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币论文,基础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同时成为金融强国。

这就必须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完整的全球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的国际强势货币。

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但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人民币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庞大的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未能转化为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的软实力,而是通过集中的美元结算和美元资产的持有,支撑了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在国际货币和金融领域对美元和美国过度依赖。

人民币国际化可实现保障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的,实质性地改变严重的美元依赖状态,在国家和全球层面缓解和消除货币与金融体系的不平衡,进而提升中国在货币与金融领域的软实力,更均衡地在全球配置货币与金融资源,履行中国在全球货币与金融领域的大国责任。

为此,当前应尽快发展一个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具有全球辐射力和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金融市场。这个市场植根于本土经济,与国家综合实力相匹配,能够支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货币与金融平衡。这可以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全球吸引力,扩大人民币在全球使用和持有的范围,并保证全球的人民币持有者能便利、高效地配置和持有具有令人满意投资回报水平的人民币资产,以及便利、高效地管理相关的风险。

可以预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今后五年到十年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任务。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全球影响力,加速了国际金融格局调整进程,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因此,“十二五”期间是关键,必须以此为契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部署并有效推进金融市场发展,深化金融体制和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境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和功能完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应在全球和亚太地区金融秩序重塑过程中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在境内外顺畅循环,不断提升中国在地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立开放性市场体系

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以开放性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依托,从而保证人民币既能便利地出去,也能便利地回来,可以在境内外顺畅循环。

没有金融体系的开放,人民币无法跨境流动,境外经济主体便缺乏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全球领先的资本市场,以有力地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将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至为重要。

就具体路径而言,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是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之后在资本账户下的跨境回流投资和持有。为此,必须着力解决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开放滞后,行政管制过度的问题。应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加快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以开放为契机,成功地整合和吸纳境内外的优势市场资源,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消除市场的脆弱性,完善市场机制,提升市场的组织效率、核心能力和发展质量。

改革的目的在于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跨越全球的人民币定价、投资、融资、金融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的高效平台,从而构建一个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庞大的全球性资本市场。

开放性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股票、债券、基金等基础金融产品可成为资本市场开放的突破口。

基础产品的开放,既能提高基础产品市场的运作质量和竞争效率,夯实资本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又能通过进一步做大做优市场而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消除市场原有的扭曲,提升基础产品的长期投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有效地降低和管控金融开放的长期风险。

在过去五年到十年时间内,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依然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性,内部相互割裂、对外相对封闭。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内部,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等各个子市场高度分割;金融结构明显失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

同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过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接轨,效率不高,削弱了国际竞争力。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资产规模增大而增大。

开放性市场体系的建设,既要实现不同子市场之间的对内开放,也要实现整个市场体系的对外开放。

当前,中国金融业及其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银行业以存贷款业为基本业务,经营收入主要来自于偏高的存贷差,而盲目扩大的生产性和投资性贷款导致银行业资本金屡现不足;保险资金用途单一,一旦银行降息,保险公司便会产生大量亏损;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离,以及债券市场内部的割裂,又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极为低下。

为适应开放性市场体系下的竞争需要,应迅速打破金融行业、市场、机构和资金间的壁垒,走向统一高效金融监管下的一体化运作,实现金融业的对内开放。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市场之间的统一和互联,通过促进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与本币市场、基础产品市场与衍生品市场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

对外开放则意味着,推动境外投资人和发行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最终实现境内外市场接轨。中国必须审时度势,掌握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主动权。通过股票、债券、基金三大基础产品的对外开放,推动境外投资人和发行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体系越发达,越开放,人民币跨境流动和跨境持有的相对规模越大,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就越高。历史上英国和美国的货币与金融国际化及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莫不如此。

主要举措

为推进开放性资本市场建设,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

首先是加快市场对外开放,抓紧推出国际板。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扎实推进国际板市场建设,加快红筹公司回归,吸引境外优秀企业上市,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丰富证券投资品种,提高市场广度和深度,优化国际资产配置组合。加强对国际板舆论的正面引导,为国际板顺利推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针对国内外市场法律和会计制度差异,完善国际板发行、上市、交易、登记和结算规则,建立有效的国际板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差异化的监管机制,形成合理的跨境监管与合作安排。

吸引境外企业在国内上市,可以作为资本项目开放、货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促进国内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形式在国际市场上流动,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推动由贸易大国转为投资大国,由“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转型为“中国拥有”(Owned by China)。

第二,推动债券市场统一互联,实现跨越式发展。

逐步改变商业银行主导债券市场、银行持有债券比例过高、风险过度集中的运作模式,有效降低债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推进市场一体化,改变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人为分割、多头监管的局面。推进登记清算后台整合,加快建立由高效基础设施、多元发行主体、多元发行方式、多元投资者和多样化交易方式支撑的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

推进发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优先将国债、金融债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进行市场化发行,开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试点和项目收益债券试点。加大债券市场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与交易合约创新的力度。

第三,加快推进业务与产品创新,适时推出覆盖全球的跨市场ETF。

按照风险可控、有序推进、安全平稳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业务与产品创新活动。加大ETF多样化设计,提高ETF产品差异化程度,加快沪深300ETF、跨境ETF和债券ETF开发节奏,积极试点发展黄金ETF、REITs产品和资产证券化产品,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跨市场产品,增加境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使上海证券市场成为国内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在成功推出股指期货的基础上,研究推出基于个股与ETF的期货和期权产品。继续推动和扩大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丰富交易方式。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和大宗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

第四,逐步推进市场体制改革,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根据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在需求,逐步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和市场运作体制改革,调整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职责,使监管机构从侧重于行政控制和行政审批,逐渐转为惩处违规行为、改善制度环境和监管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和市场运作效率,完善市场机制。

在产品创新方面,可研究逐步采用“大类审批、小类放开”的方式,即监管部门按业务种类审批大类,不再审批具体产品和业务,逐步转向备案制,更多地发挥交易所和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以便将监管机构从繁重的日常审批中解放出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成本收益性,同时改变目前市场组织职能错位严重的局面。

标签:;  ;  ;  ;  ;  ;  ;  ;  ;  ;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