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及临床治疗论文_杨武杰

北京中能建医院 北京 10240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使用动静结合法)和对照组(40例,仅常规抗生素质量),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整体有效率。结果:大部分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引起的骨折。少数患者是由于慢性或急性隐匿性疾病,如老年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突发性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外伤性骨折的病因较复杂,临床预防较困难,骨折愈合质量较差。动静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创伤性骨折;临床特点;临床治疗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中老年骨科患者外伤性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临床上难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同时,老年人外伤性骨折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在衰老,各系统功能逐渐下降,临床治疗的风险较高。为了探讨老年人外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在2013年1月 - 2016年6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治疗的80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 和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自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2013年1月 - 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存在运动受限,关节异常,患部水肿,是创伤性炎症等症状,排除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随机抽样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1例,女9例,年龄55?80岁,平均(67.9±2.4)岁,外伤因素11例,外源性因素29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5?80岁,平均(67.8±2.7)岁;致伤原因:内生因素12例,外因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基本资料上无显着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正在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感染药物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通常患者需要给药后5?7天,之后才需要使用维生素,酶和钙片等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如果患者明显肿胀,需要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帮助患者局部肿胀。

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同时使用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40例患者在骨折部位用小夹板治疗,患者术后7天内(早期产生新骨) )要耐心四肢,以确保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能导致骨骼延迟或不完全愈合。术后第7天,大量破骨细胞在机体代偿过程中形成,促使患肢四肢骨吸收形成骨细胞。在此期间,护士应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更有利于骨骼愈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如果患者是胫骨骨折,则优良:患者在治疗后10周内愈合。良好:治疗后10至12周内愈合。差:病人治疗超过12周后愈合。

如果患者属于肱骨近端骨折,优良:患者治疗后5周内愈合。良好:患者在治疗后5至7周治愈。差:病人治疗超过7周后愈合。

如果患者属于大转子骨折,优良:患者治疗后9周内愈合。好:治疗后10-11周内患者愈合。差:治疗超过11周愈合的患者。有效=优秀+好。

1.4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与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为单位,与单字2检验比较,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果是

2结果

2.1临床特征分析

大部分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由少数患者因高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突发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等慢性或急性隐匿性疾病合并而引起的高度下降。

2.2两组患者治疗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创伤性骨折临床特点

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不仅有骨折的一般原因,还有其自身的损伤特征,包括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本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由少数患者因高度坠落引起的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突发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等引起的慢性或急性隐匿性疾病所致。这与大多数临床学者报道的一致。老年患者疼痛阈值较低时,往往难以准确定位疼痛,叙述不清,如果致死性或创伤史较少,临床医生如果没有全面而详细的临床检查是非常容易错过的。例如,有一半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只会说出臀部疼痛,如果不检查胸腰椎或者如果没有影像学检查,就会漏诊。因此,老年人在骨折检查过程中,一定要格外谨慎,特别是先天性或多发性创伤患者,必须全面细致检查,以免漏诊。同时,老年人创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往往有多种疾病,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风险和复杂性。其次,老年骨质量差的骨折患者骨质差,骨脆性增加明显,常伴有粉碎性骨折,难以确定固定性损伤,这将导致老年骨折延迟性骨折患者的骨折,同时也延缓了加载时间,无论是身体恢复还是身体恢复都比较慢。

3.2 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

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轻度跌倒或扭伤,可能导致创伤性骨折,如果病人迟到治疗,骨折仍然行走可能损伤正常神经周围骨折部位和组织,骨移植位风险比较高,这样会大大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所以对于老年患者的创伤性骨折,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保持患者骨折后到位,取仰卧位,尽快呼救。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目前应用静态和动态绑定的方法较为常见。应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法则,在选择夹板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宽度,长度,并应结合患者的体型,骨折部位合理布置胶合板,当然要注意合理掌握胶合板的松紧度,如果患者四肢出现明显肿胀,应松开夹板。如果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创伤性骨折后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在此期间,护士应加强患者的并发症防治,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脂肪性肺炎,顽固性肺炎,尿路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不能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老年创伤性肝肾创伤性骨折等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应注意剂量和剂型的合理选择,一般不需要止痛药或镇痛药。有临床研究报道,老年人外伤性骨折如果大量此类药物易发生脑痴呆。通过本研究,笔者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1)在老年人群中应增加对老年人外伤性骨折的认识,使老年人基本了解病情,简单了解临床疾病的特点和自我当疾病发作时帮助措施。 (2)一定要科学合理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如果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就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3)指导老年人日常饮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平时适当运动,这样可以降低患者骨关节衰老的速度。其次,我们应该呼吁社会上的老人多照顾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老人,及时清理楼梯,广场和走廊的障碍物。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下雨的时候最好是有人陪同。

本研究结果表明,动静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7.5个百分点,与周初坤的结果一致。这说明老年人动,静脉治疗方法的创伤性骨折比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更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预防较困难,骨折愈合质量较差,动静结合治疗效果良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凌佳.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8(9):1145-1146.

[2]梁羽,方跃,姚相雨,等.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华西医学,2014,16(1):172-178.

[3]严艺,肖莉.创伤性骨折患者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34(11):90-91.

[4]唐东鸣.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5例临床治疗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7):1562-1563.

[5]郭锦明,严宏生,刘俊,等.牵引复位结合“双同法”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颈腰痛杂志,2015,12(2):128-130.

论文作者:杨武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及临床治疗论文_杨武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