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的联合疗法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2月,共计200例异位妊娠患者来我院就诊,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两组均使用氨甲喋呤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米非司酮。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的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强,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米非司酮;氨甲喋呤;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定期体检意识的不断增强,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也不断提升[1]。在以往治疗异位妊娠时,药物保守疗法往往是首选,主要治疗药物为氨甲喋呤,该药物属于一种化疗药物,因此对滋养细胞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实现治疗目的,但是治疗有效率普遍较低。有研究指出,使用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的联合疗法对异位妊娠进行治疗可以优化治疗效果[2]。为了深入地分析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的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12月,共计200例异位妊娠患者来我院就诊,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29.3±2.5)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为57例和43例,停经天数为32~83d,平均为(52.5+5.5)d;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为23~38岁,平均年龄为(29.2±2.2)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为52例和48例,停经天数为33~82d,平均为(52.1+6.1)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平均年龄以及停经天数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行组间对比研究。
病例选入标准[3]:患者均符合保守治疗的指征,即1、无药物治疗的禁忌症;2、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3、妊娠囊直径≤4cm;4、血HCG<2000U/L;5、无明显内出血。
病例排除标准[4]: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前2周内使用过米非司酮或氨甲喋呤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50mg/m2的氨甲喋呤(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00649)进行单次肌内注射,然后根据患者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下降情况,6天后,决定是否给予第二疗程的治疗,若患者的该项指标的减少值大于或等于75%,则无需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50mg的米非司酮(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10633)进行口服治疗,2次/日。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30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疗效判定标准[5]
有效: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均完全消失,且患者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恢复正常,临床B超检查结果显示,包块完全消失,或其体积的缩小值大于50%。
失败: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均不存在任何明显变化,需中途转行手术治疗。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中的有效例数为95例(95%),对照组中的有效例数为例(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氨甲喋呤属于一种抗代谢类的药物,可以和人体内的四氢叶酸还原酶进行相互结合,因而可阻碍四氢叶酸的形成,进而对DNA的合成起到干扰作用,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复制,从而可以降低滋养细胞的生物活性,阻断异位妊娠胚胎的发育,但是治疗中的药物利用率较低,因此效果有限。
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药物中的一种,可以和内源性孕酮受体相结合,有着显著的拮抗孕酮功效,有助于促进蜕膜细胞的变性甚至坏死,导致其核分裂明显减少,从而可对滋养细胞造成明显损害。此外,米非司酮可以阻断细胞内的环鸟嘌呤核酸的分泌与合成,因此在一氧化氮合成酶对L-精氨酸进行催化的过程中可起到显著的阻碍作用,因此可有效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可显著地增大局部血流阻力,致使孕囊中的血液出现严重的供应不足的现象,进而可阻断异位妊娠胚胎的发育。
综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两种药物时,可以实现双管齐下的治疗目的,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的联合疗法安全有效,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文梢球.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7):958-959.
[2]尔晓璐,杜洁.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2):313-315.
[3]谢幸,苟文丽等.实用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0月,第55-56页.
[4]申丽丽,孙文霞.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25(9):249-250.
[5]焦同新.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2(5):2874-2874.
论文作者:侯俊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患者论文; 异位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率论文; 差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