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探究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以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剂处方。结果:①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用药245张,占24.5%。其中,超剂量给药90张,占9.0%,适应症不符合62张,占6.2%,联合用药不合理50张,占5.0%,溶媒不当43例,占4.3%。②105例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占10.5%;30例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3.0%;1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占1.5%;10例患者出现心悸、眩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占1.0%。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显著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需加强临床指导。
关键词: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因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问题凸显[1]。为探究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情况,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男460例,女540例,患者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59.6±5.2)岁。上述患者均为静脉注射给药。
1.2方法 详细检查患者临床诊断与一般资料,中药注射剂名称、科室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以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剂处方[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 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用药245张,占24.5%。其中,超剂量给药90张,占9.0%,适应症不符合62张,占6.2%,联合用药不合理50张,占5.0%,溶媒不当43例,占4.3%。
2.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 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105例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占10.5%,主要表现为皮炎、药疹、红肿等;30例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3.0%,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胃酸、恶心呕吐等;1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占1.5%,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咽喉痛等;10例患者出现心悸、眩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占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显著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用药245张,占24.5%,提示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普遍,这需要引起医院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及时制定针对性对策,更好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在上述2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其中,超剂量给药90张,占9.0%,这说明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超剂量用药情况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与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等意识有直接关系[3]。但中药注射剂也有一个标准适用范围,若超剂量用药很容易导致药源性疾病,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用药很容易诱发休克等症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浓度和剂量标准,预防超剂量用药。适应症不符合62张,占6.2%,辨证用药是中药注射剂的重要应用原则,但部分临床西医缺乏对辨证用药的认识,盲目用药,很容易出现药物适应症不符的情况。例如,清开灵适用于热证发热,若临床医师将其应用于寒证发热,则临床疗效不佳。故而,需要加强临床医师关于中药理论的学习力度,严格使用与规范管理中药注射剂,合理辩证用药,严格药品适应症。联合用药不合理50张,占5.0%,大部分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若药物联用很容易出现沉淀、色泽加深、杂质以及PH值该病等情况,进而破坏药物有效成分[4]。故而,临床用药中需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单独用药,尽可能降低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溶媒不当43例,占4.3%。溶媒不当会导致药物出现一系列化学、物理变化,优于溶媒与中药注射剂的PH值不同,在两者混合后会析出有效成分,从而降低药效。例如,灯盏花注射液的药物PH值为碱性,若选择PH过低的溶媒与之配伍,很容易影响灯盏花药物疗效。故而,需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合理选择溶媒,避免溶媒不当带来的不良反应。
通过本文研究证实,105例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占10.5%;30例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3.0%;1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占1.5%;10例患者出现心悸、眩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占1.0%。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显著高于其他3组,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进入人体之后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究其原因分析大部分药物均属于半抗原或全抗原类型,例如,小柴碱、丹参酮、茶碱等成分均属于半抗原,很容易导致有机体过敏。皮肤损害最为强烈,主要与患者较容易发现,且皮肤黏膜表面损害感受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有直接关系[7]。恶心呕吐、腹泻等也比较容易被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损害较易被发现。
综上所述,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需要针对不合理用药具体原因针对性制定解决对策,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
参考文献:
[1]齐伟,王志宏,封宇飞,等.2013年北京医院门诊60岁以上患者中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 , 15 (3) :333-335
[2]康丽,高慧,王璐,等.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回顾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 (27) :101-102
[3]林薇,余莉,吴伦.我院21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师,2017 , 20 (8) :1442-1444
[4]周敏华,吴晓玲,林梅.我院2012年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13,33(27):2588-2590
论文作者:刘小云 龚建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中药论文; 注射剂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不合理论文; 溶媒论文; 处方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