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ARA网站的小众化服务特色解析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众论文,美国论文,启示论文,特色论文,网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NARA是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的简称。该机构是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中心和总统图书馆的业务领导机关,1949年由国家档案馆改组而成,之后国家档案馆成为其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其网站(http://www.Nara.gov)现与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www.archives.gov)为同一站点[1]。2009年,该网站着手筹备改版。通过一系列调研、反馈、投票工作,2010年底美国国家档案网站的改版成果公之于众。改版后的NARA网站,除了页面设置更加简洁,导航结构更加科学,资源内容更加丰富之外,小众化特色也更加凸显。
“小众化”一词在大众传媒领域已经广泛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分类,由此“小众化”也称为“分众化”,其立足点是接受者的不同需求。从档案网站建设的角度,笔者认为小众化概念应指从不同结构层次的用户需求出发,通过对不同“族群”的特征研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主动、及时、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提供专属性、深层次的服务。小众化的概念内涵落实到档案网站的建设目标上即为两个关键词:专业、特色。
如果说大众化追求的是广度,是良好的社会认知,那么小众化则是追求深度,是档案服务的增值发展,二者存在着横向与纵向的差别。然而,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首先,二者的建设存在阶段性的特点,我们通常认为档案服务小众化建设是大众化建设的延伸,是达到普适性目标后的增值发展。其次,二者相辅相成,档案服务小众化强调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这将会带动更多的潜在用户利用档案,从而促进档案服务大众化的推行;而档案服务的大众化定位则为小众化的有效实施铺平了道路,是小众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大众化是基本思想,小众化为开拓理念,档案服务的发展需要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实现[2]。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联系社会的档案认知度,笔者认为实现档案馆个性化服务的日子并非遥遥无期,因此,开展小众化档案信息服务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开展档案网站小众化服务的必要性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形式多样,质量良莠不齐。逐渐增强的信息无序状态使得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命中率越来越低,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差。然而,如今又是一个强调个性与效率的社会,利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档案网站的小众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小众化服务是适应网络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能够切实满足用户需求。档案网站同传统档案馆相比有明显的优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实惠地获取信息,消除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然而,面对海量的信息,很多用户无所适从,作为信息服务部门,档案馆有责任对大量的档案信息进行重新筛选、整合、优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二,开展小众化服务有利于档案网站自身的发展。加强小众化需求的研究,开展小众化服务,有利于提升对用户特点的挖掘,将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用户信息搜寻中无所适从,无处下手的难题。“傻瓜式”、一站式的操作流程,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专业、特色的高质量信息获取,都将成为档案网站吸引用户的“法宝”。同时,开展小众化服务,将有利于档案网站走出目前访问率低的尴尬局面,使大成本的技术投入价值得以实现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开展小众化服务有利于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开展档案网站小众化服务,对于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服务设施和技术手段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从客观上推进档案事业“硬核”的塑造;而其理论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学科自觉与学科规范,重塑档案学的学科形象,从而获得学界的认可,回归档案学的“学科尊严”[3]。
另外,从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网站调查和测评项目组公布的《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测评报告》来看,在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中,资源服务仅有39.2%的得分率(见“表1”),说明我国档案网站的资源建设与在线服务水平都比较低。进一步分析这一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见“表2”),我们发现在“档案资源介绍”这一用来考察馆藏档案信息情况的指标中,各档案网站的表现较好,但在“档案查询”、“网上预约”等提供服务的指标上得分较低。这说明我国档案网站建设在资源的开发、管理、服务上,只重视到了资源的开发,而资源的提供与服务却未受到重视。[4]我国档案网站的这种现状也说明,开展档案网站的小众化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是实践需求。
三、美国NARA网站的小众化服务特色解析
美国的NARA网站在档案网站中可谓是一面旗帜,无论是其清晰友好的设计风格,数量庞大的信息库还是强大的检索服务,对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各方面都有启发。
进入NARA网站的主页,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页面可以清晰地分成上下两块,即上半部5个不同颜色的“图片导航”和下半部列表式的“任务浏览”,在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题为“Recent news”的搜索框,以滚动形式不间断地向用户推送近期新闻。在图片导航的上部则设置了站内检索框,用户可通过输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相关检索,而点击任一图片导航将进入一个全新页面。以“教师资源”为例,在打开的页面上NARA站在教师的视角为教师提供“特色活动”、“特色资源”、“职业提升”等专项服务,同时提供“教学计划”、“课外教学活动”、“乘车路线”等人性化信息,尽可能多地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
在对NARA网站进行体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小众化服务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第一,建立科学的“族群”架构,并以“族群”为单位提供检索服务。王广宇在其硕士论文《数字档案馆小众化信息服务研究——理念与保障》中提出:以“族群”为基本单位提供服务是小众化建设的核心,而“族群”的构成包含主题和成员两个基本要素,因而“族群”既可基于用户特征进行分类,也可根据主题进行划分。比较成熟的小众化信息服务用户界面上,要求既有基于主题分类的“族群”列表,也应有基于用户特征划分的“族群”栏目。NARA在其主页上根据“用户特征”与“主题”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了信息整合,即“Information for”一栏中为不同用户提供分类浏览,而整个主页的下半部分则根据用户不同的任务类型提供相应的分类浏览,以保证用户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第二,针对特殊用户“族群”突出反映,打造特色馆藏。浏览NARA网站,发现其与我国档案网站传统而系统的分类方式不同,该网站为某些特殊的“族群”提供特别突出而系统的服务。如在主页的5个图片导航中,蓝色的“退役老兵档案”与绿色的“教师资源”十分抢眼;“Information for”一栏中列出的用户如“系谱研究者”、“出版商”等,也是我国档案网站中不会出现的特殊群体。这样的设置源于NARA在改版之前所做的用户调研。调研围绕“谁是我们的用户以及他们想通过网站做什么?”这一问题,得出了四组关键的统计数据。如第二组数据是“您是什么身份?”其结果是30%的人表示是老兵及老兵家属,23%的人表示是系谱或家族史专家,14%的人表示是教师或学生,14%的人表示是研究者;第三组数据是“您今天主要想查看什么?”其结果是28%的人表示想看历史文件,25%的人表示想看老兵服役的档案,19%的人表示想看宗谱或家庭历史的信息,9%的人表示想看网站其他内容[5]。这样的需求分析决定了新版NARA网站的板块设置,因而突出主要“族群”所需的信息也就顺理成章。
第三,服务方式多样化,注重与用户交互。小众化服务旨在从不同结构层次用户的需求出发,通过对不同“族群”的特征研究,及时、有效、主动地为档案用户提供专属性、深层次的服务,而多样的服务方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为实现有效的小众化服务,NARA网站提供了定制服务、推送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并对每种方式都下足工夫,以期实现提供专业、特色信息的目的。NARA网站依据不同群体定制相应信息并在主页突出显示,进入二级页面后,围绕这一群体特征主动推送相关信息。仍以“教师资源”为例,在打开的二级页面上,NARA网站首先依据教师特征为其定制“特色活动”、“特色资源”等信息服务,同时在页面右方推送“职业提升”等服务信息(即时更新),网页右栏则显示本馆特色资源以及最新信息、活动,通过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结合,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满足教师的需求。并且,在每一个二级页面的右下角都设置了“Contact with us”(联系我们)这一板块,并列举出多达10种的联系方式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接收用户建议,以期实现最大程度的交互。
四、学习借鉴NARA网站的服务方式
NARA作为档案网站建设的领跑者,其网站的小众化服务给我们诸多启示。联系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分析NARA网站服务特色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分三个步骤学习借鉴其做法。
1.前提——联系实际建立科学的“族群”架构
“族群”是小众化建设的核心,联系实际建立科学的“族群”架构是档案网站开展小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科学成熟的“族群”架构应包含“主题”和“成员”两个要素,但并不强求每个网站都在主页上罗列“主题浏览”和“用户浏览”等栏目。一般来说,科学的实现方式是无论主页上是基于哪种要素体现“族群”特色,在其二级链接页面都要再依据另一个要素标准进行细分,且需避免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当然,实践中各网站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兼容并蓄,也可以各取所需,但无论如何架构,都应把握“全、便、精、特”的根本原则,即保证信息整合全面、方便用户实际应用、切实控制信息冗余、特殊“族群”突出反映。
2.手段——采用多种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逻辑架构是实现小众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档案网站建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作为服务机构,档案网站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各种档案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一般来说,在深入挖掘分析用户特征之后,小众化思想指导下的档案网站可提供以下服务:
(1)分类定制服务。指档案网站在进行信息收集加工的基础上,依据用户的“族群”特征对信息重新整合分类,使不同类别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专属的信息服务。虽然网络信息利用便捷,但同时也存在准确性缺失的问题。现阶段,多数档案网站是按照自身的标准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其立足点是为了管理的方便,对用户的利用需求考虑不够。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便是为特殊用户提供专用的入口,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如何整合信息,尊重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分类定制服务,而在开展定制服务之前,需进行有效的用户分析。
(2)信息推送服务。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的检索行为进行分析,抽取用户的数据信息,形成用户数据库,再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访问规律利用推送技术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信息推送服务变用户定制为主动有目的地推荐,提高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可扩大信息的利用率。推送服务的原理是根据用户模型寻找与其匹配的信息,或寻找具有相近兴趣的用户群而后相互推荐浏览过的信息。简单地说,推送服务的实质是一种“信息找人”的服务模式,可以减少用户寻找其感兴趣信息的时间,提高用户浏览的效率。这种主动推送的服务方式对于后台技术的要求颇高,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6]。
(3)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依托网络平台,实现馆员与用户的良好互动,使档案学者、实际工作者、档案学生及普通用户更加有效地整合在一个虚拟平台上,交流共享。这方面可参考NARA网站的做法,利用时下流行的传播平台,如微博、贴吧、论坛等等,使信息交流活跃起来,让用户在交流过程中不但是咨询者也可成为“专家”。这种灵活的信息交流方式是提高档案信息利用价值的有效手段。
3.保障——开发适用于档案网站小众化服务的技术
档案网站的小众化服务不是单凭档案界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在众多的模式构想提出后,要有真正适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保障,只有开发运用适于档案网站小众化服务的技术,才能实现档案信息的小众化传播利用。档案网站的小众化建设过程可以分为数据准备、信息利用与交流反馈三个阶段。
在数据准备阶段,主要应用的是数据库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抽取,形成用户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用户特征对用户进行“族群”分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档案网站小众化建设的基点是用户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无论是定制服务还是推送服务,其前提条件都是要建立在对用户特点的分析与掌握的基础之上。在用户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应注意对其信息完整度、反冗余度的控制,要提取有效而准确的用户特征,为以后的环节做充分准备。
在信息利用阶段,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推送技术等实现小众化服务。小众化概念的内涵是“专业、特色”,在拥有大量用户信息的前提下,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用户的“族群”分类。运用推送技术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有效实现档案信息的主动服务。同时,可以通过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以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字签名等管理手段,确保档案信息的原始记录性及利用合法性。
在交流反馈阶段,需要依靠信息交流平台技术实现多方信息的共享交流,可建立用户友好的人机界面,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加到位体贴。信息主体之间的多方交流互动是小众化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优势所在,因而对信息交流平台技术的要求相对更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网站对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增强,而用户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又要求互联网进行跨越式发展。WEB2.0技术与CITC技术各有所长,对于开展档案信息小众化服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7]。
标签:档案分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