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门诊 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48h以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48h后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Barther指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Barthel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轻度残疾的有17例,恢复良好的有24例,恢复满意度达到82%,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满意度,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该采取早治疗、早康复的治疗方针,才能在黄金治疗时段中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恢复各项功能,改善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患者头部特别是脑组织受到创伤后产生一系列综合征的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有相关数据显示[1],创伤性颅脑损伤在全身性创伤发生率中占据次位,仅位于四肢创伤之后,尤其是重型的颅脑损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达到较高的数值,且恢复的患者也会在认知、语言、运动或感觉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如何改善患者的预后,如何提高患者恢复后的生活质量,是临床讨论的热点话题。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0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2.7)岁,患者的GCS平均评分为(4.1±2.1)分,其中开颅手术的有11例,保守治疗的有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3.5)岁,患者的GCS平均评分为(4.2±2.3)分,其中开颅手术的有10例,保守治疗的有40例。以上关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等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1)患者有确切的外伤史;(2)入院时我院根据GCS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在8分以下;(3)采用MRI和头颅CT确诊为颅脑损伤患者。
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畸形、残疾、全身衰竭、胸腹部、四肢、脊柱受伤的患者;(2)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我院给予100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的48h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的48h以后实施康复治疗,采用GC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恢复3个月后的情况以及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1.3.1患者昏迷期的康复治疗
让患者保持良肢体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健侧卧位、仰卧位和半卧位,预防出现患肢压迫的情况,每过2h为患者调整体位。在促进患者苏醒的方法选择上可以采用鼓励家属讲述故事、播放音乐、刺激患者皮肤等形式,再由患者具体病情而定,采用高压氧治疗后针灸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
1.3.2患者清醒后的康复治疗
采用患者各个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上肢肩关节内收、外展外旋、前曲、后伸,前臂旋前、旋后,掌指关节屈伸,下肢髋关节外展、内收、屈曲、伸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曲等,遵循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康复治疗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患者每个关节的活动都能充分进行,每次活动20min,每天坚持2次;坐起训练包括床上移动、桥式运动、翻身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日常的训练包括穿脱衣、洗脸洗手等等。此外,还要注意患者在语言表达和智能恢复方面的训练,及时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1.3.3保持呼吸道畅通
为患者进行翻身时,要用空掌从患者背部肺底部向上拍打,有助于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自觉体位排痰引流。
一旦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后,要尽早让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刺激肠蠕动和膀胱排空,改善通气,让患者自身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正常,并保证其在恢复过程中逐渐找回自信,调整心理状态。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Barthel评分标准,满分100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40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Barthel指数得分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x2表示,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2可知,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轻度残疾的有17例,恢复良好的有24例,恢复满意度达到82%,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满意度,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有明显的轻重之分,尤其是重型的颅脑损伤,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很多颅脑损伤严重的患者经过全力抢救幸存下来的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很多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经过残留神经功能代偿,能够恢复一定的神经功能,因此,恢复的这个过程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治疗比例[3]。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患者增强脊神经的感觉传导输入,不断刺激患者大脑的皮质,从而引发皮质代偿的重建;(2)有效改善患者损伤脑组织缺氧缺血的情况,及时控制患者损伤进一步的加重,并在病情处于稳定期时促进患者脑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及脑组织重建,预防出现继发性损伤的情况。有相关研究发现[4],脑损伤后功能的改善与神经的可塑性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可塑性包括了神经缺损后自发的改善功能以及生长关联蛋白、突触囊泡蛋白基因含量变化,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的早期康复治疗,对其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早期康复治疗中,高压氧治疗是有助于患者恢复的重要手段,因为人体的脑重约为身体重量的2%,但却接受了心输出量血液供应的15%,在中断供氧和血流的短短时间内都有可能将所有氧气耗尽,容易出现脑电图异常和意识障碍的情况。在临床上使用高压氧进行脑外伤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轻度残疾率与恢复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的黄金48h中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保障患者恢复后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该采取早治疗、早康复的治疗方针,才能在黄金治疗时段中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恢复各项功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亮.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8):1300-1301.
[2]颜凤华,方响琴.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治疗中应用康复指导性训练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6(34):3318-3319.
[3]孙平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0):204.
[4]周大勇.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12):214-215.
论文作者:林志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我院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