系的三种模式 |
2.5 价值管理与业绩评价的关系及二者结合的特征 |
2.5.1 价值管理与企业业绩评价的关系 |
2.5.2 价值管理框架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 |
3 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及缺陷 |
3.1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
3.1.1 以单一指标为主的业绩考核阶段 |
3.1.2 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
3.1.3 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
3.2 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 |
3.2.1 财务评价模式应用广泛 |
3.2.2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模式在国有企业中推开 |
3.2.3 其他业绩评价模式处于尝试之中 |
3.3 现有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
3.3.1 过分偏重财务指标 |
3.3.2 忽视股权资本的利用效率 |
3.3.3 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 |
3.3.4 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评价 |
4 基于VBM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 |
4.1 构建思路 |
4.1.1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 |
4.1.2 以平衡计分卡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
4.1.3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方面的核心指标 |
4.1.4 将寻找价值驱动因素作为业绩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
4.2 构建基于VBM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4.2.1 全面性原则 |
4.2.2 成本效益原则 |
4.2.3 客观性原则 |
4.2.4 灵活性原则 |
4.2.5 一致性原则 |
4.3 基于VBM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
4.3.1 选择核心财务指标 |
4.3.2 选择非财务指标 |
4.4 构建基于VBM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与时俱进的“季华”铝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D]. 唐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分析 ——以焦作万方并购万吉能源为例[D]. 刘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7)
- [3]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 井东.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4]长湖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欣. 湖北工业大学, 2013(S1)
- [5]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D]. 沈荟云.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6]在数字印刷技术冲击下,看胶印版材的发展前景[J]. 李嘉明. 影像技术, 2010(02)
- [7]温县:大谋略策划 大举措突破 大跨度超越[N]. 温县委宣传部. 河南日报, 2006
- [8]与时俱进的开拓者——记广东佛山季华铝业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李国有[J]. 陈爱军. 了望新闻周刊, 2003(07)
- [9]与时俱进的“季华”铝业[J]. 杨旭. 广东科技,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