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活动理论_精神文明论文

编辑活动理论_精神文明论文

编辑活动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辑活动,即指人类对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进行编辑“制作”传播的实践行动。毫无疑问,它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多年来,学界对“编辑活动”的概念、内涵、与人类文明之关系、在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等问题上,却一直语焉不详,缺乏较为透彻的研究。本文谨以一孔之见予以简括探讨之,并以之就教于师友同仁。

一、编辑活动的概念与内涵

在编辑学界近30年来的编辑学研究中,学者们频繁使用“编辑活动”一词,其出现的频率之高,使我们毫不怀疑它已经合格地成为编辑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然而,“编辑活动”一词准确的解释是什么?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在概念上应该给它作出怎样的一个界定呢?词典中肯定没有,似乎从来也未听见有人讲过。虽然,笔者自己也是较早使用这个术语的学者之一,可是,却也一直未能顾上给它作出一个解释。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这一术语的不甚理解,甚至还奇怪地见到有人写文章,怀疑在“历史上是否有过一个编辑活动”。由此看来,无论如何,这件事情是不能够再继续拖延下去了,的确是到了该给“编辑活动”作出一个概念上的界定的时候了。

关于给概念下定义,我曾在拙著《编辑学基本原理》一书中,辟专节论述定义的基本要求、一般性原则与方法。[1]如果按照那样的要求来给“编辑活动”下定义,那么整个推导过程就会显得过于冗长而复杂。为了节约宝贵的时间,这里我们选择走捷径来做简单化处理,从而更便捷地解决这一问题。

“编辑活动”这一概念的现成定义没有,但是“活动”一词的定义却是有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活动”的定义之一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野外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活动。[2]

套用这一定义,很显然,“编辑活动”完全可以定义为:为达到编辑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换句话说,即“凡是为达到编辑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都属于编辑活动的范畴”。这样的定义看似简单,但对于“编辑活动”来说,在内涵上却是十分丰富复杂。

1.这句话是一个无主语句,其实却不仅是应有主语,而且是应有多种主语的。即如“谁”“为达到……而采取的行动”,都有哪些人“为达到……而采取”了“行动”。很显然,为达编辑目的而行动的首先就是编辑者本身,我们称之为“编辑主体”的人;其次则是将自己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编者的作者,我们称之为“编辑源体”的人;其三则是使用编辑产品,并将使用需求和使用意愿及使用评价等反馈给编者的读者、观众、听众等人,他们的这些“行动”,也是围绕“编辑”而进行的;其四,当然还有帮助编辑者制作和传播编辑产品的人,不用说,他们的种种“行动”也都是“为达编辑目的”而进行的。这四种人或称四种群体,都是编辑活动的主体,毫无疑问都应当是上述“编辑活动”定义句的主语,都是编辑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

2.句中“编辑”的“目的”是什么?显而易见,这里的“编辑目的”是“行动”这一动词的宾语,也就是“行动”的目标。“编辑目的”有很多,如为读者、为市场、为价值、为效益、为传播、为庋藏、为质量等等。但这在“编辑行动”的序列上充其量只能是第三位甚至是终端的目标,排在它们前面的、更为直接的、编辑者最先采取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首先是被编辑物,也就是稿件、作品等,我们称之为“编辑客体”。这个东西它“编辑活动”定义句前的每个应有主语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作者因为它而成为编辑源体,编者因为它而成为编辑主体,读者因为它而成为编辑用体,制作、传播者因为它而成为编辑辅体。由此可见,它既是“编辑目的”的最直接的第一标的物,又是为之“而采取的行动”的第一宾语即行动目标。它是这一定义句的第一宾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式所不可或缺的。离开了它,编辑就不会也不可能有任何“行动”了。所以,它理所当然地也是编辑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

3.上述“编辑活动”定义句前的主语也就是“行动”的主体有多种,不同的行动主体由于自己的角色、分工不同而“采取的行动”也不同,尽管这些“行动”是多种多样甚至是包罗万象的,但只要是围绕或针对“编辑目的”而进行的,就都应属于编辑活动的范畴,都应包括在编辑活动之内。

二、编辑活动与人类文明之关系

在阐述整个人类文明的时候,学者们用其发明的两个词汇,将人类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并用其区分人类所创造的不同文明的不同属性。那么,编辑活动也是参与创造文明的,它所创造的文明属于什么性质的?它与人类文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物质文明创造活动内部运动的奥秘,尚有待该方面的研究者去作专门的深入探讨。而精神文明内部运动的奥秘,我们却大体上已经知晓。这个奥秘就是:在精神文明运动内部的核心中枢部位,有一个庞大的运作体系在那里起作用,它就像永动机一样自我产生巨大的动力能量,使人类精神文明方面的创造活动轧轧运转,永不停息。这个神秘的运作体系不是别者,正是我们所说的由编辑五体组成的编辑活动。

编辑活动是由编辑五体即编辑主体、编辑源体、编辑客体、编辑用体和编辑辅体所共同运作、共同构成的,而这编辑五体又正是以创造、加工、制作、建构、传播和使用精神文明成果为整体特征的,他们几乎包括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所有方面。让我们来想一想,人类整个精神文明体系除了他们之外还能有什么?没有,正是这五体,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体系的总和(请参阅拙文《编辑五体论》,见《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即便是物质文明体系本身,和编辑五体也有着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因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并不总是可以截然分开、泾渭分明的,而是常常互相支撑、互以为用、互相渗透、互为借重的关系。精神文明常常需要物质文明载体、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支撑,如造纸术、印刷术、机械、电子等;而物质文明也总是离不开精神文明所给予的精神、文化、知识、教育、智力等方面的借重。更不必说,许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给编辑者供应稿件作品,成为事实上的编辑源体;而他们同时还常常使用书籍、报刊、电脑网页等编辑产品,因而成为编辑用体,成为编辑五体的组成部分。如此说来,物质文明与编辑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岂不也是互为统一的关系吗?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便是整个人类文明;编辑五体相加的总和,便是整个编辑活动。编辑五体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密切关系,也就是编辑活动与人类文明之关系。编辑活动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中枢地位与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取代的!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独特贡献,也同样是其他任何活动所难以比拟的!我们之所以要揭开这个秘密,其一方面是得因于编辑学研究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编辑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编辑活动在人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五体中除编辑客体以外的四体都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三、编辑活动与社会进步之关系

社会,有两种含义:一种专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形态;另一种则泛指由于共同的物质文化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人类社会在开始时由血缘、亲缘、族缘联系成小社会、继而由不同氏族部落融合而成大社会,进而形成统一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统一的文字、文化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有学者指出文字的统一在中国统一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人们不应忽视的这种文字、文化的统一之功,正是编辑活动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编辑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正确的。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其实正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生产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生产力的结果。然而社会生产力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其次才是生产资料问题。因为,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当代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资料,都必须要由人来掌握,它们也只有掌握在人的手中,才会发挥作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工具,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已远非原始意义上的自然性生产资料了。所以,在当代以至以后,人在社会生产力要素中的权重已经更重、并且越来越重了。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人。人是天地间第一要素,这是绝不会有错的。所以有伟人曾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社会与生产力的进步,说到底主要是人的进步。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是因为人是高智能的,是有精神的,是有文化、有创造能力的。而高创造力得自于高智能,高智能得自于高文化,高文化则得自于高的精神意志。所以,精神文化是人类特有之内涵,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水平的特有内涵。尤其在现当代以至今后,生产力要素中的人,已经远非原始意义上的简单劳动力的人,而是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现代科学技能、拥有高等级精神品位的当代智人了。我们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这样的当代智人,他不是先天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造就的。

那么,编辑活动与社会进步(我们姑且将“发展”改为“进步”,因为“发展”容易被理解为大步的,而“进步”更容易被理解为积小步而成大步的)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太有关系啦!因为,编辑活动不仅首先是以促进人的进步问题为中心的,而且还是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促进人的文明化为目标的,它所做的一切,首先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开启人的智力、培育人的文化、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和优化人的精神品质。

编辑活动,从它主导创造符号进而创造文字而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它就一直地、不停息地主导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前进。是它,使人类初期创造的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记音表意的符号得以渐趋规范可用;是它,使人类用以记言记事的统一的文字得以产生;是它,创造并推广了文章、文献和书籍等各种文化科技载体;是它,主导、创造、传播、记载、积累和构建了整个人类文明。它使人类包括智能、知识、文化、科技、精神、创造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使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上升;它帮助人类不断地从古代智人到当代智人的进化,它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从低级社会到高级社会的一次次转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寻找到深藏其后、活跃其中的编辑活动的身影。

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不断增进生产力,进而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升整个人类文明水平,这就是我们对编辑活动与社会进步之关系的简明表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上,不应漏载编辑活动的至伟之功!

四、编辑活动与人的发展之关系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在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人的地位和作用是如此的重要,有人甚至称其为天地间第一可宝贵之物,那么在我们的研究中,编辑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人类的天性是爱人的,这最初表现在血缘关系中的呵护、亲缘关系中的帮助、族缘关系中的支持。自奴隶社会开始人们便已有了朴素的将人视为生产力的观念。视奴隶为财富,便是这种观念的一种体现,因为奴隶主要是用以从事生产活动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大都懂得“民为邦本”的道理,其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儒家的仁学之说,将其解释为“仁者,爱人也”。孟子建议君王在处理治属中的关系时,要遵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原则。在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以人为本也一直是资产阶级自我标榜的社会理念。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那就更是一切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始人马克思,就曾明确地提出过在共产主义社会要特别重视“人的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和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以人民的幸福和发展为主旨的。所以可以说,人的问题,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必须全力予以解决的头等大事。

但是,人的问题有很多,是有类别、有层次的。其排在第一位,也是历代统治者都必须优先考虑的,则是吃饭穿衣也就是衣食住行问题。这是属于基本的低阶层次,亦即第一层次的问题。而属于高阶层次或第二层次的,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是人的发展问题。这一问题就上升到了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创造能力水平等等。人的这些素质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与否。应当承认,这些问题,在以往很多时期、很多地方、有很多人也注意到了,并且也都采取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措施。但有所遗憾的是,他们几乎全都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了教育上。虽然这样做并没有错,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但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另一个极其重要之存在——编辑活动及其作用。

其实,编辑活动从其一开始,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产生、而存在、而发展的,这完全是一个“专门利人”的社会行业。对于人的问题来说,编辑活动虽然往往也间接地涉及第一层阶的衣食住行问题,然而它所主要针对的却是其第二层阶的人的精神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等精神文明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人的素质水平问题,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发展问题。

历史地来看,编辑活动是从创造符号、创造文字开始和发展的。众所周知,文字的发明及其使用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它简直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第一要素,整个人类文明大厦中所有的一砖一瓦一石全都是文字记录的,全都离不开文字!当今的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项任务是学说话,第二项任务就是学识字。不识字,那就是文盲的第一标志。文字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所起的作用可真是太大了!认识字,就可以读懂别人的书信,可以看清经济往来账目,可以尽读天下之书,可以学到无尽的知识,可以使人变得博学、多识、聪明、睿智;而会写字,则可以抒发、表述和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创作诗词歌赋,可以撰写鸿篇巨著,既可以寄托自己的夺关壮志,也可以表露个人的闺房情思……一个熟练掌握了文字的人与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其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别不知有多少!编辑活动不仅创造了文字,而且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上还一直不断地在规范、统一、主导着文字的发展与使用,保证文字始终能够健康地为人和整个人类社会服务。其对于人的发展的巨大贡献,仅此便已可见一斑。

编辑活动编创了各种体裁的文体样式,普遍应用于文学、哲学、伦理、道德、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历史、科技、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使整个人类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无所不有,使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了享之无尽的意趣,使人类从原始动物学意义上的低层阶的人,一下子变成了全新意义上的社会的高层阶的人,实现了人的发展的一次次大跨越。遗憾的是,编辑这样的贡献,在人类发展史册中却漏记了!

编辑活动编创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文献,使天下之事莫不兼载,天下之物无不尽列,天下之情无不尽致,天下之理无不尽述,天下之技无不尽显,天下之能无不尽呈。人读其书尽可知其物、晓其事、动其情、明其理、获其技、得其能。“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也,尽在其中矣!书籍,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其帮助作用不知有多大!这样的贡献,凡是受到过这种帮助的人均可不言自明……

教育事业对人的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它在教育人、培养人、改变人、提高人的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巨大贡献,我们并不否认。但有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却是,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要素是老师和学生,而老师所读、所用的书籍和学生所用的教材及一切读物,却无不是由编辑活动所提供、从编辑活动中所来的。即使是教授、讲师,他们的学问也是从编辑的书中读来的,正是因为读多了编辑的书才成为教授的。而更加有趣的是,正是由于他们使用了编辑产品,于是他们也都变成了编辑五体之中的“编辑用体”,成为我们这个大编辑学说中编辑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育活动与编辑活动在此意义上已是难分彼此了。

编辑活动从它在创造符号中产生至今,人类时代已到了公元第21世纪,人类文明已发展到了高科技、高层阶时期,人的发展也已从原始人到古代智人而今已发展到了当代智人的高级阶段。然而,编辑活动的作用以及人们对编辑活动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趋强化,甚至到了几乎人人、天天、时时都离不开编辑的程度。一个人早晨起床拧开收音机,无线电广播里有编辑,因为那节目是编辑编成的;吃完早点去上班,途中听到路旁喇叭中正播放着动听乐曲,那喇叭里面有编辑,因为那音乐是编辑编就的;到了单位进办公室翻开报纸,那报纸里面有编辑,因为报纸是编辑编成的;你不是上班而是上课,课堂上翻开课本打开教材,那里面也有编辑,因为那书是经编辑出版的;你说我不看报也不看书我打开电脑,电脑里面有编辑,因为那里面的网页也是编辑编好的;晚上你回到家里,吃完晚饭打开电视,电视里面有编辑,那电视节目同样也是编辑编成的;你有些生气索性不看电视了,出门上影院去看场电影吧,电影里面有编辑,那剧本和场景镜头等,也都是由电影编辑编成的;你干脆去看戏,这戏曲里面该没有编辑了吧?不,戏曲里面有编辑,戏曲剧本也是编辑编出来的。你说我是瞎子,什么都看不着,总可以离开编辑了吧?不,你需要听音乐,音乐里面有编辑;你又瞎又聋,并且还是文盲,总可以离开编辑了吧?不,你们家总会有小孩,有小孩就得上学念书,小孩念的书里面有编辑……编辑,简直就成了你的跟班,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你,简直就成了像柴米油盐一样的、人所须臾不可离开的好东西!而人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好东西,大家才会人人从中受益,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中合格的一分子,甚至成为出色的、出众的、有种种成就和贡献的优秀分子!

在帮助和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编辑活动与教育活动有所不同的是,教育活动对人的教育只能是在人有条件接受教育、一定要亲自置身于教育环境和过程之中方可实现和完成;而编辑活动则不然,它完全是通过运用自己的编辑产品,随时随地、无所不在、更加方便地去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从而帮助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使人人自我发展的愿望都可得以实现。编辑活动的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人的能力和效果,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没有的。

编辑活动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但却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间接地推动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通过提高科技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来提高生产力就是一个明证,而科技文化水平正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毫无疑问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是编辑活动高涨而导致的结果。

诸如上述,便是编辑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样一种深度影响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事物,以往却并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因而未曾采取足够的措施,使编辑活动对于人和社会的这种有益作用更好地发挥。但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对改善以往不大重视编辑活动的状况有所裨益。

标签:;  ;  ;  ;  ;  ;  ;  ;  

编辑活动理论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