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洁 焦晓路

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摘要:目的:观察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展开研究,运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一直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分别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这两项指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活、心理活动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患者(96%)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7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明显,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字:个性化护理;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

乳腺癌就是一种在乳腺或者上皮导管出现的恶性肿瘤,据全球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妇女首发的恶性肿瘤,在国内占据全身多种恶性肿瘤的7-10%,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并展现出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1]。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乳腺癌患者5年之内的生存率逐渐提升,但术后形体改变也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生理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以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展开研究,探析开展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依据,选入条件如下:患者已经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并不存在精神障碍疾病,且具备相应的理解及沟通能力;患者术侧肢体并未出现显著地肿胀。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将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患等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排除在外。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8.57.43)岁;对照组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9.27.38)岁。对比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基础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第一时间向临床医师汇报处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创设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获取患者的信任之后,通过耐心与患者展开沟通,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良情绪及其对了解疾病知识的需求。开展全程床边干预,1次/日,每次20~30min,侧重点在于将乳腺癌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积极疏导患者心理、对患者实施恰当的饮食指导,多次住院后患者对于化疗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能做好自身保护工作,护理工作侧重点在于适当活动、家庭支持、护患互动等内容,通过恰当的沟通,继续根据患者需求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干预,每周进行1次,每次护理干预时间设定为15-30min以上。若遇到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医学网络、数据库等途径查找所需的内容,借鉴相应的经验继续实施干预。此外,督促患者适度活动与充分休息、给予社会和家庭支持及患者间互动等以充分强调。(3)健康教育:将乳腺癌的发生原因、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告知其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对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为疾病恢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4)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饮食指导,使其多吃蛋白、维生素等高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加强营养,从而促进自身免疫力的提升。(5)运动护理:督促患者充分休息,并依据自身实际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运动,鼓励社会及家庭积极主动给予患者充分的物质及心理支持,从而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生活质量。

1.3临床评价指标

依据医院实际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入选患者满意情况展开调查,主要内容包含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主动巡视等25项,每项分1-4级评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评定为4分、3分、2分、1分。调查问卷总分数为100分,评分标准入选:满意分数是85分,较满意则处在84~60分范围之内,不满意则小于60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术后放化疗期间存在的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并在术后半年内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参考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主要包含3个项目,每一项指标的分数为1-5分,总分是6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能获取更好地生活质量。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用()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通过t、x2实施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社会、心理活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患者所获取的术后生活质量总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民群众对健康认识的深入,乳腺癌患者对于自身生存质量及护理要求随之增高。而连续性、规范化、系统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特别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可以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持。而通过护理人员专业的点拨及指导,也能促进患者进一步内化所学信息,促使患者不断修正自我认知偏差,培养自身的自理能力,采用积极地心态顺利完成化疗工作[2]。有学者研究指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在个性化护理干预作用下得到有效提升[3]。运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综合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推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过程中,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能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也可以防止因个人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差异导致护理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对患者有计划的实行个体化护理,不仅满足患者治疗及护理需求,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患者出院以后,也表明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关系结束,在回归日常生活以后,患者的需求有时无法得到满足。通常情况下,主要利用复诊方可获取相应的康复信息,而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则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此外,也可利用电话、网络等沟通平台把各阶段治疗知识点传递给患者,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极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从而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5]。而患者也要及时把自身的感觉及见解情况告知护理人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及帮助,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和心理活动及总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96%)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乳腺癌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结论: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个体化护理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活动状况,也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这对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1] 洪水英.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37-1240.

[2] 赵士琴,罗珊珊,崔灵灵等.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27-128.

[3] 李菁华.个性化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6):1214-1215,1216.

[4] 王文芳.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19-120.DOI:10.

[5] 韩英,李键.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73-274.

论文作者:李洁 焦晓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  ;  ;  ;  ;  ;  ;  ;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洁&nbsp;焦晓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